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浏阳少年作家6本书即将全国同步上市

来源:浏阳网| 编辑:戴鹏 2011-07-22 09:29:25
微浏阳
—分享—


谈吐斯文有礼,腼腆却又不失大方。这是林卓宇给记者留下的第一印象。梁露摄

浏阳网7月22日讯(浏阳日报见习记者 梁露)“妈妈,月底上市的6本书的封面,出版社都陆续发给我了,快过来看看!”18日,16岁的林卓宇迫不及待地将好消息告诉妈妈。

林卓宇5岁发表第一篇作品;12岁出版第一本著作——30万字的自选集《心海潮音》。迄今已在《中国少年报》、《中国校园文学》、《意林》、《儿童文学》、《回音诗刊》(日本)等海内外刊物上发表作品1000多篇(首),共计100余万字。他曾获得第二届鲁迅青少年文学奖大奖、第五届冰心作文奖、第八、九、十、十一届中国少年作家杯征文大赛一等奖等各类大奖200余次,被誉为“中国90后作家掌门人”。

2010年12月,林卓宇成功加入了湖南省作家协会,成为迄今为止湖南省作家协会吸收的最年轻的会员。

据了解,林卓宇此次出版的共有6部著作,包括:散文随笔集《海棠影下》、《流景闲草》、《那曲年月》,诗集《仙境的节奏》、小说集《落日工厂》和小说《看海的街》。

文坛名家汪国真、雷抒雁、毕淑敏等为其著作作序、点评。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湖南文联主席谭仲池亲笔题词。湖南电视台、《湖南日报》和本报等多家媒体对其进行报道。

【对话】

“我希望自己写出的文字,对社会产生一定影响”

5岁发表处女作就像实现了一个梦想

记者:卓宇,你好,恭喜你有6本书即将出版上市。

林卓宇:(微笑)谢谢。我前两天收到了出版社发给我的封面图案,你看,很可爱很有味道,出版社跟我说今年出版的6本书将陆陆续续会寄过来。

记者:感觉怎样?

林卓宇:看到自己的文字能印在书上,能让更多的朋友看到我写的文字,大家一起交流学习,我觉得有点兴奋。

记者:这也是你写作的一个缘由?

林卓宇:(点头)很小的时候,我看到别人写的文章能印在书上,就想什么时候自己的文字也能印在书上。后来,我5岁时写的一篇《小凤凰》印在《小溪流》上了,当时特别兴奋,就像实现了自己的一个梦想。

记者:那是不是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写作上,和同龄人一起玩耍的机会就少了?

林卓宇:其实不会,平常我也喜欢听歌看电影,和同学一起玩,只是这之后,我回家喜欢把一些感受都记下来,因此写作也渐渐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越写越多了。

已出版或正出版10本书

记者:你现正出版的6本书中,有汪国真等一些著名诗人、作家帮你题词写序?

林卓宇:嗯,能够得到他们的赏识和推荐,这是对自己的一种鼓励,更是一种动力,我今后要更加努力,以他们为榜样。

记者:能说说这六本书的写作过程?

林卓宇:不是一时写出来的,只是刚好集中在今年了。这些都是自己平常积累下来的成果,自己对部分内容进行修改后,然后集结成书的。

记者:书中的内容都源于生活所感?

林卓宇:基本上都是自己的一些所思所感,文字比较细腻,比如《记富士山》这篇散文中,就是去日本旅游回来后的一些感受。

记者:我看到你相机里面有许多花草动物的相片,这是写作之余的一种休闲方式?

林卓宇:看到花草动物,看到的不仅仅就是这些现象的东西,我会发散思维,联想到生活等,这样也可以为写作积累素材。

省作协最年轻会员

记者:什么时候加入湖南省作家协会,是省作家协会最年轻的会员?

林卓宇:嗯,是的。去年12月份,当时15岁。今年6月18日至21日,省作协时隔7年后在长沙召开会员代表大会。到会的都是一些著名作家,小组讨论会上,许多前辈推荐我作为代表发言,我就按照自己平常思考的一些内容做了阐述。

记者:不怯场?

林卓宇:我自己不知道,但后来有人告诉我,还不错,条理很清晰。

记者:你认为自己哪方面的优势让省作协吸收你作为会员的?

林卓宇:(微笑)刚开始,作协内部经历了一番激烈的争论,因为“年纪太轻”,当时反对的意见不少。后来可能是考虑到我的写作天赋以及厚厚的文学作品,觉得可以注入一些新鲜的血液。

记者:加入省作协后,觉得会从中收获些什么?

林卓宇:我可以结交到更多的作家朋友,向他们学习,当然压力也更大,自己要进一步努力写出更多更好的文字来。

旅游阅读成写作源泉

记者:我发现在诗歌,小说,散文方面你都有所涉及,这些题材都来自哪里?

林卓宇:这主要跟我平常喜欢阅读和旅游,擅长思考有关。我平常也喜欢看沈从文的《边城》,汪曾祺的《受戒》,白先勇的《游园惊梦》以及国外如《柑橘与柠檬》、《金蔷薇》、《面向秋野》小说等。我也去过日本、北京、江苏、香港、澳门等地,每次回来之后都会写些随感,并根据不同的内容写成诗歌或者散文。这些都是真实有生命力的东西,既可以锻炼自己的文笔,也可以结识很多朋友。今年暑假,妈妈还将带我去台湾呢(有点小骄傲)。

记者:在这几方面,自己最擅长的是哪方面,有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林卓宇:不能说最擅长的是哪方面,主要是心境不同,写出来体裁以及感受也不同,表达的情感自然不一样。毕竟每种体裁之间都是相通的,现在随着自己的经历不断增加,对事物看法也越来越敏锐,不断练笔是一个提高的过程。作为作家是一定要有自己的独特风格的,我希望自己写出的文字更细腻、真实,能将一些细小、琐碎的事情提升到一个高度,对社会产生一定影响。

记者:今后的理想?

林卓宇:现在我刚考上了市一中,以后读大学想学中文专业,丰富自己的理论。作家不是最终的梦想,但对写作的喜爱会促使他不断创作新的作品。

【作品选摘】

长沙的夏季是酷暑难当的,柏油马路被毒辣的太阳晒得沁出黑黑的油,街道两边的绿色古老樟树把沸腾的绿意倾泻了一地,那些卖凉粉跟臭干子的小贩们,皆挤在人群涌动的小巷子里,偶尔不忘扯着干哑的嗓子用火辣的长沙话吆喝几声。树上的蝉鸣和炸臭干子的油锅里的“滋滋”声、小贩们的吆喝声,谱成了长沙城夏日里所独有的乐音。

在建筑工地上,工人们仍然是一如既往的忙着他们的工作,像是一群群蚂蚁一样,埋头奋斗不止。光看那领头的工人吧,只是身穿一件白色的背心,像是一个硕大的竹筒饭一般,汗水浸透了他的衣服,身上的肉一箍一箍的,每一次跑动,都会使得那肉上下一动一动,并且洒下不少的汗水来。那脸颊,仿佛是快要被蒸熟的猪肝,汗水的洗礼,使得那脸庞更是多了几分油腻之色且冒着一缕一缕白气,显得疲乏、不安。所有的工人们都和这位领头工一样,拼命地工作,可是他们却不知道,他们越是努力,这工地上的尘埃就越是汹涌,久而久之,于工人们来说,尘埃之外,已经完全是另外一个世界了。

节选自林卓宇小说《书社老人之死》

【名家点评】

在我为其诗集作序的诗人中,林卓宇是年龄最小的一位。有人说,不到16岁就被称为诗人,是不是太夸张了点?我以为能不能称为诗人,不是以年龄而是以作品来划分的,十几岁的骆宾王,不是比与他同时代的,许许多多已几十岁也在写诗的人更当得起诗人的称号吗?

汪国真,我国当代著名诗人,2011年1月18日于北京

林卓宇的散文,在我看来,他在少年作家中应该是独特的一位,尽管他的生活还不够广阔,不够丰富,但在他所经历的一切中,他有一份深深的珍惜的情缘,犹如一个孩子在海边捡拾贝壳一样,他小心翼翼地把自己拾到的物件保存起来,以聆听大海的声音。

曹文轩,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无疑,林卓宇是一个早慧者。他的诗更为独特,诗句里充满着他的情感与想象,尤其是那种自由跳荡,富有张力和凝聚力的语言,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雷抒雁,当代著名诗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历任《诗刊》副主编,鲁迅文学院副院长。
 

来源:浏阳网|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