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浏阳有盔帽,遗世而独立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2020-08-12 10:43:11
微浏阳
—分享—

百余个步骤,省内难寻同行

百余年传承,“帝王将相”竞低头

06、07版-9.jpg

在传统戏曲中,剧中人物所戴的各种冠帽一般称为盔帽。潘烜(左)正给伙伴带上盔帽。

解放路,浏阳市花鼓戏剧团大院内。窗外是“咿咿呀呀”的二胡声,悠远而绵长。潘烜手中的锉刀,同样不紧不慢。他身后的柜子上,十余顶制作精良的盔帽静默以待,连同戏中的故事一起,焕发出一种遗世独立之美。

描花、取样、掐丝、沥粉、藏筋、造型、刷胶、贴箔、抛光、点翠……10余道工序、100多个步骤,才能成就一顶惊艳亮丽的盔帽。和着那有板有眼的唱腔、念白,随着台上角儿的一招一式,“王侯将相”们头顶的盔帽便是那华丽的一道风景。

从父亲手中接过这门手艺后,潘烜从20岁开始独立制作盔帽。要懂戏,要知晓历史,要熟悉文学,要通达人情,盔帽的制作要求之高,让潘烜在湖南只遇到过一位同行。而今,做了20年手工盔帽的他,希望能有人来延续这项非遗老手艺。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欧阳稳江彭红霞

华美

有着百年历史的太子盔,至今仍熠熠生辉

06、07版-7.jpg


“六月六,晒龙袍。”在浏阳,农历六月早已经出梅,空气中的水分大大降低。这样的天气,潘烜不用太担心他珍藏多年的那些宝贝——十多顶纯手工制作的盔帽。

工作室里,靠窗的是一张铺着红色绒毯的大工作台,台子上摆放着大小不一的锉子,不同型号的锥形管,绒球、珠须、装饰用的珠子和流苏等;而背后,则是一顶顶华丽的盔帽,镶珠点翠,甚是惊艳。

“盔帽是‘梨园’人必不可少的穿戴,俗称戏帽。盔帽注重装饰性,常缀以珠花、绒球、流苏等,同穿着的戏装相协调。”小心翼翼地拿起一顶盔帽,潘烜认真地做起了解释。

06、07版-11.jpg

金色龙珠镶嵌在帽身的正中,两旁以镂空的飞龙腾云作为装饰,帽子顶端则是一颗柔软的粉丝绒球。整个帽子呈金色,飞龙的身体则是鲜艳的宝石蓝,再配以成串的珠子作为点缀……在众多的盔帽中,这顶盔帽略显陈旧却很是特别,有一种岁月掩盖不了的光芒。

“这是一顶太子盔,多用于戏中的王子或是年轻的将领,一旦戴上便能显其英武。”托起盔帽,潘烜连连夸大家好眼力。因为这顶盔帽,在众多的帽子中是“年龄”最大的,至少有一百年的历史了。与此同时,它也是潘氏家族制作盔帽百余年的最好佐证。

06、07版-13.jpg

说起盔帽,不得不提官桥镇石灰嘴的潘氏家族。根据族谱记载,潘烜这一支源于河南荥阳。搬迁至浏阳官桥镇的潘氏祖先,为潘氏第27代。而潘烜,则是第34代。从父亲潘海州那里,潘烜自小就听说过祖上有制作盔帽的手艺。一直以来,潘氏家族以此手艺为生,贴补家用。至潘烜的祖父潘南香时,因战乱造成戏曲行业萎缩,其手艺也遭到了重创。而幸存的这顶太子盔为清代期间潘烜的曾祖父所制,代代相传,交到潘烜手中已经有百余年历史了。

在官桥镇,潘烜的父亲潘海州是个多才多艺的能人,看病、唱戏、剪纸、做油漆等无一不会。而制作盔帽的祖传技艺,更是信手拈来。上世纪70年代,戏剧风靡盛行,让处于西乡“戏窝子”的潘海洲重操旧业,做起了盔帽。因为擅长湘剧与花鼓戏,将戏文烂熟于心的潘海洲所制作的盔帽精美绝伦,颇受“梨园”行家的好评。

彼时,没有工业流水线,每一顶盔帽都是纯手工制作。白天,潘海州出着集体工,晚上则为那些剧团定制盔帽。因其制作工艺繁复,一顶盔帽的价钱到上世纪80年代仍可以卖上百元,其珍贵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珍贵

湖南境内,只遇到过一个手工制作盔帽的同行

06、07版-12.jpg

“千刀万锉心如水,固状填筋一气成。巧粉描花精饰翠,君王将相帽中分。”

在潘烜的记忆中,父亲不仅会制作盔帽,还组织村人创办了“船湾花鼓戏剧团”。打小,他便趴在后台看那些装扮得十分华丽的演员们在台上“咿咿呀呀”地唱。那些故事情节,或是带着百转千回的柔情,或是带着荡气回肠的情义。最让他骄傲的,则是父亲制作的那些盔帽,是那么的华美,那么的让人难以忘怀。一旦戴上,那些名不见经传的角儿还真就有了戏文里王侯将相的英姿飒爽。

说起盔帽的制作技艺,潘烜表示也算是历史悠久了:盔帽是随着中国戏曲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唐代崔令钦《教坊记》中记述当时歌舞戏剧服装中有宝花冠、珠冠等品类;山西省洪洞县广胜寺壁画所绘元代泰定元年(1324年)杂剧舞台上演员所戴的盔头,有纱帽、武士盔、文生巾、僧帽等式样;明代,江苏苏州、昆山一带的昆腔逐渐发展成熟,戏曲盔头制作也在苏州兴起……

06、07版-10.jpg

“要有一点美术功底,要懂戏,要熟悉文学,要通达人情,更要有悟性与耐心。不然,制作的盔帽一戴上去不符合人物气质,那就不美了。”制作盔帽是个细活,来不得半点投机取巧。这个道理,潘烜在很小的时候便懂了。耳濡目染中,他很快就继承了家族的手艺,成为一位难得的盔帽制作师傅。20岁那年,潘烜便能独立完成整个流程。其时,潘父有意引领他前往宁乡拜访盔帽制作老艺人周绍泉老师傅。彼时,周师傅已经是七十有余。自此以后,潘烜在湖南境内便再也不曾遇到过其他同行:“这说明,在当年能够手工制作盔帽的湖南艺人是凤毛麟角的。同样也证明了制作盔帽这个工艺的繁复,没有多少人愿意学。”

1994年,潘烜成为市花鼓戏剧团的一位舞美设计师。很长一段时间,剧团的盔帽制作都是由他操刀。在潘氏一族,潘烜制作盔帽的技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度吸引了外省的花鼓戏剧团前来求购。

06、07版-8.jpg

一顶盔帽的制作工艺繁复到了什么程度,潘烜只是默默地说了一句话——在记者采访之前,很少有人能完整地听他描述制作的全部过程。

“盔头之美之所以招人喜欢,是因为蕴藏在盔头制作中的深厚文化内涵。借用日本著名美学家柳宗悦的话来说就是,所有的器物,往往能够在使用方面显示出本质的意义,只有将美与生活统一起来的器物才是工艺品。如果工艺的文化不繁荣,所有的文化便失去了基础,因为文化首先必须是生活文化。”2018年,潘烜将祖辈传承下来的这门手艺成功申报为了浏阳市的非遗项目。而今,他最大的心愿是为这门手艺找到一个合适的传承人,“对于浏阳而言,这亦是一项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只要有人愿意学,我都会毫无保留地教。”

精细

盔帽制作手艺繁复,包含10余道工序100余个步骤

有人这样描述:“小小盔头一点红,浸透心中不舍情。点点盔上纹样色,尽显人间美之评。”“盔”是仿照古代战将所戴的盔帽样式并加以夸张美化手法而制成的,从工艺上分为“硬盔”和“软盔”,行内的师傅管这叫“硬胎”和“软胎”。在戏剧鼎盛时期,京剧加上各地方剧种,使得盔帽的种类多达500种,现在常用的大约200种。

“根据角色身份,盔帽又有许多品种。如冠分为皇帝戴的九龙冠、皇后戴的凤冠、太子戴的紫金冠等七八个品种;盔分为元帅戴的帅盔、大将戴的将盔、关羽戴的夫子盔、项羽戴的霸王盔等20多个品种。在湖南,湘剧和花鼓戏常用的便有几十种。不过,这个东西是一通百通。”潘烜介绍。

因为工艺的改变和流水线的兴起,现在大多数的剧团所需盔帽一般会从网上购买。前些年,潘烜去江浙一带参观过盔帽制作的工厂。在那里,每顶盔帽都是流水线上数十个部门协同合作,最后才将一个个小部件组装起来的。至于工艺,早已不似当年那样全靠手工。

一如温习熟稔的功课,潘烜对手工制作盔帽的每道工序及每个步骤都了如指掌。曾经,这门手艺在族人之间有一些秘密传承的意味;2018年成功申报浏阳市级非遗项目后,他希望能让更多人完整地了解盔帽的制作流程——

拓样与取样、锉花。制作盔帽的第一步是拓样,先用墨粉将盔头的花纹样式用硬纸壳拓出来,然后是取样与锉花。取样即是用锥子将拓好样的纹饰一点点从纸板中取下来;锉花是行业的专业术语,就是将画好纹样的纸板放在自制的墩上用刻刀沿着画线走,将镂空的地方体现出来。值得一提的是,用以制作的硬壳纸多为牛皮纸,这样的盔帽才有足够的硬度保证经久耐用。

掐丝与填金。锉花之后便是掐丝,这是盔帽的骨架。用以掐丝的铁丝必须用同样材质的纸缠上一圈,以保证它与盔头用纸之间的粘性。在这个步骤中有的需要加纱,也有不需要加纱的,加纱是为了显示镂空,表现盔帽的纹饰。锉花、掐丝后便到了重要的一步——填金。所谓填金,是将铁红粉勾兑在牛皮膏中形成糊状,其原因是牛皮膏有防潮的作用。将铁红粉勾兑牛皮膏这一步十分考验人的耐心,太干或太湿都会影响盔帽的品质。

沥粉。牛皮膏填充在表层后,接下来便是沥粉,能使盔帽上的纹饰清晰,更具立体感。沥粉中需要用到的是牛皮膏与石膏粉,两者过筛后进行加热,加热过程需要不停搅拌。所谓沥粉就是像蛋糕裱花一样,用锥形管将搅拌好的粉填充在勾勒的花纹上,其流畅性取决于制作者双手的力度与稳定。所用工具是几个粗细不一的锥形管,沥粉讲究粗细均匀,速度快慢要掌握适宜得当,是个细致活。待粉晾干后,便朝上刷一层牛皮膏或清漆。

铺金与点翠。沥粉之后是铺金,这更是个讲究的过程。因为所刷金箔粉质地非常轻薄,容易吸入鼻孔伤害健康。讲究的师傅不仅需要捂住口鼻,而且会将双手放在一个特质的玻璃箱中操作。铺金这个工序其实分为金和银,根据盔帽的行头需要而定。值得说明的是,以前很少有银箔粉——要将金箔粉变成银色,只能将金箔粉用漆水浸泡至一定程度,等待其分解成银色。将所要颜色的箔粉均匀涂上后,再用棉花或绒布将箔粉打平,晾干后用净刷清扫干净,盔帽便初具雏形了。随后便是点翠,现用丝绸或漆替代过去用翠鸟羽毛的做法。

打绒球和咬珠。点翠之后是打绒球和咬珠。打绒球的原料是蚕丝,看中的就是它的质感与不易掉色的特性。首先要用一个纸板做模,然后将蚕丝拢成球状。因为蚕丝柔软,成型的秘诀在于用开水壶的壶嘴蒸汽来定型。这个过程,需要用一把特制的梳子不停地去梳理蚕丝,直至达到满意的形状为止。绒球成型后,再用弹簧将它定在盔帽之上。咬珠则是朝盔帽上镶嵌装饰用的珠子。

组装完成。最后一步是组装,也就是将盔帽所需要的绒球、珠须、装饰用的花朵纹样、两边垂下的流苏等部件拼装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盔帽。盔帽要用得久,需要细心保养,需要置于干燥通风的环境中才不容易被虫子或霉菌侵蚀。

足足用了一个小时,潘烜才将制作盔帽的过程完整地讲述完毕。而这样纯手工制作一个盔帽,就算是天气好的情况下,也需要耗时几天,甚至是十几天。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