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支农支小”主责主业,持续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金融动能
“金融活水”精准滴灌乡间丰景
浏阳农商银行金融村官(左)来到黑山羊养殖基地,了解养殖户金融需求。刘珂摄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陈郁琳
又到一年农忙时。在浏阳的田野上,稻浪翻滚,满目金黄。收割机轰鸣往来,农民穿梭忙碌,处处呈现出一派热烈的丰收景象。
在蕉溪镇常丰村,种粮大户张红专正驾驶着收割机在稻浪间平稳穿行。他一边熟练操纵机器,一边筹划接下来的农事:“稻子收完,再过20天就能接着种油菜。”他语气中透着踏实与期待,“今年年初,浏阳农商银行给我授信了30万元,资金周转更灵活,买农机、备农资不用愁了。”
乡村要振兴,金融须赋能。作为服务“三农”的金融主力军,浏阳农商银行立足“支农支小”主责主业,不断拓宽多元化担保方式,创新推出特色化专属产品,持续丰富便利的融资渠道,为浏阳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深耕“支农支小”,精准滴灌种粮大户
“今年产量还不错,这300多亩单季稻,预计平均亩产将超过1000斤。”秋风拂过,稻田泛起层层金色波浪,也将张红专的思绪带回到了2021年——那年,他通过土地流转承包了800亩地,并参与创建千亩良田“示范片”,走上了规模化、机械化种植的道路。
规模扩张,离不开金融活水的精准滴灌。得知张红专急需资金购置农机扩大生产,浏阳农商银行第一时间召开审贷会议,在他原有10万元授信的基础上,火速追加30万元纯信用贷款。整个流程高效顺畅,赢得了张红专的“满分”好评。
这笔资金犹如“及时雨”,助力张红专顺利引进了全自动粮食生产流水线,实现从翻耕、施肥、浸种、插秧,到收割、出粮的全程机械化操作,生产效率大幅提升。更让他欣喜的是,由于贷款及时到账,张红专成功契合国家与省级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窗口期,累计节省购机成本22万元。
细数这几年的发展,张红专感受很深:“离不开农商银行的资金支持和贴心服务,帮我扩大了规模,助力我增产增收。”
“服务‘三农’始终是我们的立行之本。”浏阳农商银行总行普惠金融部副经理张斐然介绍,此前,通过全覆盖的走访调研,深入了解到种粮大户普遍面临着资金周转压力,“土地租用、农机雇请、粮食收购、烘干仓储等,均需要资金的支持。”
收到一线的需求反馈后,浏阳农商银行制定专项服务方案,以高效便捷的信贷服务切实缓解农户生产资金难题,全力保障从育秧到收割的全流程资金需求:一是上门授信,依托金融村官,对全市1.1万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100%走访和授信覆盖;二是推出专属信贷产品,针对种粮大户“融资难、担保难”问题,提供小额农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涉农主导产业贷款等多种低息信用贷款,信用额度最高达50万元,期限灵活,可随借随还;三是审批高效,资料齐全的情况下,1个工作日内可放款到账,确保不误农时。
金融活水,精准滴灌。近5年来,浏阳农商银行累计投放支农支小贷款1107.8亿元,其中92%的新增贷款投向涉农领域和小微企业,实现全市91%的农户、85%的商户、78%的小微企业授信全覆盖。
推进“整村授信”,普惠金融成效显著
高坪镇三合水村是远近闻名的“羊村”,这里山林多、溪流密布,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十分适宜黑山羊养殖。在浏阳农商银行持续的金融赋能下,浏阳黑山羊不仅成功走出深山,跃入长沙多家高档餐厅的菜单,成为一张响亮的乡村振兴金名片。
蓝天白云下,浏阳市九曲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黑山羊养殖基地依山而建。“2018年,我们村就确立了以养殖黑山羊为主导产业,通过‘公司+村集体+农户’模式,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协同发展的思路。”高坪镇三合水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罗明生介绍,如今,村上黑山羊存栏量从千只增至万只,养殖户增至百余家,带动农户人均年增收2万元。
产业发展,同样离不开金融活水的精准滴灌。浏阳农商银行高坪支行行长范华根介绍,自2018年起,该行累计为80户养殖户发放信用贷款500万元,户均贷款6万余元,最高授信达30万元。
深耕一方热土,倾注一腔热忱。近年来,浏阳农商银行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抓手,持续深化“政府主导、银行联动、镇村推动、农户参与”的“四位一体”整村授信机制,全力推进信用乡镇(街道)、信用村(社区)创建,从根源上破解农户“贷款难”“贷款贵”的困境。
今年4月,浏阳农商银行启动新一轮整村授信工作,广大金融村官深入田间地头,逐户开展信息采集与信用评级,为农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支持。
截至当前,浏阳已成功创建信用乡镇(街道)17个、信用村(社区)272个,信用村创建覆盖率达83%。全市共有36万户农户建立信用档案,总授信金额达316亿元,用信余额达92.96亿元,普惠金融成效显著。
“被评为信用户可享受贷款优先、利率优惠、额度提升三重红利。”浏阳农商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信用星级的不同,农户可享受15至35个基点的小额贷款利率优惠,真正让信用变成‘可变现的资产’。”
丰收·特写
“金融村官”全域覆盖,唱响为民服务“同心曲”
为深度融入乡村全面振兴,浏阳农商银行创新建立“金融村官”工作机制,将专业金融服务从营业网点持续延伸至田间地头和千家万户。
每周驻村1天以上、每月进行常态化走访、每季开展金融知识讲座和宣讲活动……246名金融村官和383名金融村官助理,以“136”履职模式为核心,送政策、送知识、送服务,切实打通农村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要是没有浏阳农商银行的帮助,我们难以发展到今天的规模。”谈及银行多年来的支持,长沙市铭全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张良铭言语中充满感激。
铭全食品是一家专注于酒类、饮料和精制茶制造的企业。从最初的万元个人贷款,到如今100万元的信用贷款支持,浏阳农商银行始终陪伴企业成长,与其并肩同行。
在浏阳农商银行集里支行金融村官的支持下,集里街道西湖村集体经济合作联合社获得50万元产业扶助贷款,探索多元化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2025年1月,西湖村集体经济合作联合社连续第四年分红,600余户2000多名村民共计分红99.39万元。
这支“知农事、懂农情、解农忧”的金融村官队伍,累计覆盖32万户农户,帮助化解群众矛盾纠纷,宣传普及金融知识,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坚实而温暖的金融动能。
“浏阳农商银行始终姓‘农’,我们将坚持做小、做散、做本土的战略定位不动摇,切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浏阳农商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做深做实“四位一体”整村授信机制,继续深化金融村官“136”履职模式,持续推动“金融村官+整村授信”机制融合,为更多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助力浏阳年年绘就丰收图景。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