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常宝熟练地起网,一网翻腾的小龙虾被捕捞上来,即将投入市场。记者张迪
“上来了!这一网打上来的虾不错,有三四斤!”3月11日上午8时许,北盛镇燕舞洲村一家小龙虾养殖基地,随着养殖户李常宝的起网动作,塘面波动、水花四溅,一网翻腾的小龙虾就捕捞上来了。
3月1日起,李常宝养殖的小龙虾开始上市,如今每天能出产一百多斤。他在城区入股的三家夜宵店,也同步上新了“口味小龙虾”。李常宝介绍,相比去年,今年第一波本土小龙虾提前10多天端上市民餐桌。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莫瑜
访基地
本地第一波小龙虾“抢鲜”上市
“明天虾子会降价,要报单请提前。”“这两天温度低,量太少了,出不了太多货!”……3月以来,小龙虾的价格、出产量一有变动,李常宝就会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中发布信息,提醒客户注意。
“今年小龙虾的上市时间比往年早了十多天,其实2月底的时候,就有一点成品虾起网了,但是量很小。”李常宝说,小龙虾对温度很敏感,今年1月、2月的温度比往年偏高。温度一高,小龙虾生长得更快,“基地这边3月1日起就上市了第一批小龙虾,每天能出一百多斤。”他表示,等再过一段时间,特别是进入4月后,温度上升,一天能出上千斤小龙虾。
“春江水暖鸭先知”,其实“虾也先知”。初春时节,气温、水温每天的细微变化,都直接影响小龙虾的管理,进而决定收成。因而,李常宝每天6点多就起床,8点就赶到北盛镇燕舞洲村的养殖基地,指导工人管理、捕捞等,“这几个月,我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基地,现在是关键时期,需要每天盯着。”
这几天雨水多,乡村的早晨雾气氤氲。3月11日9时许,记者在李常宝的养殖基地看到,水塘一口接着一口,穿着连体防水服的李常宝和几名工人正在水塘里忙活。里面间隔放置着不少地笼,他们需要一一起网,把小龙虾收集上岸。
“这是一个苗塘,有不少还是虾苗,上岸后的小龙虾还要根据大小、种类进行分拣,虾苗分散放到其他的水塘去,红虾是越冬虾,留着做种虾,20克以上的小龙虾就可以当成品虾卖了。”李常宝说。
“我一直在盯着,从喂食到消毒、肥水等,各个环节都按照标准来,能保证品质。”李常宝说。
访市场
“大个头”小龙虾是市场稀缺货
原本在3月中下旬才上市的小龙虾,今年提前上市了,可以提前满足市民尝鲜的愿望。3月11日,记者在龚家桥农贸市场走了一圈,发现有两家店在销售小龙虾。
在龚家桥农贸市场湘楚水产店,门口显眼位置摆了几箱小龙虾,有中小规格的,也有稍大一些的。“货还比较少,所以价格就贵一些。”老板陈先生告诉记者,相比往年,今年受气温等条件影响,第一批小龙虾上市的时间比以往早一些。
陈先生卖的小龙虾来自岳阳,“现在来买小龙虾的基本都是小商贩,只有少部分市民会买回家品尝,每天能开一两次秤就不错了。”他介绍,目前市场上的小龙虾以中小规格居多,“大个头”的小龙虾是稀缺货,但中小规格的一斤也要30多元。
不过,记者走访数家夜宵店,发现不少店都火热推出了各种口味的小龙虾。集里街道东沙新村的一家店,老板重点推荐口味虾,价格为58元/斤。老板罗先生说,2月24日店里就上了这道新菜,吸引了不少顾客“尝鲜”,一天能卖出几十斤。
记者在外卖平台发现推出小龙虾的店也有不少,其中一家店还推出“买四斤送一斤”的活动,月销40多份。
行情分析
清明后小龙虾有望大量上市
抢先上市的小龙虾品质如何?李常宝的回答很直接,他立马上手处理了两只成品虾。他抓起两只小龙虾,三两下剥开壳后,取出了一块小拇指大小的虾肉。
“现在的产量不高,销售情况也一般。”李常宝说,上午他在基地,下午就会在龚家桥农贸市场的门店销售小龙虾,或者是给夜宵店送货,“每天能卖给散客十多斤吧,主要是送货到夜宵店,我在给20多家店送货。”
虽然目前市场情况一般,不过李常宝对今年的形势还是比较看好的,“虽然这一行的竞争非常大,不过去年因疫情影响,部分小型的养殖户退出了,当大型养殖户占主导时,会提高小龙虾的品质。”李常宝认为,随着人工、饲料等价格的上涨,小龙虾的销售价格或许将会随之上涨。
记者了解到,有业内人士认为清明节过后小龙虾有望大量上市,那时候价格会更亲民。
养殖故事
退出花炮行业,跨界“死磕”小龙虾
忙活了大半个上午,当日的小龙虾已经分拣好了,李常宝一筐筐地搬上车,又开车去了龙伏镇龙伏村的一个大型小龙虾养殖基地,“我不仅仅布局养殖端,也发力销售端,一些养殖基地的成品虾也会放到我这里销售,现在大家的产量都差不多。”
在浏阳小龙虾销售界,李常宝算是小有名气。自2014年入行起,他就一直在跟小龙虾打交道,这几年来更是涉足小龙虾的养殖、加工等。
然而,起初李常宝是经营花炮企业的,谈起自己跨界做小龙虾,他坦言“也是机缘巧合”。
“2014年,一次和朋友吃夜宵,有人说市场里的小龙虾太不稳定了,不是没有货就是价格不稳。”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当时李常宝就萌生了做小龙虾生意的想法,并很快付诸行动。
“那两年时间里,一边在做小龙虾的批发、销售,一边在集里街道太平桥村养殖小龙虾。”虽有一腔热血,然而因经验不足、技术不足等,李常宝一直在亏本,“当时都不想再干了,但心里也憋着口气,所以2016年时放弃了养殖,只做小龙虾的批发、销售,在龚家桥农贸市场、集里农贸市场都开了店。”
调整策略后,李常宝的生意有了好转,第二年他参股和朋友开了家夜宵店。积累了一定资本和技术后,2018年,李常宝看中了北盛一片水塘,便又开始了小龙虾的养殖。“一直想把小龙虾打造成一条产业链,因为这一行的损耗实在是大,如果自己又养又销,不仅能控制成本,还能保证质量。”李常宝说。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