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动员起来,共护青少年心理健康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2025-11-26 10:07:21
微浏阳
—分享—

动员起来,共护青少年心理健康

邹冰

当湘鄂赣13个毗邻县(市)的关工委代表齐聚浏阳,围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议题展开热议时,这场跨区域的协作交流会,成为三省边界地带对青少年心灵成长的集体叩问,更是区域合力为孩子点亮“心灯”的实践起点。

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考题”,早已不是少数人的烦恼,而是时代抛给教育、医疗、社会的共同命题。浏阳市卫健局联合市教育局等多部门在这道考题中交出了颇具参考性的答卷:从组建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到推动医教融合为200余名心理老师开展跟岗培训;从覆盖324个村(社区)的心理咨询室网络,到“场合唤醒”心理治疗模式帮助近千名青少年走出困境……这些实践的背后,是“不把心理问题当‘小事’”的治理自觉,更是全域动员、协同发力的系统思维。

当我们谈论“共护”,首先要打破的是部门壁垒的坚冰。浏阳的实践印证了一个道理:心理健康服务不是教育部门的“课堂任务”,也不是医院的“诊疗业务”,而是需要多领域拧成一股绳的系统工程。此次交流会上,浏阳分享的“医教社警”协同机制颇具代表性——学校负责日常筛查与课程普及,医院提供专业诊疗与危机干预,社区搭建家门口的咨询阵地,公安联动处置极端风险。这种“横向联动、纵向延伸”的体系,让心理健康服务从“碎片化”转向“一体化”。跨区域会议的价值正在于此:当13个县(市)共享这类“协同经验”,原本分散在三省边界的资源,就能聚合成覆盖更广的“心理服务矩阵”。

“共护”的深层要义,是让专业力量“沉下去”,让服务触角“伸进去”。县域及乡村地区的青少年,往往面临“想求助却找不到门”的困境,而浏阳的解法是“把服务送到孩子身边”:在北盛镇亚洲湖村的“优教屋场”,“学长制”帮扶模式让高年级学生陪伴低年级孩子疏解情绪;在324个村(社区)的心理咨询室,经过培训的基层工作者能初步识别心理风险;浏阳市脑科医院派出专家走进多所市属和乡镇医院门诊,精神科医师的坐诊让“就近就医”普及度更高。此次交流会上,这些下沉经验被反复提及——当修水的“乡村心理课堂”、大冶的“企业赋能成长”与浏阳的“基层服务网”形成互补,跨区域的专业资源就能实现双向流动。

当湘鄂赣的山水在浏阳交汇,这场跨区域的交流会,其实是在向全社会发出一份动员令:呵护孩子的心理健康,从来不是某个人、某个部门的责任清单,而是每个家庭、每个学校、每个社区的成长必修课。从浏阳的“医教融合”到湘赣边的“区域联动”,从一间心理咨询室的搭建到一条跨省份的服务链条,每一份微小的努力,都是在孩子的心田播下“阳光”的种子。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浏阳日报-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