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先进技术,有效提高病人治愈率
追梦人:张伟,39岁,株洲市人,浏阳市中医医院急诊科主任。
感言:通过不断地学习提高急救水平,尽自己的全力抢救更多病人。
“要不是医生及时抢救,我都不知道能不能救回来。”昨日上午,躺在病床上,想起前段时间发生的意外,市民胡先生仍感到后怕。5月9日,胡先生骑摩托车与一辆小车相撞,导致全身多处受伤。
“病人创伤失血性休克,快,立即抢救!”骨盆固定、止血、输血、中心静脉置管……张伟立即组织抢救,为了时刻监测病人状况,他每天坚持查房。5月14日,胡先生出现呼吸快、血氧低的症状,并发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现病人的异常后,张伟又立即进行紧急治疗。
“最大限度地挽救每个生命,这是我的职责,也是每个医务人员的梦想。”对张伟而言,为了这个“梦想”,他努力奔跑,与死神抢时间,每成功抢救回一名患者都能感受到劫后余生的喜悦和成就感。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潘雅静
在浏阳率先引入和完善百草枯检测系统治疗
每天从早上8时到晚上10时,张伟几乎都处于忙碌状态,同死神进行着一次次较量,多次从死神的手里“抢”回患者生命。
怎样才能提高急救水平,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这是张伟毕生为之努力奋斗的事情。社港镇的何先生,就得益于张伟在浏阳率先引入和完善百草枯的检测和系统治疗,最终“抢”回了一条命。
2016年的一天,何先生在家喝下百草枯,但是喝完后便感到后悔,第一时间进行了催吐,并拨打了120急救中心的电话。到达医院后,张伟立即对其进行了百草枯的检测,2分钟后就得到了结果。
“病人喝下的的确是百草枯,大概有50毫升,好在第一时间进行了催吐和洗胃,进行治疗后,病人没有发生严重的并发症,10天后就康复出院了。”张伟说,医院过去接诊了喝下百草枯的患者后,需要将患者的血液和尿液送到长沙做相关检测,才能知道病人到底喝的是不是百草枯,喝下了多少,以方便制定治疗方案。这个过程需要1-2天,很容易延误最佳治疗时间。
“众所周知,喝下百草枯的治愈率极低,但我认为有一部分喝下百草枯的患者其实是可以抢救回来的。”张伟说,为了提高百草枯病人抢救率,他开始自己搜集资料,琢磨百草枯的检测和治疗技术,并自费购买相关试剂进行了多次试验。经过多方面的协调,市中医医院终于在浏阳率先开展百草枯的检测技术。2017年,张伟又到其他医院进行实地观摩,学习了百草枯的系统治疗技术。
就这样,浏阳百草枯的检测和系统治疗技术逐渐被完善。如今,喝下百草枯的病人在浏阳入院后可以立马进行相关检测,医务人员能第一时间根据检测结果制定治疗方案,有效提高了此类病人的治愈率。
搬家只为离医院更近,无愧患者却愧对家人
身材清癯,精神饱满,说话做事带着一股书卷气,从医十几年,从当初稚嫩青涩的青年医生到如今带领整个急诊团队的急诊科主任,对来自株洲的张伟而言,十几年来始终不变的,是把患者的健康放在第一位的仁爱之心。
为了不耽误抢救,张伟的手机,24小时开机,从不离身,哪怕是洗澡时都必须放在能及时听到铃声响的地方,无论是深夜,还是休息时间,有需要时,一个电话他就立马赶到医院参与抢救。
“时间就是生命,对急危重症患者而言,每一次抢救都是在死神手上抢人。”在张伟看来,离医院近一些,就能节省接到临时抢救任务时在路上花费的时间,病人的生命也就多一分保障。为此,2017年,原本家住大润发附近的张伟在花炮女神周边买了一套二手房,搬到了离医院更近的住处。
面对患者,尽心抢救,永不懈怠,这是张伟的职业态度,但是面对家人,张伟却总有些愧疚和遗憾。
“辅导作业、陪伴孩子,这些工作经常是由我妻子来做,我的时间则几乎都投入在了工作上。”张伟的妻子陈隆桂也是一名医生,夫妻俩虽然在同一家医院上班,但却难得有见面的时候。在工作和生活之间,为了患者,张伟时常需要牺牲陪伴家人的时间和机会。
“如果孩子愿意的话,我希望他们也能成为一名医务人员。”张伟说,现在许多人认为学医从医很辛苦,这是事实,但他还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从医,这既是对生命的敬畏,也是对生命的守护。
人物特写
必须始终保持紧迫感才能不断提高医技
急诊科的工作高强度、快节奏、充满压力,当问及是否会有疲惫、沮丧的时刻,张伟表示,只要能把患者的命救回来,再累都值得。因为当一名医生,是他从小就埋在心里的梦想。
“7岁时,经历了一场车祸。”张伟说,当时医生曾多次下达病危通知书,经过多次抢救和3个多月的治疗他才康复出院。这次的经历让他感受到了医务人员的伟大和神圣。为此,在高考后填写志愿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学医。
大学毕业后,他成为了一名医务人员,但是工作的越久,他越能发现自己的不足。
“虽然对某个专业很精,但是有的病人病情比较复杂,光是对某一专业精通,并不能使我准确把握病人的整体情况。”认识到这一事实后,张伟开始有了考研的想法。
“白天上班,有时还有值晚班,只能利用休息时间、下班时间看书、复习。”3年后,张伟考上了湖南中医药大学的研究生,辞去了医院的工作前去读研。
“必须始终保持紧迫感,才能不断提高医技。”读研期间张伟也没有放松,还自费到湘雅医院等地进修了一年半。也是在读研期间,张伟结识了妻子陈隆桂。毕业后,因为妻子是浏阳人,张伟毅然选择来浏阳从医,这一待就是11年。
“尽自己的全力抢救病人,通过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乃至整个科室的急救水平,这是我的目标。”张伟说。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