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军人写“退役军人”32万字致敬“穿过军装的人”
编者按:退役不褪色,建功新时代。在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本报推出“老兵,依旧在冲锋”特别策划,深入挖掘浏阳市退役军人先进典型的优秀事迹,激励广大退役军人和干部群众从先进典型身上汲取精神营养,为高水平建设“县域经济新典范、共同富裕先行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浏阳篇章贡献力量。
作家朱柳(右二)向市图书馆、市档案馆、市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促进会负责人赠送新书《穿过军装的人》。
人物简介
朱柳,1987年生,原籍湖南邵阳,现居浏阳。曾在武警吉林省总队某部服役12年,2020年转业,服役期间多次执行重大执勤安保、处突维稳、抗洪抢险救灾等任务。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并出版《狙击之王》《红星蓝盾》《穿过军装的人》等作品。
浏阳日报讯(记者欧阳稳江)戎装加身,他们肩负着保家卫国的使命;脱下军装,他们依然铭刻着军人忠诚、坚韧、担当、奉献的精神烙印——这,便是退役军人,一个独特而光荣的群体。
7月26日,由市文联、市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促进会主办的“兵心璀璨·文耀浏阳”主题新书、新歌发布会举行。活动现场,退役军人朱柳的32万字新作《穿过军装的人》正式发布,“希望能用自己的文字去描述这些光芒,让我们看到更多身着军装的人的奋斗故事。”
故事始于一趟开往邵州市的列车,3个不同兵龄的年轻人——葛卫、马超群、刘海波在同一年退伍并在回乡途中相遇相识。回到家乡后,3人或安置工作、或自主创业,各自走上全新的人生之路……在人生不同的阶段中,这些退役军人的人生故事各异,但他们都有同一个特点:永葆军人本色,不断发扬部队的优良作风,顽强拼搏、努力奋斗,收获了新的人生精彩。
“在部队,大家生活作息大同小异,基本是围绕着军营打转。退伍后,生活方式则变得不同了。褪去了这一身橄榄绿,我们以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人生才是最重要的。”2018年,还在部队服役的朱柳在写作时,常常会想起这个问题:退役军人们回到地方,都会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由此,朱柳开始关注退役军人这个群体。查询资料得知,目前全国有5700余万退役军人。这个特殊的集体,在部队为祖国和平安宁作出贡献;回到地方后,他们服从组织安排,在社会舞台上作出新的业绩,他们身上都有一种“穿过军装的人”的风度和“不服输”的军人气质。
“值得关注,也值得记录。”为此,朱柳开始观察退役战友的生活,并从中“挑”了几个有特殊人生经历的作为长期观察对象。其中一名来自农村的战友退役后,先打工再创业,创业失败后当了两年保安为再次创业做准备,让人感慨……
2019年4月,朱柳正式开始创作3个退伍军人——葛卫(五年兵)、马超群(两年兵)、刘海波(十二年兵)的故事:3人坚持“当过兵就要有当过兵的样子”,用“退伍不褪色”的军人本色,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和挑战。他们中,有在平凡的岗位上勤恳工作,最终取得不平凡成绩的“老黄牛”;有一开始在家庭庇护下一帆风顺,后来经历生与死的考验,最终实现人生价值的“普通人”;有在城市里艰苦创业几经起落,后来回到农村,带领父老乡亲发家致富,最终成为优秀的乡镇企业家……
名家点评
张光宇(长沙市作家协会党支部书记、秘书长):在选材上,朱柳选择自己熟悉的生命体验作为素材。小说力图站在思想高处,走在生活深处,深入现场,融入身心,以时间为经、空间为纬,用朴素平实、酣畅淋漓的笔触,凭借生动的现场实感和精巧的结构设计,呈现了新时代退役军人的军人本色、时代之光;在内容上,小说写出了现代社会退役军人这一群体的生存困境和人性困境,用人性意识超越战争意识是军旅文学的终极目的,也是军旅文学永远的魅力;在意境上,小说洋溢着浓郁的“兵味”,却不为曾经军营生活中充满了局限性的狭窄视野所束缚,执意写出绝望中诞生的人性希望。这更多的是依据自己的亲历或体验而设计的,从而书写出无数默默奉献的穿过军装的人。
龚盛辉(著名作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朱柳以文学的名义,也以退役军人的名义致敬了这个特殊的群体,让人非常感动。“军装”在这里,不仅是一件普通的衣服,而是象征着一种精神。生活中,退役军人有胆子大、经得摔等特点,有胆魄、有毅力、更有担当,朱柳这部小说很好地反映了这个群体的特质……越过山丘,依旧有人在等待。致敬退役军人,致敬穿过军装的人。
人物特写
把军人的故事写下来,把军人的精神传播出去
读大学、当兵,是朱柳从小怀有的两个梦想。大学毕业那年,朱柳如愿进入军营,成为武警部队的一员。
入伍前,他最大的爱好便是阅读军旅题材小说。入伍后,除了日常训练,他还坚持每天两三个小时的学习。靠着这份兴趣与坚持,朱柳成了一名部队新闻报道员,写出了大量优秀的新闻作品。写得多了,他尝试着进行文学创作。刚开始,他将自己中队的故事写下来,18万字的故事初具雏形。
2010年,持续关注《中国武警》杂志的朱柳看到中国武警代表队参加匈牙利布达佩斯“世界军警狙击手锦标赛”的报道,深受震撼并决定以此为素材进行文学创作。经过三年的充分准备,朱柳写成一部32万字的军事题材长篇励志小说《狙击之王》。新书出版后,很快成为鼓舞官兵献身强军实践、激发战斗热情的精神食粮,朱柳也成为颇具影响力的“军营作家”。
一鼓作气,朱柳于2018年创作了一部40万字的长篇军事题材小说《红星蓝盾》。该书出版后,获得了原八一制片厂副厂长马维干的青睐,并签订了影视版权。目前,改编这个小说的剧本已初具雏形,正在筹备拍摄电视剧。
“浏阳是我的第二故乡,在这里工作生活五年,我不仅感受到了小城的美丽与富饶,也为‘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浏阳精神所感召。从贫困县到全国百强县的第一方阵,这背后的精神密码值得探索……”定居浏阳后,朱柳在工作之余格外关注浏阳的经济社会发展。
其中,烟花这个千年传统产业和富民产业让他感触颇深,从“十家九爆”到现代化产业,从民间习俗到璀璨全世界,这个产业的成长故事值得深究与书写。值得一提的是,很多有名的烟花企业是由退役军人创办的。为此,他准备将退役军人和烟花作为主要元素创作一本新书,为浏阳的发展鼓与呼。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