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以土地改革“活水”滋养营商环境“沃土”
从“试点摸索”到“示范引领” 入市改革破解发展难题
在自然资源部门的全程指导下,大瑶镇积极盘活闲置用地,建设湘赣边彩印包装基地。目前一期8家企业已顺利投产,二期正在加紧建设中。图为项目一期。记者彭红霞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刘孟娟
9月15日,在2025互联网岳麓大会“AI+营商环境”论坛上,湖南省发展改革委发布全省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十佳”案例,浏阳“深化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改革,破解中小微企业用地难题”典型经验入选。
好的营商环境是生产力、竞争力,浏阳始终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工程”来抓。长沙市委常委、浏阳市委书记肖正波多次强调,要全力打造企业礼遇好、办事体验好、承诺兑现好、法治保障好、政企交往好、综合效应好的“六好”营商环境,为企业发展提供最佳条件、营造最好环境、给予最大支持。
针对中小微企业用地难题,浏阳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为抓手,建立“专题调度、逐宗审议”工作机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改革重点任务,为改革探索提供坚强的制度支撑和组织保障。
主动投身改革攻坚主战场,浏阳市自然资源局紧跟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加强协同联动,始终聚焦项目建设需求,通过精准供地、规范储备、高效审批等措施,积极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全面筑牢土地要素保障根基,为全市经济发展和重点项目落地提供坚实支撑,持续擦亮“营商福地看浏阳”的金字招牌。
优化用地供给
筑牢发展“硬底盘”
机器轰鸣作响,工人忙碌有序……日前,走进位于大瑶镇的湘赣边彩印包装基地,一派火热生产景象扑面而来,一期8家企业已顺利投产,年产值可达2.36亿元;二期正在加紧建设中。
这片承载产业活力的土地,昔日是闲置废弃的花炮厂房。“在自然资源部门的全程指导下,我们积极盘活闲置用地,项目从立项到完成用地手续办理仅用时两个月。目前引进的21家彩印包装企业均办理了用地规划许可证和不动产权证书。”大瑶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彩印包装是大瑶花炮全产业链的重要一环,过去行业一直存在规模小、分布散的问题,集中发展后,不仅用地难题迎刃而解,还能有效破解“小散乱”困境,推动产业提质升级。
位于沙市镇的浏阳佳海产业园,是佳海产业发展集团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领域的首例投资。一期项目用地130亩,将于10月正式开工建设。图为一期项目规划效果图。浏阳佳海产业园供图
大瑶镇的实践,是浏阳深挖存量建设用地潜力、优化用地供给的一个缩影。
自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在浏阳试点启动以来,浏阳创新实施“市镇同步、镇村一体”规划编制模式,同步开展全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31个涉农乡镇(街道)国土空间规划和294个“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在实现规划期内村庄建设用地“零增长”的前提下,市域统筹确定各村庄建设用地规模。原本闲置废弃的零散地块,经过规划整合,实现了“化零为整、化闲为用”,转化为优质产业用地。
在此基础上,浏阳进一步构建“分类入市”机制,依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定制用地供给方案,打造特色产业集群。
在普迹镇普泰村,国内血液净化类医疗设备制造领域领军企业——贝恩医疗设备(湖南)有限公司的新生产基地,自动化生产线正加紧运转,生产销往全球的血液净化装置。其项目用地的“前身”,是普迹镇一家花炮厂转型退出后留下的闲置地块。
“为助推重大项目落地,我们积极盘活闲置土地资源、做好要素保障。依托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政策,普迹镇已形成以建筑材料、家居建材、医疗用品为主的产业集群,吸引了42家企业入驻,提供就业岗位2200多个,年产值达10亿元。”普迹镇相关负责人介绍。
针对花炮这一传统支柱产业的特殊用地需求,浏阳积极争取省自然资源厅支持,探索实施“定量不定点”规划管控试点,划定安全生产特殊管理单元,编制安全设施设计,严控建设用地总规模,有效破解了花炮特色产业发展的用地难题。
在宜居宜游的乡镇,则结合宅基地“三权分置”盘活闲置农房,通过点状供地满足民宿及旅游配套用地需求。据统计,如今浏阳民宿的规模和数量较2019年底实现成倍难题。
从闲置地块“变身”产业沃土,到特色产业“精准获地”,浏阳以用地供给的优化升级,有效破解了中小微企业“望地兴叹”的难题,筑牢了区域发展的“硬底盘”,让“近悦远来”的营商环境底色更加鲜明。
精准高效服务
提升营商“软环境”
“所有用地手续办理顺畅高效,还安排专人跟进指导,全程提供‘帮代办’服务。”贝恩医疗总经理袁格兰表示,项目落地浏阳,让企业深切感受到了浏阳优良的营商环境,也越发坚定了在此扎根发展的信心决心。
为推动入市项目“快落地、快建设、快达产”,市自然资源局打出服务“组合拳”。对外加强部门联动,联合招商、应急等部门开展招商联审准入,精准把控项目合规性;推行林地容缺审批与并联审批,减少企业等待时间;设立工作专班对接上级部门审核流程,打通跨区域服务堵点。对内整合科室职能,推行全过程“帮代办”服务,所有建设用地项目均通过自然资源一站式管理服务平台网上受理,采用多科室联合审查模式,实现“企业少跑腿、数据多跑路”,将审查时限压缩至5个工作日内,切实提升用地保障质效,规范用地报批行为。
2024年是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的收官年,为帮助企业把握政策窗口期,市自然资源局主动靠前服务,为浏阳佳海产业园等17个重点项目开通“绿色通道”,允许项目在容缺材料的前提下,提前进入审议流程,最终确保所有项目地块在试点结束前完成网上挂牌。“要是没有自然资源部门的协助,项目得延期近半年,造成很大经济损失。”浏阳佳海产业园负责人表示,“浏阳速度”为企业发展赢得了宝贵时间。
权属认定是实现“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的关键环节。“拿到不动产权证,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有证不仅能安心生产,还能用于抵押和转让,为企业扩产提供资金保障。”湖南鑫鸿晖环保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此前,公司因部分厂房闲置,计划转让以回笼资金,却受制于“整宗转让”规定。市自然资源局主动调研,了解企业需求,创新推出“按栋分割登记”模式,在确保每栋厂房可独立使用且配套完整的前提下,支持分栋办理登记,不仅帮助企业成功盘活资产,还助力企业每月节约利息十余万元,有效缓解资金压力。
针对企业“分批拿地、跨宗建设”的登记难题,市自然资源局又推出“合宗登记”服务,在征得已入驻企业同意后,按最短土地使用年限统一合宗发证,彻底解决“多宗地、多年限”带来的困扰。
在权属明确的前提下,市自然资源局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抵押权实现方式,明确其与国有建设用地享有同等权利和责任,主动对接金融机构,推动浏阳农商银行、长沙银行浏阳支行等10余家银行开通相关抵押贷款业务。目前,已办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登记156宗、抵押金额85.56亿元,有效激活了农村土地资源价值。
释放磁吸力
跑出赢商“加速度”
“这是我们集团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领域的首例投资。选择浏阳,正是看中浏阳入市试点有成熟先例、成功经验。”浏阳佳海产业园负责人介绍。
作为国内领先的产业园开发运营企业,佳海产业发展集团落地沙市镇的浏阳佳海产业园,总规划用地300亩,预计投资10亿元,重点聚焦家居建材与智能制造领域,是长沙市重点建设项目。项目一期用地130亩,将于10月正式开工建设,目前已与70余家企业达成入园意向,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佳海的入驻,将为沙市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也为后续招商打开了新局面。”沙市镇党委委员、政法委员任修乾表示。
从“项目等地”到“地等项目”,从“营商”到“赢商”,浏阳的招商“磁吸力”在十年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中不断强化。
自2015年被确定为全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33个试点县(市、区)之一,并作为湖南省唯一试点县(市)率先开展探索,到2023年再度入选全省12个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县(市、区),浏阳始终走在改革前沿,持续推进制度创新与实践突破。
截至目前,浏阳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已实现常态化运作,累计成交541宗、总面积11304.98亩、成交价款19.54亿元,惠及200多个经营主体。这一组数据,不仅让浏阳走在全省入市试点的前列,更形成了可复制、可借鉴的“浏阳经验”,成为全国改革样本。“每年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同行到浏阳考察学习,我们也积极分享流程规范与服务模式等经验,为全国改革贡献‘浏阳力量’。”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当前,浏阳正以‘招商质效提升年’‘园区发展提质年’建设为抓手,集中精力抓招商、兴园区、拼经济。”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以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为抓手,深化示范引领作用,在要素保障、服务升级上继续发力,让改革成果更好赋能企业发展,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为浏阳高水平建设“县域经济新典范、共同富裕先行区”提供坚实要素保障。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