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奋进新征程 挺进前五强| 枨冲镇:奋力推进“融城崛起 乡村振兴”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2021-08-04 10:04:33
微浏阳
—分享—

08、09版枨冲.jpg


全面落实浏阳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

枨冲镇立足新起点、聚焦高质量——奋力推进“融城崛起乡村振兴”

08、09版枨冲-8.jpg

从枨冲镇上空俯瞰,房屋错落有致,田成方、路相通,蜿蜒的河流、碧绿的稻田和簇新的民居构成了一幅夏日乡村美景。依托区位优势,立足新起点,枨冲镇正聚焦高质量,凝心聚力推进“融城崛起乡村振兴”。

奔流不息的浏阳河,出浏阳城往西奔进枨冲镇,带来了发展的新消息。

7月31日,中国共产党浏阳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开幕,擘画了奋进新征程、挺进前五强,加快建成"两个中心"、全面建设现代化新浏阳的宏伟蓝图。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新使命开启新征程。作为"浏阳河百里画廊"重要组成部分的枨冲镇,有山水、有情怀,有规划、有干劲,正依托区位优势,立足新起点,聚焦高质量,凝心聚力推进"融城崛起乡村振兴"。

文/图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刘志光高雨江卉彭红霞

访谈

全力推进融城崛起,打造“高富美乡村”

浏阳日报:浏阳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要通过五年创新实干,推动现代化新浏阳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为长沙当好“领头雁”、建设“示范区”贡献浏阳力量。其中一个“示范”,便是成功创建乡村振兴示范县(市),全面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在浏阳“创建示范”的过程中,枨冲镇将怎样发力?

邱可(枨冲镇党委书记):党代会报告高屋建瓴,提出的“成功创建乡村振兴示范县(市)”为枨冲镇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未来五年,我们将依托独特区位优势,充分发挥传统产业优势,放大古镇人文传承优势,全力推进“融城崛起乡村振兴”。

08、09版枨冲-3.jpg

九曲浏阳河,枨冲八道湾。在枨冲八湾—曲尺湾,河岸树木葱茏,河面碧波荡漾,犹如一幅山水画。

“融城崛起乡村振兴”是枨冲镇下一个五年的总体目标,内在的逻辑是通过“融入主城区”这条根本路径,实现产业崛起、交通崛起、文旅崛起等,最终实现乡村振兴。而“融城崛起”,目标是崛起,途径是融城,融城的最核心内容就是交通融城。我们将借助南横线和江杉高速东延线建设的有利契机,启动S204(葛家至枨冲段)拓宽提质改造,有效实现“外通”;另一方面是对X036花木走廊、S326(枨冲至杨花段)等域内道路进行路面提质,达到“内畅”,全面形成外通内畅的交通路网,为融入浏阳城区、接受长株潭辐射夯实重要基础。

在做大做强传统花炮产业的同时,我们将全力做强农业产业,既实现“出门就业有着落”,又满足“田里收成有保障”。再通过加强产业帮扶,补齐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增强强农惠农政策实效性,培育家庭农场、农创客和新型农村田园综合体经济,多渠道促进农民充分就业和持续增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当然,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枨冲历来不缺乏各行各业的人才。我们将通过探索建立人才信息库,挖掘好“在外枨冲人”“新枨冲人”等人才群体,定期组织召开乡村振兴研讨会,同时加强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服务体系,实施乡村人才定向培养计划,引进与培育专业人才,推动枨冲镇的“一村一品、一村一特”的产业发展,从而进一步助推乡村振兴。

浏阳日报:针对党代会报告提出的打造“高富美乡村”,枨冲镇将从哪些方面发力?

邱可:我认为“高富美乡村”的提法非常精准,也非常鲜活。高,就是乡村建设的标准要高、发展要高质量;富,就是要产业兴旺、人民富裕;美,就是要生态宜居、乡风文明,这是乡村振兴的浏阳实践路径,在具体实践过程中非常有指导性。

枨冲镇将全面落实这一精神,铺开启动才常、新南等屋场建设,努力打造“一村一景”的美丽宜居村庄;推动“农业+民宿+旅游”产业发展,鼓励聚宝园林、红叶景园等发展“三间经济”,强化民宿、体验式农业、餐饮、景点的融合,提高留宿率、增强消费力;高标准谋划建设沿河生态经济产业带,将中医药种植、生态养殖、近郊旅游、文化研学等特色产业串珠成链,推动乡村朝着高富美迈进。

有山水,有情怀记忆里的老码头全新再现

浏阳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指出,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和网红打卡地,强化浏阳非遗、浏阳特产、浏阳文艺植入,让浏阳成为“锦绣潇湘”的重要旅游目的地。

浏阳河枨冲段的老码头,又热闹起来了。

仲夏时节,漫步在两公里长的浏阳河枨冲段沿河步道,两岸树木葱茏,一阵风吹来,碧波荡漾,带来一阵凉爽。游客三三两两,穿行在老码头和古街之间。

08、09版枨冲-5.jpg

如今的浏阳河枨冲段老码头,南、北两面修建了文化休闲广场和亲水平台,码头上游还与美丽河流示范创建项目相连,建起了风光带。

白日望帆影,夜卧听桨声。“以前我们经常要在码头坐船过河,到河对面去买东西。”周全美是枨冲镇平息村人,今年67岁的他,曾见证过浏阳河枨冲段老码头的热闹场景:船只川流不息,灯火彻夜通明……

地处浏阳河中游的枨冲镇,是一座有着1700年历史的古镇,自明代开始,就是江西往来长沙的必经之地。“以前人多,热闹!”周全美讲起记忆里的老码头,带着温情和热爱,“有好多船靠岸停着,货物搬上搬下。”

在枨冲的历史上,码头承担着重要的经济功能,枨冲人在此发家,船会、商会长盛不衰。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方水路码头还与枨冲古街相连,便利的交通为古街带来了源源不断的人气。后来水运日渐式微,浏阳河畔桨声帆影不再。1994年,随着下游水电站的建成,千年码头被淹没后废弃。

08、09版枨冲-9.jpg

实景表演《河流的记忆》现场,可以看到岸边人们靠水而居、依河而生的生活场景。陶理摄

记忆里的老码头,始终系着枨冲人的乡愁。2020年9月,枨冲镇启动老码头抢救性修复工程,“修旧如旧”恢复老码头的历史原貌。皂荚树、青石板、古街、鱼水人家,一切都是记忆里的样子。

但一切又有了新变化——码头南、北两面修建了文化休闲广场和亲水平台,码头上游还与美丽河流示范创建项目相连,建起了风光带。如今,每当夜幕降临,亲水文化广场上,村民们就会伴着动感的旋律踏歌起舞。

“环境好了,推开门就是河景,大家都羡慕我。”郑元秀就住在老码头附近,谈到这里的变化,她说:“老码头修复后,环境越来越好了,来参观的游客也越来越多。”

作为重要的民生项目,枨冲镇“美丽河流”风光带建设一方面能加固河堤、改善行洪,消除洪涝隐患;另一方面大大改善周边人居环境,让群众有一个休闲运动的好去处,极大提高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目前,老码头已成为一个综合景点,是枨冲镇的人文历史展示窗口、居民休闲娱乐健身场所、镇区文旅产业升级发散点。”枨冲镇党委书记邱可介绍,枨冲镇将持续推进浏阳河枨冲平息段“美丽河流”项目建设,拓展休闲步道,将枨冲大桥、老码头、白蚁桥湿地串珠成链,悠久历史与现代设施在浏阳河畔交相辉映。

不只是硬件升级,老码头的文化建设也韵味十足。

南来北往货运去,川流不息忆乡愁。6月30日,枨冲镇,情景表演《河流的记忆》深度还原了以往枨冲人民沿河而生的生活场景,将老码头商贾云集、水运繁忙等景象一一呈现在观众眼前。

“秋船秋船,两头溜尖,赚哒饭恰,冒得裤穿。乌舡子,两头尖,只要有水就上得天。”在极具乡愁的歌声里,参与表演的枨冲镇村民们仿佛又看到了上百条船在河面上穿梭的盛景,看到了岸边古街繁忙的生意、热闹的叫卖,看到了岸边人们靠水而居、依河而生的生活场景,看到了船来船往中,人们或依依惜别,或欢喜团聚的场景。“用一场实景表演,唤醒了乡愁。”《河流的记忆》导演杨丹说。

与此同时,枨冲镇还提出,充分挖掘枨冲的特色文化,在沿河两岸展示出来,枨冲红炮文化就是其一。

枨冲镇是“中国红炮之乡”,曾造出“世界最长鞭炮”,如今正全力转型升级,向“安全、环保、微烟”进发,在保护蓝天碧水的前提下充分展现火树银花之美。“以前,古街上有七八家鞭炮庄,下一步,我们设想复原与老码头相接的古街,呈现古街爆庄文化。”负责老码头文化场景策划的何航介绍,在老街上做一些小空间艺术,如半浮雕老工匠、记账先生等,通过文化艺术墙、展馆等展示枨冲红炮文化。

“打造精美古镇,提升高质量发展品质。”邱可表示,通过科学制定发展规划,推动城镇沿河发展,推进浏阳河两岸保护开发,建设完善文化广场、亲水平台、沿岸旅游厕所等设施,谋深谋细“千年古镇·多彩枨冲”品牌,推进枨冲老街、青草集镇等重点片区开发,打造老码头等一批地标性建筑和靓丽风景线,重塑古镇风貌,书写千年枨冲厚重史书新篇章。

有生活,有格调乡村里有了网红打卡点

浏阳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指出,深入实施美丽宜居村庄建设行动,精心打造一批水美乡村、秀美屋场、精美庭院,建设以浏东公路、荷文公路、浏跃公路、永社公路为轴线的乡村振兴精品示范带。

浏阳河畔的山谷里,响起了动听的爵士乐。

枨冲镇佳和村,距离浏阳城区5公里,在一座景观园林里,有一个名为“曼与蔓”的自然美学庄园,已经成为浏阳的网红打卡点。

“现在的人生活节奏很快,我们就是要营造一种慢生活,把人带进自然,让心沉下来,让生活慢下来。”“曼与蔓”负责人张圣介绍,定下这个“调”后,庄园里的所有细节都往这个上面靠,树木的栽种、景观的营造、食物的选择,都求慢、求精、求新,让游客在这里感受自然,全身心享受慢生活。

08、09版枨冲-7.jpg

在“曼与蔓”这个自然美学庄园里,游客尽情感受自然,全身心享受慢生活。

营造出一种“慢”的环境,各种独具创意的策划活动在这个自然美学庄园里举行。山谷里的跨年夜、山野露营、森林音乐会……互动、有趣、有新意,给孩子们、情侣们、闺蜜们带来了独具特色的新鲜感受。

“回到山野,孩子们就仿佛有了用不完的力气,跟刚结识的朋友追赶,感受山野带来的简单快乐。”在一篇微信公众号推文中,张圣的合作伙伴曾玲用清新的笔调写出了山谷的特色。

“我们一共有四个团队在运营庄园,实现了专业的人在做专业的事。”张圣介绍,园艺景观打造、中西餐制作与菜品研发、活动策划与执行、文案撰写与拍摄推广等“四位一体”,“每周开一个策划会,大家聚在一起碰撞,力求让庄园总是‘新’的。”

目前,已是佳和村党总支副书记的张圣正在推进一件村级“大事”:流转440亩山林,在村上打造一个名为“同野谷”的文旅项目,就地取材、因地建设,建设“渔乐园”“嬉水区”“帐篷区”等,打造一个亲子乐园。

从“曼与蔓”出来,行至青草村荷花屋场,成片的荷叶已经染绿了河塘,粉嫩的荷花从青翠欲滴的荷叶间伸展出来,红绿交映,生机盎然。

“这片荷花是今年种植的,占地约20亩,目前长势很好,吸引了很多游客来打卡。”青草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刘仲介绍,该村还将扩大荷花的种植面积,打造荷花观赏、采摘、套养结合基地。

找准定位,因地制宜打好基础,引进专业人才运营,这成为枨冲镇打造乡村网红打卡点的“秘诀”。从老码头到“曼与蔓”,从荷花满塘到亲子乐园……枨冲镇因地制宜,差异化发展各村特色,呈现出一幅“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画卷。

有产品,有特色稻田里长出新的“紧俏货”

浏阳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指出,深入实施“六大强农行动”,用好金融创新服务乡村振兴政策,推动油茶、花木、蔬菜、水果、烤烟、黑山羊等特色产业品牌化发展。

浏阳河畔的村庄里,长出了不一样的农产品。

枨冲镇和平村,稻田里,放养的稻鳖正在快速生长。

在和平村新屋2组,由5名村干部牵头成立的和平村生态产业基地,在今年4月份投放了4000斤鳖,目前每只都长到了1斤半。村干部刘国平介绍,稻鳖共养、一水两用、一地双收,让这里的有机鳖成了紧俏货,成了致富的新产业。

08、09版枨冲-2.jpg

刘国平介绍,今年4月份在和平村生态产业基地投放的4000斤鳖,目前每只都长到了1斤半。

据了解,稻鳖套养技术采取立体种养殖方式,有效节约了土地资源,饲养过程不添加任何农药化肥,原生态、环保无污染,市场前景广阔。“如果今年试养成功,明年我们将在全村推广,扩大养殖规模,带动更多农民增收。”刘国平介绍。

不仅是稻鳖,在才常村,“水稻+泥鳅+鱼”为一体的生态循环种植养殖模式也已成熟,去年产值超50万元。

近年来,枨冲镇通过盘活集体资产资源、整合各类项目资金、鼓励创办村集体经济实体,因地制宜打造“一村一品”集体经济模式,“稻鳖”“稻蛙”“稻鱼”等套养模式的探索,也进一步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劲动力。

枨冲镇新南桥村也在后盾单位长沙市中医医院的支持下,发展特色产业——中药材种植。

“通过前期调研,目前新南桥村打造以中医药为特色的产业发展思路已经形成,并被村民们广泛接受。”新南桥村驻村第一书记杨建华介绍,已择地选址打造500亩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以基地为依托进行中药材种植试点,“试点成功后,再以‘村集体+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在全村大面积种植推广。”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聚力实施乡村振兴,建设全域示范的高富美乡村,其一就是“铺就高质高效的产业盛景”。为全面落实这一精神,枨冲镇将继续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发展精细农业,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