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真抓实干探索乡村振兴“浏阳路径”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2021-05-11 10:34:25
微浏阳
—分享—

浏阳两项工作获国务院通报表扬

06、07版时政深度-6.jpg

浏阳日报讯(记者张可夫许雅兰见习记者周旺)5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对2020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对216个地方予以督查激励。其中,浏阳“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成效好、闲置土地少且用地需求量较大”两项工作榜上有名,并获得相应奖励支持。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第一场硬仗。如何让农村既有面子又有里子?近年来,我市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全力推进“美丽屋场”建设,以“美丽屋场”激活“美丽乡村”,带动“美丽经济”。

随着经济社会高速发展,耕地资源日益稀缺,珍惜和节约集约利用每一寸土地至关重要。一直以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不断提升土地利用水平,在优化土地资源利用方式、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探索节约集约用地新模式等方面做出了大量有益探索,走出了一条卓有成效的“浏阳路径”。

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

聚焦农村治厕、治垃圾、治水、治房、治风,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擦亮了乡村振兴底色,是全省唯一上榜县市。


06、07版时政深度-1.jpg

古港镇梅田湖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村级人居环境得到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资料图片

“五治”齐抓,农村蝶变展新颜

初夏时节,行走在浏阳乡村大地上,空气清新,山峦叠秀,碧水竞流。国务院办公厅通报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的地方”,浏阳是全省唯一上榜县市。在2021年中央财政分配年度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时,将给予2000万元激励支持,主要用于“厕所革命”整村推进、村容村貌整治提升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关建设。

近年来,浏阳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聚焦农村“五治”(治厕、治垃圾、治水、治房、治风),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推动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持续优化,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明显提升。

小厕所关系大民生,“厕所革命”是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举措之一。去年以来,我市以创建湘赣边区农村“厕所革命”示范县(市)为契机,创新实施“首厕过关制”,建立健全农村改厕质量管控和长效管护体系,以首厕过关带动每厕过关。

“不仅除去了难闻的臭味、减少了污染,而且粪水经三格化粪池发酵、腐熟后,可以用来浇地施肥。”去年7月,达浒镇金田村村民汤新明家成为了全村第一个改厕的家庭。按照“首厕过关制”要求,金田村的改厕工作按照同一标准推进。

何谓“首厕过关制”?其关键在于坚持先建机制、再建工程。浏阳以首厕模式绘制流程图,坚持以系统思维抓改厕,结合“首厕过关”模式,制定和优化农村改厕工程流程图,明确组织实施、模式推进、施工流程、质量管控、后期管护等一系列推进举措,确保改厕流程规范、质量过关、群众满意。

得益于“首厕过关制”的推行,2020年浏阳完成户厕改造10万座,全市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91.6%。2020年9月,全省市州农业农村局长会议、“首厕过关制”培训班先后在浏阳举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改厕“浏阳模式”获得全省推广。

从蚊蝇乱飞的“旱厕”到干净明亮的“水厕”,浏阳“厕所革命”为农村生活带来了由点到面、由表及里的变化,刷新了美丽乡村“颜值”,提升了农民生活品质。

包括“治厕”在内,浏阳农村“五治”工作均取得了明显成效。治垃圾方面,建立健全农村垃圾全链条式处理体系,成功创建长沙市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示范村302个,实现示范村覆盖率达100%;治水方面,新改建乡镇污水处理厂23家、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10座,建设乡镇污水主支管网380公里,农村污水处理能力得到大幅提升,浏阳河持续稳定达到Ⅱ类水质,2020年成功创建全国示范河湖;治房方面,深入开展“一户多宅”和“空心房”专项清理整治行动,累计拆除14673户;治风方面,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多措并举弘扬文明新风。

全民参与,乡村振兴添动能

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张坊镇田溪村西溪磐石大峡谷景区迎来了今年的第一个旅游高峰。“共接待游客2.9万人次,住宿4800人次,景区和游乐项目总收入达300余万元。”田溪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纪煌告诉记者。

如今人气火爆的全国乡村重点旅游村,几年前还是一个少有人问津的贫困村。2015年8月,李纪煌召集田溪村西溪片村民代表开会,决定通过众筹的方式发展乡村旅游。

发展乡村旅游的第一步,是改善村容村貌。“田溪村拥有独特的地质资源、客家文化,但如果环境不美观,发展乡村旅游简直是天方夜谭。”接下来,李纪煌带领村民起早摸黑开展“五治”行动,全体村民共投入义务工2000多个,拆除影响村容村貌的残余破屋60余间,清理河道1.5千米,建设景观水坝11座,拓宽和白改黑主干道1.8公里,利用闲置房屋开办了农家书屋、道德讲堂、农耕文化园、垃圾分类分拣中心……

焕然一新的村容村貌为田溪村发展乡村旅游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截至目前,西溪磐石大峡谷景区累计接待游客50余万人次,门票收入达3000余万元,带动村民增收6000余万元。

张坊镇田溪村的蜕变只是浏阳乡村振兴的一隅。官桥镇苏故村依托丰富的水资源,将原来随意排污无人管理的涧江河进行整治,打造成集垂钓竞技、竹筏漂流等为一体的生态旅游项目,2020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超过80万元;文家市镇五神村村民孙立平从2007年开始,亲自挖土、填塘开荒、植绿、栽花种草,历时13年把自家打造成“童馨花园”,优美别致的庭院环境让这里成为周边村民休闲聚会、议事活动的重要场所,同时还带动了村里美化环境的新风尚,擦亮了乡村振兴的生态底色……

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2020年浏阳成功创建美丽屋场36个。其中,11个屋场获评长沙市“五星级美丽屋场”,25个屋场获评长沙市“四星级美丽屋场”。在创建过程中,浏阳充分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使自发捐资、自愿投劳、自主建设成为村民的自觉行动,各创建村共引导村民积极筹资筹劳筹料价值4735.88万元。全民参与治理,全民共享红利。一大批“布局美、产业美、环境美、生活美、风尚美”的美丽乡村在浏阳全域开花结果,为乡村振兴增添了强劲动能。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成效好、闲置土地少且用地需求量较大

积极制定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相关政策,探索节地模式,让有限的土地发挥出更大的效益,土地利用工作连年获得上级表扬。


06、07版时政深度-2.jpg

在浏阳经开区(高新区),许多企业通过建设多(高)层厂房,实现“向空中要地”,提高了土地开发强度和利用效率。记者张迪

节约集约用地工作屡获嘉奖

形成了可借鉴可复制的“浏阳经验”

2018年,浏阳作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利用秩序、土地利用计划执行好”的县(市、区),获国务院肯定嘉奖;2019年,浏阳获评“落实省政府大督查节约集约用地先进单位”;2020年,浏阳再次在土地利用工作方面获国务院点名表扬。一系列荣誉的获得,得益于浏阳在多年的土地管理工作中,形成了可借鉴、可复制的“浏阳经验”。

其中,以浏阳经开区(高新区)为代表的立体节地模式、以“腾笼换鸟”为代表的内部挖潜节地模式、以淘汰落后产能为代表的产业转型升级模式、以沙市镇为代表的农村土地整治节地模式、以淮川街道为代表的旧城改造节地模式、以“幸福屋场”为代表的新农村建设节地模式最为突出。

“园区的节约集约用地,首先体现在盘活低效土地,提升土地利用效能上。”市自然资源局浏阳经开区(高新区)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按照“依法规范、分类处置、一地一策”原则,浏阳经开区(高新区)通过“收购储备、退二进三、嫁接盘活、鼓励规范、倒逼规范”多种方式,盘活了豫园生物、鸿春制药等10余家企业的低效土地。

此外,实施弹性出让,灵活用地的方式,也是浏阳节约集约用地重要方式之一。2020年6月,我市首宗弹性年限出让工业用地挂牌成交。该宗地位于浏阳经开区(高新区)石塘路北侧、健阳大道西侧,出让年限为30年,而非传统的50年。通过广泛宣传新型用地政策,目前,浏阳已推行多宗工业用地实行30年弹性供应,这不仅有利于提升土地利用效率,也为企业节约用地成本和快速落地探索了新的路径。

除了“想方设法”提升现有土地利用效率,浏阳还“千方百计”整理土地资源,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增减挂钩等增加用地指标。2019年12月,自然资源部在全国组织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2020年,浏阳以乡镇为基本实施单元,申报永安、洞阳、北盛、集里、蕉溪5个试点项目,为全省申报试点数之最。其中,永安、洞阳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获自然资源部批复,北盛、蕉溪、集里列入省级试点项目储备库。

据了解,我市申报的5个试点项目涉及38个行政村,建设内容包括农用地整治12.28万亩、建设用地整治421.65亩,交通水利设施建设112.5公里、村庄整治等。“项目实施后,预计可产生耕地指标7664.25亩、旱改水指标2336.73亩、产能指标11.28万亩、增减挂钩节余指标312.98亩。”市自然资源局土地整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全面打响供而未用、闲置用地处置攻坚战

土地利用计划执行高质高效

在保护资源、保障发展、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新形势下,如何改革土地供应制度、完善供地工作机制和保障科学发展,是自然资源管理工作的关键所在。近年来,浏阳不断深化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土地高效供给。

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9年,浏阳市的供地率分别达到93%、84%、75%、72%,连续多年超额完成上级考核任务。

2020年8月,浏阳市自然资源局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供后开发利用监测监管的通知》(下称《通知》),对全市土地供而未用、项目超期竣工等行为进行约束。这是我市为进一步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加强土地供后开发利用的一大措施。

《通知》明确指出,对于土地供而未用的项目,受让人造成土地闲置满一年不满两年的,应依法缴纳土地闲置费;土地闲置满两年且未开工建设的,出让人有权无偿收回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同时,市自然资源局还公布了浏阳市土地供后开发利用监测监管项目清单,涵盖138家企业和72个个人。

“我们列出具体的监测监管项目清单,明确项目须在特定日期前达到动工条件或竣工要求,能够有效推动项目建设进度。”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为了促进工业项目尽快落地,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浏阳还积极开展工业项目“标准地”试点。今年2月8日,浏阳首宗工业项目“标准地”在长沙市国土资源网上交易系统发布挂牌出让公告。这是我市开展工业项目“标准地”试点以来的首个重要成果,也是长沙市首宗正式公告挂牌出让的工业项目“标准地”。

“‘标准地’出让,意味着企业在拿地前,就已经知道该地块的使用要求和标准。挂牌成交后,签订土地成交确认书、出让合同,并与有关部门签订履约监管协议,在办理‘先建后验’手续后就可直接开工建设。”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为核心,实行工业项目“标准地”,是优化营商环境、深化资源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的重要内容。

除了力争土地利用计划执行高质高效,浏阳还在耕地保护上下足功夫。为全面压实耕地保护责任,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行为,今年4月,我市出台了《浏阳市进一步加强耕地占用管控工作的通知》,切实以“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耕地保护红线。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