少戴耳机少掏耳朵按时作息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欧阳稳江实习生胡晓梅
听力是连接我们与世界的重要桥梁。2025年3月3日是第26个“全国爱耳日”,主题为“健康聆听,无碍沟通”,通过普及爱耳护耳知识,预防听力损失。爱护耳朵,要从认知耳朵、学会用耳开始。为此,我们以一对耳朵一天的见闻来讲述这个器官的故事,也分享一些用耳的基本知识。
尽量少戴耳机,如需使用请遵循“3个60”原则
“叮铃铃……”随着一阵清脆的闹钟铃声,我,一对生长在市民周响身上的耳朵被唤醒了。
从这一刻开始,生活中的各种声音都开始不由自主地朝我拥过来:家里的锅碗瓢盆声、孩子清早的晨读声、楼下小摊贩的叫卖声、马路上的汽车鸣笛声……这些声音,我有喜欢的也有不喜欢的。但是,只要声音在20分贝到40分贝之间,都是比较舒适的状态。
在这里,我先简单介绍一下我的构造:我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其中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外耳像一位交警,指导交通(音波)去指定方向(鼓膜)。中耳包括鼓膜和听小骨,听小骨由三个小骨头组成,它们是我们体内最小的骨头。它们像桥梁一样,帮助声音从外耳传递到内耳。内耳包括耳蜗、半规管等,耳蜗负责听觉,而半规管则帮助我们感知平衡。耳蜗里有很多毛细胞,它们对声音非常敏感,将接收到的声音转换成信号发送到我们的大脑。总的来说,就是通过外耳的收集,中耳的扩大,传到内耳,我们就能听到声音啦。
主人吃完早餐后,便急匆匆地去上班了。因为是大办公室,他负责的又是文字工作,所以他总喜欢戴着耳机写东西。尽管他买的耳机都很贵,可我还是不太喜欢他长期戴着耳机工作。如果一定要通勤时戴耳机,最好使用耳罩式耳机,对外耳道和鼓膜的刺激小。此外,我还要和大家科普一条使用耳机的要领:那就是“3个60”原则,即使用耳机时音量一般不要超过最大音量的60%,连续使用耳机的时间不宜超过60分钟,使用耳机时周边环境噪声不超过60分贝。
长期噪声暴露,小心听力受损
耳朵是聆听世界声音的钥匙,是感知世界美好必不可少的器官。只有提高爱耳意识、科学爱耳护耳,才能“大饱耳福”,聆听美好世界。而我,也随着主人度过了忙碌的一天。
下班后,我跟着主人去逛街了。好巧不巧,或许是因为爱耳日的缘故,我一眼就从街上众多的店铺中看到了两家特别的店——专卖助听器的。一家位于解放路,一家位于北正中路。因为想帮一位老亲戚打听一下助听器的价位,主人顺势进店看了看。
通过攀谈,两家店的工作人员都表示近年来配助听器的人有增加的趋势。除了因为年龄增长导致的听力退化,也有人因为长期处于嘈杂的工作环境中没有做好防护措施,而使得听力下降。最令人惋惜的是,相对于前些年,配助听器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其主要群体包括受到噪声影响如酒吧、KTV等娱乐场所的工作人员,以及长时间佩戴耳机听音乐、打游戏的学生。此外,遗传因素、耳部疾病、药物使用等都可能导致年轻人听力受损,生活压力增大、休息不足等因素也可能对听力造成一定影响。
或许是做这一行太久,每一个配助听器的客户背后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故事。因此,店员们纷纷感叹,生活方式只是一个方面,还有一部分人的听力减退是因为一些很小的习惯:比如有的人,喜欢使用硬质的挖耳勺或长指甲挖耳屎;而有的人因为用力擤鼻涕,鼻腔的鼻涕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还有的人,不太注意保持耳朵的干燥……
“挖耳屎也会导致听力减退?”或许是觉得这个话题过于危言耸听,我的主人吓了一跳,赶紧查询相关资料:原来,耳屎又称耵聍,对外耳道的正常微环境有重要的保护作用,因此大多数人无需刻意掏耳朵。反复掏挖,一方面会减弱这种保护作用,另一方面会损伤外耳道稚嫩的皮肤,引起感染、红肿、瘙痒、耳闷、耳鸣、听力下降等。如果实在想要清理,可以使用滴耳剂。
原来,一个小小的习惯也会让耳朵受伤。看来,今天我的主人不仅对保护耳朵有了新的认知,而且心里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警觉意识:好好爱护耳朵,加强个人防护,定期进行听力检查,早期发现,早期干预。
经常熬夜、长期焦虑,警惕突发性耳聋
“每天都要按时睡觉,不然容易引起突发性耳聋。”晚上,累了一天的主人回到家后,开始了自己的“私人时间”:在电脑上看了一部电影后,又忍不住开始刷手机。看着他还没有洗漱睡觉的意思,妻子用朋友张欣的例子给他敲了一记警钟——
“感觉就像耳朵‘中风’了……”前不久,张欣“突然”生了一种病:早上起床的时候,她突然觉得右边耳朵有点闷,还嗡嗡响,心想可能是前一晚没有休息好。可到了中午,情况愈发严重,不得不去医院就诊。医生通过检查,诊断张欣患上了突发性耳聋。据医生判断,张欣的突发性耳聋和身体的亚健康状态有很大关系。提及患病的事,张欣才认真梳理了一下自己的生活:免疫力下降,加上长期焦虑、压力大,晚睡、睡不着、睡不好……
“听说突发性耳聋以前多发生在生活节奏快、压力大的大城市。现在浏阳的突发性耳聋病患数量呈上升趋势,而且越来越年轻化。这说明,突发性耳聋已经是一种常见急症,且不再局限于老年人……”妻子举完张欣的例子后,表示要警惕“突变小聋人”。而我的主人,也默默地选择了合上手机,积极洗漱睡觉。
都说数字3很像耳朵,于是人们就将3月3日设定为全国爱耳日。值得一提的是,世界卫生组织在2013年也将3月3日确定为“国际爱耳日”。由此可见,不仅中国人在意耳朵的健康,全世界的人都希望自己有一对灵敏的大耳朵,能自由地聆听小鸟唱歌、泉水叮咚、雨水滴答的美妙声响。
周围的一切慢慢安静下来了,我想我这一天的见闻也足够丰富了。我多么希望,这个世界上的人每天都能多多关注我、爱护我,而不仅仅是3月3日这一天。
相关新闻
市人民医院举行“爱耳日”健康义诊活动
普及护耳知识,守护听力健康
浏阳日报讯(记者欧阳稳江实习生胡晓梅)3月3日,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在医院门诊大厅前坪举行2025年“爱耳日”健康义诊活动,为市民提供免费耳部健康检查、一对一咨询服务,普及听力健康知识,提升公众对听力健康的关注。
活动现场,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田保悦分享了五点爱耳小知识:避免长时间佩戴耳机、远离噪声污染、谨慎使用耳毒性药物、定期进行听力检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等。“除了平时积极预防外,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千万不要大意,应及早就医,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保护好听力。”
“爱护耳朵是终身的事情。3月4日,我们还将前往镇头镇等乡镇进行义诊、宣传等,让更多人意识到耳朵的重要性。”田保悦表示。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