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溪镇大力发展现代立体农业,实现“稻、烟、菜、果”全丰收
“智慧农业”催生四季丰登
田景昌(左)将新鲜采摘的空心菜称重、装筐。这份稳定的工作,为他带来了每年近7万元的收入。记者刘孟娟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刘孟娟
九月秋风拂过沿溪沃野,大地迎来最热烈的丰收时节。
稻田里,金浪翻滚,收割机轰鸣往复;烟田谢幕,忙碌一年的烟农脸上满是喜悦;沙龙村蔬菜基地,装满时蔬的冷链车接连发往长沙市场;四季果园里,葡萄垂挂、甜香四溢,引得游客驻足。
这片土地以浓烈饱满的色彩,绘就“稻、烟、菜、果”丰登画卷,现代农业活力与传统农耕智慧交织,碰撞出乡村振兴新丰景。
万亩良田
奏响“机械丰收曲”
秋日的沿溪镇,稻田如金海,收割机穿梭其间,金黄稻穗被卷入机身,转瞬吐出饱满稻谷。
“以前人工割稻,一亩要忙大半天,现在一台收割机一小时最少能收割3亩地,烘干设备连轴转,稻谷刚收割就能烘干入库,特别省力。”种粮大户胡呈武介绍,他流转的1200亩农田,已实现育苗、栽插、植保、收割、烘干、加工全程机械化,单季亩产约1000斤。
沿溪镇的优质农产品通过直播平台,走向更广阔的市场。三知公司供图
“现在收割的400亩稻田采用‘稻油轮作’‘烟稻轮作’模式,此前已收获过一轮丰收,如今水稻又成熟了。”胡呈武说,“现在还不算最忙,10月初晚稻开镰,才是连轴转的日子。”
胡呈武的忙碌,不止为自家田地。2021年,他牵头联合15家农机、病虫害防治合作社,成立浏阳市东联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整合近200台(套)育苗、栽植、采收、烘干等农机设备,为沿溪镇1.2万亩农田提供“统一管理、调度、作业”服务。
胡呈武表示,“推进规范服务,就是帮农户降成本、提效益,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新式烤房
带来“智能蝶变”
走进沿溪镇建设村,100座银灰色联排新式烤房整齐排列,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
“今年烟叶质量好,新烤房为我们提供了很大的便利。”种烟大户汤近秋说,“以前采收后要赶紧背着烟叶跑到邻镇借烤房,又折腾又怕误火候,现在家门口就能烤,烟叶质量上去了。我今年种了110亩,明年还想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
这份信心,源于烟叶基础设施升级。为打通烟叶种植“最后一公里”,沿溪镇联合市烟草专卖局推进烤房改造,采用“政府主导+合作社运营+农户参与”模式,在6月烘烤季前完成了100座新式烤房的建造调试。
“过去烤烟要时刻盯火候,现在完全不一样了。”浏阳市金沿烟叶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永全介绍,外置控制器像烤房的“大脑中枢”,手机上就能控温度湿度,减少烤青、烤红损失,让烟叶色泽、油分更优。同时,烤房采用环保生物质颗粒燃料,降能耗、减排放还提品质,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
今年,沿溪镇烟叶喜获丰收,种植烤烟1300亩,合计3900担,总产值近741万元。
丰收·特写
果园里的“农旅结合”
“快来尝尝,这阳光玫瑰刚从藤上摘的,甜得很!”浏阳市滴翠家庭农场里,负责人曾祥俊笑着递过一串阳光玫瑰。
“我们农场月月都有果摘。”曾祥俊介绍,“西瓜、甜瓜刚卖完,现在巨峰葡萄、阳光玫瑰热销,再过两个月草莓就红了,每到周末采摘游客络绎不绝。”
在沿溪镇,像这样的家庭农场有320余户,全镇水果种植面积3000余亩,形成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金桔为龙头,油桃、鹰嘴桃、葡萄等27种水果协同发展的“四季鲜果”产业体系。
眼下,在金桔村果园里,果农正忙着除草疏果。“别小看这金桔,精品果能卖30元一斤。”一位果农笑着说,“除了鲜卖,镇上有专业的加工厂,能做成金桔干、蜜饯,让果子‘身价’翻好几倍。”
依托“四季鲜果”特色,沿溪镇走出农旅融合路子,针对不同季节、客群推出多样采摘和销售活动,全镇每年接待采摘游客超5万人次。
在沿溪镇沙龙村的蔬菜大棚里,同样实现了“四季常鲜”。在沙龙村种植大户罗纪平的蔬菜基地里,工人正忙着给刚摘的空心菜称重、装车。“眼下正是空心菜、红薯叶收尾阶段,每天要往长沙海吉星市场运输3吨左右的蔬菜。”罗纪平说,十月菜苔将接茬上市,实现全年不间断供应。
目前,罗纪平的合作社蔬菜种植规模已达400余亩,年产值近500万元,稳定提供近20个长期务工岗位,高峰期用工达60余人。58岁的田景昌来自贵州遵义,已经在罗纪平的蔬菜基地工作两年,“这里包吃包住,一年能挣六七万元。”
“全村现有15家专业蔬菜合作社,种植面积3288亩,今年产量已突破2.6万吨。”沙龙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罗平春介绍,从零散种植到连片发展,沙龙村已发展为长沙市万亩蔬菜核心示范区,蔬菜产业是村民们的增收支柱。
电商助力农货出圈
丰收的喜悦,不止藏在田间地头,更映在电商直播间的镜头里,从“种得好”到“卖得好”,沿溪镇蓬勃兴起的电商产业,已成为助力农货出圈、带动村民增收的新引擎。
每天清晨六点,位于沿溪镇花园村的长沙市三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三知公司”)旗下“部落小面馆”直播间准时开播:“我们早餐面馆用的辣椒酱、外婆菜,原料都来自本地,味道纯正,欢迎大家下单。”目前,三知公司已在各大平台布局20多个账号,开设30多家店铺,通过“短视频+直播”带货模式,让沿溪味道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2021年,花园村农户张冬梅尝试将自制的豆角干、萝卜干送到三知公司代销。获得可观收益后,她主动带动周边村民一起参与,今年仅销售干货就为张冬梅和乡亲们带来4.3万元的收入。
去年,三知公司打造了集拍摄、直播于一体的“乡村工匠部落”,配备多类实景拍摄场景,工作人员无需外出,单日即可完成大量的短视频拍摄,大大提升了内容产出效率。
如今,沿溪镇已涌现31名电商创客,其中不少人是从三知公司积累经验后起步创业。随着电商主体不断聚集、抱团发展,沿溪镇优质农产品“上网进城”的路子越走越宽。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