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二十大光辉照耀在浏阳河上丨沙市镇:突出农业主引擎,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2023-01-09 10:08:03
微浏阳
—分享—

以省级双季稻万亩示范片为引领

沙市镇水稻种植面积、产量拿下全市"双第一"

突出农业主引擎,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03版沙市-3.jpg

2022年,沙市镇成功打造了省级双季稻万亩示范片。

农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2022年以来,沙市镇坚持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打造了省级双季稻万亩示范片,早晚稻平均亩产分别达到594.5公斤、600.9公斤,水稻种植面积、产量拿下了全市“双第一”。沙市镇党委书记黄琦表示,当前,沙市镇正按照“高标准、高技术、高品质、高产量”的总体要求,全力创建粮食生产“四高”示范片,不断夯实“三农”工作基本盘,确保全镇粮食生产增面积、稳产量,着力打造农业发展、乡村振兴的“沙市样本”。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曾巧

藏粮于地

坚守耕地保护红线,筑牢粮食安全底

“我的100多亩土地目前全种上了油菜,现在正在长嫩叶。”2022年12月27日,行走在沙市镇河背村的农田边,映入眼帘的是片片浅绿,种粮大户邓全峰仔细查看油菜的长势。不远处的农田里,不少村民正忙着施肥、除草。

03版沙市-1.jpg

当前,沙市镇的镇村干部、志愿者、村民们正在开展水利冬修。

往年的这个时候,很难在河背村看到这番热闹场景。曾经的河背村因耕地分散等原因,部分土地被流转用于种植草皮。为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守住耕地红线,2022年2月起,沙市镇开展了集中人员、集中时间、集中行动的“三集中”耕地抛荒专项整治行动,并派出75名镇干部协助各村对已抛荒的耕地进行现场核查,用“长牙齿”的硬措施来落实“退草还耕”工作。

与此同时,沙市镇发布《沙市镇2022年粮食生产工作方案》,组织各村党总支书记和微网格长参加学习培训,由镇村干部进行实地走访排查,户户登记造册,块块落实到人,坚守“该种必种、应种尽种”底线,变“荒地”为“良田”。行动实施以来,沙市镇完成了全年水稻播种面积7.5万亩和退草还耕2000余亩的任务。如果说治理耕地“非粮化”是粮食生产的基础,那么创建万亩示范片就是粮食生产的关键。2022年以来,为创建万亩示范片,沙市镇第一时间组建了11个党小组,采取“党小组+微网格”分类施策的形式,一方面协助经济作物种植公司推销产品,一方面修复水利设施为育秧打基础,重点打造以河背村、团农村、秧田村、沙市村为示范应用区的省级双季稻万亩示范片,辐射带动全镇均衡增产。

另外,沙市镇通过实施统一整地播种、统一肥水管理、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机械收获的“五统一”服务行动,加强种子种苗、肥料、农药、农膜等农资储备,并将退还耕地的水利、育秧等后续工作交由村集体运营,成功创建省级双季稻万亩示范片,并于2022年7月10日通过测产验收,平均每亩早稻产量达到594.5公斤。

藏粮于民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打造乡村振兴“生力军”

沙市镇作为农业大镇,总人口达7.1万,如何把人力资源转化为人才资源,补齐农村技术人才缺乏的短板?经过反复研究,沙市镇确定了“产才融合”的总体思路:通过支部共建,与长沙科研团队党支部建立合作关系,发挥党员示范带头作用,由党员点对点指导科学种植养护油茶、烤烟、水稻产业,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党员。沙市村木山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许海明就是其中之一。

“我一直对种田有份特殊的感情,而且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农业必将大有可为。”2014年6月,在外打工的许海明选择返乡跟着父亲种田,但从销售员到新型农民,许海明要实现成功转型,并不容易。除了父亲的言传身教,许海明还在镇政府的帮助下,找到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副主任张玉烛“取经”。2022年,他又报名参加了华中农业大学组织的封闭培训。2022年,许海明带领木山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达1100亩,其中双季稻种植面积突破800亩。如今,许海明的基地成了“水稻绿色高产创建试验区”。他还以省水稻研究所为技术依托单位,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为脱贫户提供化肥种子、生产技术并推销稻谷,甚至提供无偿的农机服务等,带领更多村民享受丰收成果。

“以老带新,因人施策。目前,沙市镇已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达2000人次。”沙市镇农业农村办副主任汤向前介绍,沙市镇有8位中高职称农业技术人员,他们还与省农业厅、农业大学等形成合作关系,采取“引进来、走出去”培育模式,对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组织开展分类分产业培训,使更多新型职业农民扎根现代农业一线,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2016年,我镇农机站还获评了湖南省先进农机站。”汤向前介绍。据统计,沙市镇目前已有47人获得了新型职业农民证书,成了名副其实的“土专家”。“自从拿到了这个证书,我感觉身上的责任更重了,我将以此作为激励,帮助并带动更多农民提升技术水平。”新农人邓光辉说。

藏粮于技

强化科技支撑,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4500亩水稻田的插秧工作,依靠全程机械化作业,仅用20天时间就可以完成,这在沙市镇已然成为现实。据了解,2022年以来,沙市镇通过政府牵头、农户参与的方式,引导当地种粮大户、农机合作社联合成立沙市惠农服务中心(沙粮合作联社),从育秧、插秧到病虫害防治、收割等各个环节推广全程机械化,大大提升了农业作业效率。

“一个人每天可插秧1亩,一台插秧机每天可以插40亩。”许海明除了经营合作社,也是沙市惠农服务中心的负责人。据他介绍,目前惠农服务中心已与500户农户达成合作,机插面积达4000亩,涉及中洲村、秧田村、沙市村等地,能够为农户提供代育秧、代机插、代防治、代肥水、代翻耕、代收割、代烘干、代存储、代加工、代销售十项服务,覆盖水稻生产的全产业链,进一步解决了农业生产难题。

沙市镇东门村村民张辉煌就是受益的村民之一。他将自家7亩土地交给许海明打理,从耕地到育秧、插秧,以及收割、烘干等环节,都由许海明带领的合作社“包干”。张辉煌要做的事,就是负责施肥、打药等简单的田间管理,“秋收的时候,许海明会将烘干的稻谷送过来,每亩还增产近100公斤,比我自己种地强多了。”

与此同时,沙市镇还召开了“乘东风、掀冬修、促振兴”水利冬修活动动员会,将渠道清淤与山塘整修纳入冬修方案,为新一年的农业增产增收打下坚实的基础。走在沙市镇莲塘村的田间地头,可以看到镇村干部、种粮大户、村民的身影穿梭其中,他们挥舞着锄头和铁铲,清理水渠淤泥、清除河道杂草、疏通堵塞的水沟……

“此次一共投入了300多万元,在莲塘村等5个村开展水利冬修活动。”沙市镇农业农村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渠道是农田的生命线,为了开展好此次的水利冬修活动,各村的种粮大户、村民纷纷捐款捐工,镇上的农技人员喻桢更是带头捐了10000元。目前全镇各处渠道修复、河堤加固等工程正在有序展开。

黄琦表示,冬季是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的黄金时期,沙市镇将继续推进灌区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为新一轮的粮食生产夯实基础。此外,沙市镇还将继续搭建惠农服务中心平台,推动农业全程机械化进程,解决农村缺劳力、耕地抛荒的难题,做优做强“十代”服务,延伸农业产业链,将沙市镇建设成为金阳新城粮蔬配套生产基地。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浏阳日报-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