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恶俗婚闹”是该打一打了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2021-04-12 14:46:23
微浏阳
—分享—

董怀国

这几天,山东省邹平市发布的《关于打击恶俗婚闹的公告》火了!其中规定:严禁在婚庆活动中实施低俗、恶俗婚闹行为。违者由公安机关视情节依法予以治安处罚,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

婚闹,这个习俗不光是在邹平有,全国各地都存在。其出现的原因,最初应该还是非常“接地气”,大喜的日子,民间讲究“三天无大小”,用放开社会身份差别以及辈分差别,大家一起欢闹的方式表达对新人的祝福。尽管各地婚闹方式不同,但是像邹平市这样闹到被冠名“恶俗婚闹”,并要多部门联合“放狠话”来打击,并不多见。

让人很吃惊的是,《关于打击恶俗婚闹的公告》对于何为拟打击的恶俗婚闹作了详细的列举,其中包括“强行亲吻、搂抱或采取其他方式侮辱、猥亵新娘、伴娘”“强行在新郎、新娘及其他人员身上涂抹、撒泼异物”等。当地出手打击低俗婚闹,我们当然要拍手叫好,但也不免嘀咕——当地的游走在违法犯罪边缘的恶俗婚闹肯定早已“蔚然成风”,事态其实是非常严重的。

在“开玩笑”“图喜庆”“搞气氛”的借口下,婚闹中不免有人恶俗发泄满足自己走偏的观感需求,甚至有的人就想借机“揩油”。不管是越过道德底线,还是越过法律底线,这些举动和言语还是容易被受害人辨别。如果受害人选择了忍受,那只能证明一点——在一个局部的范围内,大家虽然心里排斥,但是事实上已经接受。这就是所谓恶俗形成的社会认识基础。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相信恶俗婚闹一定是在一步步挑战人们心理承受、一步步突破道德和法律约束而逐渐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个体都被裹挟,然后见惯不怪甚至麻木不仁,最终随波逐流参与其中。现在回头来看,这个过程如果曾经有人、有组织说“不”,那情况或许会好很多。

所以现在我们赞美《关于打击恶俗婚闹的公告》有亡羊补牢之效,也应该反思恶俗婚闹形成不良习气的原因,做些必要的工作,才能保证这样的风气不至于反弹。被认定的恶俗婚闹表现中,有些是越过道德底线的,有些是挑战法律规定的,今后的“反恶俗婚闹”工作,有必要依此一分为二,一方面倡导良好社会风尚,一方面对恶俗婚闹中出现的违法犯罪行为进行坚决的打击。

我们看到邹平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在“反恶俗婚闹”工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正确的工作方向。因为要改变人们的心理认识和行为习惯谈何容易?移风易俗是一个旷日持久的过程。如果良好的风尚不能占据主阵地,那么低俗、恶俗的内容就会乘虚而入。发公告打击恶俗婚闹之后,还希望邹平市当地能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对良好婚俗进行引导,彻底从思想和观念上剔除糟粕,培育新风。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