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两万亩稻田和一万亩烟田齐富乡邻
“规模种植”实现双产双丰
沙市烟草站里,烟农们将收好的烟叶送进初检区。刘珂摄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潘舒敏
九月,沙市镇广袤的田野上迎来丰收季。连片稻浪随风起伏,收割机紧张作业,确保颗粒归仓;成熟的金色烟叶进入集中交售期,成为当地村民增收的重要产业。
作为国家农业产业强镇,今年,沙市镇通过抗旱保收、技术到田、机械化作业等一系列举措,将“丰收在望”的美好期盼转化为“仓廪殷实、群众增收”的丰收现实,书写了镇域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篇章。
两万亩稻田迎来丰收
大地流金,稻浪飘香。眼下,沙市镇近两万亩稻田迎来丰收。金灿灿的稻穗铺满田野,收割机的轰鸣声此起彼伏,一幅壮美的秋收画卷正徐徐展开。
秧田村种粮大户屈先富熟练地开着收割机在田间穿梭,沉甸甸的稻穗被快速转动的齿轮卷入“腹中”。“9月15日开始收割,目前100多亩一季稻都收完了,产量约6万多公斤。”作为全镇最早一批开割的种粮大户,屈先富言语间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双抢时节,收割机在田间穿梭,确保颗粒归仓。记者彭红霞
屈先富种粮已有10年。今年,他依旧将烘干后的稻谷直接卖给粮商,省心又省力。“按照现在的市场行情,今年收入又增加了。”他高兴地说,“今年的水稻长势良好,我还种了400亩晚稻,看来也能有个好收成。”
“全镇一季稻收割从9月中旬启动,预计10月上旬全部结束。”沙市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李哲理介绍,“今年全镇一季稻总产量预计1万多吨,从当前水稻长势来看,晚稻也有望迎来丰收。”
丰收的背后,是沙市镇的积极应对与主动作为。“今年降雨偏少,我们在用水紧张的村组打了10多口机井,增加了20多套抽水设备,并通过周期蓄水、科学轮灌等方式优化用水调度,有效保障了农田灌溉,稳住了收成。”李哲理表示。此外,镇上还常态化开设“田间课堂”、组织农技人员田间把脉问诊,并联合院士团队开展技术指导,为今年的丰产提供技术保障。
“接下来,我们将做好农机调度与农技服务,全力保障稻谷及时收割、颗粒归仓。”沙市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丰收的喜悦,不仅洋溢在田间地头,更延伸至现代化的加工车间。在文光村的浏阳市丰优米业有限公司(下称“丰优米业”)生产基地内,工人们正加紧调试设备、清理仓库,为晚稻加工做足准备。
“眼下正值丰收季,我们正在抓紧对接合作客户、研判晚稻市场行情。”丰优米业负责人黄提高表示,公司产出的大米主要销往长沙,目前已与100多家客户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一万亩“金叶”富乡邻
秋风吹拂,烟叶金黄。沙市镇的一万亩烟田,同样迎来了丰收。
作为G80烤烟特色品种的核心产区,沙市镇不仅保持着全省种植规模第一的地位,更以出众的烟叶品质,将这片“黄金叶”打造成村民增收致富的坚实支柱。
9月18日上午7时许,文光村村民喻新明就在浏阳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沙市工作站(下称“沙市烟草站”)里交售烟叶。
种植烤烟已有17年的喻新明是当地有名的种烟大户,他靠着这份“家门口的事业”走上了致富路。今年喻新明种植的100多亩烤烟产量约20000斤,预计收入超30万元。
在沙市烟草站的收购仓库里,烟叶初检、评级、过磅、打包入库等流程井然有序。“正值交售高峰期,我们增派了人手,同事们基本都是连轴转,忙到下班才能歇口气。”市烟草专卖局沙市烟草站站长赵冏炅介绍,站里提前一个多月就在工作群中进行统筹安排,14个种烟村通过抽签确定交烟顺序,并全面推行专业化分级。
自8月20日开始收购以来,该站日均收购烟叶560担。通过实行“当天收、次日运”的调度方式,目前已收购1.6万担烟叶,完成总体进度的70%以上。沙市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我们将全力做好后续服务保障,确保收购工作平稳有序推进,力争在9月底全面完成全镇的烟叶收购任务。”
丰收·特写
种粮“老把式”,家门口迎来丰收年
金秋时节,走进文光村,连片稻田如金色海洋般铺展,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腰。65岁的村民陈希定穿梭在田埂间,轻轻拨开稻丛,捻起一粒谷子,剥出莹润半透明的米粒,脸上漾开笑意:“这样的米,品质好,煮出来的饭又软又糯!”
种粮50多年的陈希定,是村里公认的“老把式”。他种植的40多亩一季稻连年丰收,米质优良,总能卖出好价钱。
“今年我这40亩一季稻,亩产接近700公斤,总产量约2.8万公斤。”望着眼前这片金色土地,陈希定开心地说,“稻子还没开收,镇上的老主顾和合作厂家就已经跟我预订好了,只等加工完毕就直接送去。”
这份丰收的喜悦,源自他多年积累的种植经验和接地气的办法。“田就在家门口,我没事就来看看。比如发现叶片边缘有发黑的现象,我就会提前除虫。”灌溉、施肥,他也都按照时节、天气,安排得妥帖。
陈希定还自己琢磨出一台“播种笼”,其由4个轮子和10个按合适间距排列的球形种子盒构成,顶上装个不锈钢把手,推起来非常轻巧。“催好芽的种子倒进侧身打孔的种子盒里,推着‘播种笼’走,半小时能播3亩地。”陈希定说,这样播得匀、不伤芽,秧苗扎根稳,长势才好。
稻谷十月归仓,陈希定又要忙着播种油菜。“这一茬还能再赚几万元。”这位守着家门口田地的老人,一步一个脚印,耕耘出了自己的幸福光景。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