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坚持全市“一盘棋” 打好农村饮水保障“突击战”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2025-11-26 10:09:33
微浏阳
—分享—

坚持全市“一盘棋” 打好农村饮水保障“突击战”

06版县域经济-2.jpg

依托金盆水库而建的金盆水厂,新增日供水能力3000吨,显著增强了区域供水韧性。市水利局供图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张可夫通讯员马慧琴

初冬时节,苍翠的群山间,一处处坚实可靠的供水工程,一条条翻山越岭的输水管网,为广大农村居民送去汩汩甘泉。

农村饮水安全事关民生福祉。今年,全省启动农村饮水保障突出问题集中整治“突击战”。面对这道“民生考题”,浏阳坚持全市“一盘棋”,全域铺排40个工程项目,计划总投资约7.41亿元,目前40个项目主体工程均已完工,进入入户安装或扫尾阶段。全面完工后,将通过改善现有饮水条件和新增自来水入户,惠及约12万农村人口,筑牢农村饮水安全“生命线”。

高位统筹部署,凝聚攻坚合力

提及农村饮水问题,不少人往往会想到干旱地区。事实上,即便是因水而兴的浏阳,要让广大农村居民实现“用水自由”,同样是一场必须攻坚的硬仗。

浏阳是全省人口第一、面积第二的大县,境内有浏阳河、捞刀河、南川河三大河流。但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水资源需求持续攀升,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等问题愈发凸显。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夏季持续高温少雨,农村供水面临严峻考验。

06版县域经济-4.jpg

位于大瑶镇强盛村的“一体化超滤智慧水厂”内,工作人员正在调试设备。刘珂摄

“以前到了下半年就为用水发愁,现在打开水龙头就有清澈的自来水,心里踏实多了!”11月18日,洞阳镇砰山村村民肖家稳在家洗菜做饭,拧开自家水龙头,看着洁净的自来水哗哗流,脸上满是笑容。

砰山村地处洞阳镇东北部,多条高速和国道穿境而过。近年来,受交通工程施工影响,局部地形地貌和河流水系发生变化,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部分区域出现季节性缺水问题。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这一问题被纳入“突击战”重点攻坚任务。作为金阳新区建设区域的核心乡镇,洞阳镇与浏阳经开区水务公司迅速成立专班,高位谋划、集中攻坚,统筹推进农村饮水保障项目。“此次项目共涉及砰山、东园、南园、长东四个村,共计2252户,目前主管、支管已安装到位,完成通水调试等运行准备工作后,预计年底前就能全部通水。”洞阳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水利专干周江鹏说。

06版县域经济-5.jpg

洞阳镇砰山村,施工人员将水管铺设到户。刘珂摄

沿着蜿蜒的农村公路一路走去,只见工人们有的在建设泵房,有的在安装入户水表,各项工作正紧锣密鼓地推进。“以前靠井水,如今接入城市管网,24小时都有水用,再也不用为用水发愁了。”71岁的村民周统明感慨。

这是浏阳打好“突击战”的一个缩影。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多次调度,并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任召集人,水利、发改、财政、住建、生态环境、卫健等6部门及各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专班,构建“市级统筹、部门协同、乡镇落实、村社联动”的工作格局。

通过制定任务清单,浏阳明确了“市级领导联系乡镇包干负责,市水利局牵头抓总职责,各乡镇(街道)落实主体责任,村(社区)、局属水工管单位负直接责任,市纪委监委落实监督责任”的五级责任链条,推动整治工作高效开展。

靶向攻坚重点区域,科学铺排工程项目

针对问题较集中的区域,浏阳以“拉网式排查+精准化复核”为基础,建立“一乡镇一方案、一问题一措施”的整改台账。市水利局汇总整理出供水能力不足、季节性缺水、工程设施薄弱、管理不规范等问题30项,涉及30个乡镇(街道)43个村,影响人口约10万人。

目前,水费收缴等6项管理类问题已完成立行立改。围绕扩网入户、扩容改建、新建水源、管网改造、维修养护、运行管理等六大类,浏阳共铺排实施40个工程项目,全面完工后,将通过改善现有饮水条件和新增自来水入户,惠及约12万农村人口,其中包括新增农村自来水日供水能力约3万吨,彻底解决部分区域季节性缺水、管网漏损、水质不稳定等问题。

06版县域经济-1.jpg

洞阳镇砰山村,工人们正在建设增压泵房。刘珂摄

冬日暖阳下,位于大瑶镇强盛村的宇泰自来水厂内,崭新的“一体化超滤智慧水厂”设施格外醒目。该厂与团结水厂联合供水,覆盖大瑶、金刚、澄潭江三镇14.6万人。“目前工程已完成90%,预计12月初建成投用。”大瑶灌区管理所副所长陈源介绍。

在此次“突击战”中,浏阳南区是“主战场”。多年来区域降水减少、径流量下降,加之花炮产业聚集、经济发达,用水需求快速增长,供水保障压力不断加大。

为破解难题,在市水利局的推动下,宇泰水厂启动扩建,新建4800吨/日超滤膜制水单元,配套新建1000立方米清水池、改造3.6公里老旧主管网等。扩建后,宇泰水厂供水能力将提升至1.28万吨/日,显著增强南区供水韧性。

新建金盆水厂,新增日供水能力3000吨;小河乡水厂新增日供水能力1500吨,实现从小型供水工程向千吨万人级规模水厂转型;高坪镇船仓村、永和镇狮子山村单村供水工程提质改造,确保水质达标;沿溪镇金桔村、淳口镇炉烟村等通过打井新建水源,彻底解决193户村民季节性缺水难题;中和镇水厂新增浮船式取水头部和拦河坝,水源保证率稳定在95%以上……

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浏阳坚持精准施策、科学推进,条件允许的地区坚持“建大、并中、减小”原则,优先选择大水源,兴建大水厂,铺设大管网,大力发展“千吨万人”以上规模化供水工程,避免修修补补、重复低效;条件较差的地区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实行一村一策、一组一策、一户一策,建设小型集中式或分散式供水工程,让更多农村群众喝上“放心水、舒心水”。

聚力攻坚,水润万家。在资金要素保障上,浏阳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和资源,全力争取上级补助、推动镇村积极投入、发动企业和社会资本支持。镇村负责支管网建设,市级财政重点保障水厂建设与主管道铺设,形成“多方协同、合力攻坚”的良好局面。

饮水保障能力大幅提升,长效管护机制不断健全

整改不仅要解决现实紧迫的问题,还要着眼长远、谋划将来。通过系统整治,全市农村供水水质达标率、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均显著提升。

今年9月,新建的东区联合水厂投入运营,日供水能力达3万吨。“在项目建设中,我们搭建了智慧水务平台,通过线上监控,哪里的管网出现问题,系统能第一时间发现预警,维修人员半小时内就能赶到村组现场处理。”项目建设负责人李荣升介绍。

高效的维修服务,源于浏阳构建的长效管护体系。在推进工程建设的同时,浏阳坚持“建管并重”,着力推动农村供水从“有水喝”向“喝好水”转变。

以东区水厂为蓝本,浏阳正在编制《浏阳市村镇供水工程运营技术指南》,规范运营管理流程,提升从业人员专业能力。搭建农村供水监管信息化平台,对水厂、管网等关键区域实时监控,实现“问题响应1小时到位、小修小补当日办结”。

此外,浏阳创新推出“县级统管、乡镇协管、村社共管”管护模式,拟定由两家专业水务公司实行县域集中统管,力争实现农村供水与城市供水“同标准、同质量、同管理、同服务、同价格”的“五同”目标。同时,通过“日汇报、周统计、月通报”动态监管机制,持续巩固整改成效,防止问题反弹。

如今的浏阳乡村,清澈的自来水不仅流进了千家万户,更滋润着群众的心田。市水利局主要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浏阳将紧盯剩余16个在建项目,倒排工期、严把质量关,确保在今年12月底前全面完成整治任务,并持续完善《浏阳市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规划》编制,不断健全长效管护机制,为高水平建设“县域经济新典范、共同富裕先行区”筑牢水利保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幸福活水”。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浏阳日报-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