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变废为宝,竹屑制炭延伸产业链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2025-02-05 09:52:40
微浏阳
—分享—

浏阳竹炭远销东北

08版民生深读-4.jpg

工作人员正在打包竹炭。

文/图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刘谢禹

天气严寒,但达浒镇长丰村的僻静小山冲里却忙得热火朝天。坐落于此的浏阳市诚拙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诚拙公司),正在加紧竹制品综合产业园的建设。

诚拙公司负责人胡春初介绍,产业园占地38亩,预计2025年7月投产。“届时可以进行筷子、棉签、烧烤签等竹产品的生产,其产生的竹废料可以与现有的竹炭生产厂形成循环,把一根竹子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化。”望着蓝图一点一点变为现实,他对未来充满期待。

边角料里炼“真金”

一根竹子加工成筷子、牙签等竹制品时,原料的一半都会变成竹废料——竹屑。

这些竹屑如何有效处理,长期以来让不少竹制品厂头疼。

但近年来,随着加工技术的发展,由竹废料生产加工而成的竹炭正逐渐取代传统的木炭,成为烧烤、围炉煮茶、取暖等场景的“热力来源”。

走进诚拙公司的竹炭加工厂,映入眼帘的就是堆积如山的竹屑。胡春初介绍,竹屑需要堆放20天左右自然发酵。经过两次的粉碎和烘干后,竹屑将被研磨成类似面粉质地的粉末。随后,专业的机械设备对这些原料施以高温高压,并将其挤压成长短、大小一致的炭坯。

“一根炭坯约2.5斤,烧出来后就只有9两多了。”胡春初介绍,烧制过程也叫窑炼,就是炭坯碳化的过程。一根竹炭的品质和成败,关键在于窑炼。

“用于烧烤的高温竹炭,一般需要烧制17天,温度能达到810℃。”胡春初拿出一根刚刚生产出来的竹炭,相比原先的碳胚,其个头缩小了一大半。颜色由原来的棕褐色变得乌黑油亮,轻轻敲击起来甚至有类似金属碰撞的声音。

“有经验的烧烤师傅一看就知道这竹炭品质好不好,无烟、无味、无毒是最基本的,它用于烧烤时,遇油也不会起火。”胡春初介绍,由于产品品质高,他的竹炭主要销往东北地区,用于餐饮行业。

近年来,随着围炉煮茶等休闲方式的兴起,竹炭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因此竹炭产品十分畅销。“我们的口碑和品质都比较好,积累了很多老客户。近年来都是客户主动找上门采购。”胡春初说。

产业链里谋发展

胡春初是长丰村人,早年在广州经商,积攒下了“第一桶金”。为何突然跨界转入竹炭行业?这还要从他一次外出旅游说起。

“有次我到江西去旅游,无意中发现当地有制作竹炭的企业。一番了解下来,我发现竹炭真是个好东西。它是用竹屑等废料加工而成,真正实现了变废为宝,在环保的大趋势下很多地方开始用竹炭代替木炭。”胡春初说,当时立刻想到了老家遍地的竹林,“我们东区处于连云山腹地的大围山,竹林漫山遍野,一片竹林也就收获点竹笋,没有把真正的价值发挥出来。”

在正式入行竹炭行业前,胡春初前往北京等地进行了市场调研,“当时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得知我要生产竹炭,很多人都主动留我的联系方式寻求购买。”2017年,胡春初投资3000多万元回乡创业。“刚开始觉得烧炭应该没有多大技术含量。但真正做起来,才发现看似不起眼的竹炭制作起来却难度不小。”胡春初说。

从建厂之初就跟随胡春初一起打拼的饶光明是厂里的技术骨干。回忆起创业之初的艰辛,他直言“压力山大”:“一批碳胚入窑后要经过十多天的烧制,一个窑口的成本就是1万多元,由于技术不成熟,往往烧出来的碳卖出去后成本都收不回。”

在连续的亏损中,胡春初一方面前往浙江等地学习考察,另一方面积极进行设备升级和技术改造。在胡春初的坚持下,一大批工人从原来的“技术小白”一跃成了“烧炭里手”。

“这个工作不仅要技术,也要耐心,需要高度的责任感。”一窑碳的烧制,从砌墙封泥开始,10多天的周期不能离开人,随时要调整进氧量,并且时机要把控得恰到好处。饶光明介绍,为了烧制出高品质的好竹炭,不少工人甚至养成了不脱衣服睡觉的习惯,以便随时去窑口。

如今,胡春初不仅总结制作了一整套细致的操作流程,还结合生产实际对厂里的机械设备进行了改造,并获得多项发明专利。2022年,诚拙公司被认定为湖南省高新技术企业。

如今,在达浒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胡春初投资建设的竹制品综合产业园也正在快马加鞭开展建设。产业园投入使用后,生产竹制品的废料将进入竹炭厂变废为宝,竹炭生产过程的废气余热也将集中收集,用于竹制品加工前的重要工序——烘干,从而省去建设锅炉的成本。

“这样我们就能形成一整套立体循环的产业,不仅环保还能进一步压缩生产成本、物流成本。”胡春初说,浏阳竹业资源丰富,但大多数企业没有形成规模效应。打造竹制品综合产业园,将“触手”延伸到全产业链,才能把一根竹子的价值发挥到最大。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浏阳日报-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