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港镇:民意落地生根“问题清单”变“幸福答卷”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2025-11-21 09:33:15
微浏阳
—分享—

古港镇人大监督与政府履职同向发力,推动一批民生实事落地见效

民意落地生根“问题清单”变“幸福答卷”

05版民生深读-2.jpg

俯瞰“梦里乡村”综合试点项目区,千亩稻田如地毯般铺展开来,屋场点缀其间,构成一幅静谧和谐的田园画卷。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莫瑜

初冬时节,行走在古港镇的街头巷尾,种种新变化正悄然提升着百姓的生活品质:昔日坑洼不平的X124永和至古港段公路变得平坦宽阔,曾经悬在头顶如“蜘蛛网”般的弱电线悄然入地,范市小学校园环境焕然一新……

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是人大监督与政府履职同向发力的成果:一方面,古港镇人大主席团广纳民意、精准监督,将“民声”清单转化为镇政府的“任务清单”;另一方面,镇政府主动担当、扎实落实,将民众期盼落地为现实,共同绘就了这幅温暖人心的民生画卷。

办好民生实事,集镇焕新颜

“以前这条路坑坑洼洼,开车像坐摇摇车,现在又宽又平,大家高兴得很!”站在新铺的沥青路面上,新园村村民罗正阶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他口中的这条路便是X124县道,是连接古港与永和、途经三个村的重要通道。其前身是一条老铁路,废弃后改造为公路。随着车流、人流日益增大,狭窄破损的路面成了百姓出行的堵点和安全隐患点。

05版民生深读-3.jpg

提质改造后的X124县道平坦宽敞,村民出行更畅通。

群众的“呼声”就是行动的“哨声”。“村民们的反映非常强烈,修路的愿望很迫切。”市人大代表,古港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程章顺说,他提交了提质改造该道路的建议,得到了高度重视,今年被列入古港镇年度重点民生实事项目。镇党委、政府组建工作专班,积极协调用地、筹措资金,推动项目于今年4月正式动工,彰显了“群众提、代表定、政府办”的民主实践。

从建议到落地,人大代表的监督贯穿始终。代表们不仅关注宏观进度,更深入一线监督质量;村民代表也被发动起来,自发监督工程质量,确保实事办好。如今,这条总投资680余万元、全长4.528公里的道路焕然一新,路基拓宽至6.5米,通往浏阳市农业科技园的道路更畅通,有效提升了园镇联通效率,为产业融合、人员往来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与此同时,一场针对集镇天空的“美颜”攻坚战,也接近尾声。

“以前一抬头,电线像蜘蛛网一样密密麻麻,既不美观,也有安全问题。现在清理好了,整个集镇都清爽了,看着就舒心!”一名集镇居民指着整洁的街道感慨道。

长期以来,纵横交错的弱电线缆是集镇治理的顽疾,群众也反映强烈。民有所需,政有所为。古港镇经发办主任何松国介绍,镇政府在2022年进行污水管网提质改造时,已预埋了部分弱电管道,为“线下地”打下了基础。

今年这项工程被列为民生实事,镇人大主席团督促镇政府成立专项工作组,制定出周密的施工方案,统筹广电、电信、移动、联通等多家单位协同作业。截至目前,累计有16万米弱电管线“隐身”入地,150根废弃线杆被清除,不仅消除了安全隐患,美化了人居环境,也优化了浏阳市农业科技园发展的外部环境,提升了区域的综合吸引力。

保障基础民生,校园迎蜕变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也是优化营商环境、吸引并留住人才的重要软实力。古港镇人大主席团和人大代表紧盯校园里的“急难愁盼”,以持续跟踪与精准推动,促进基础教育设施提质,让乡村孩子的就学体验从“有保障”向“有品质”跨越。

在范市小学,学校建筑物装修及附属提质项目已进入收尾阶段,崭新的教室里窗明几净,即将安装教学一体化设备;宽阔的操场上建设了标准篮球场,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05版民生深读-1.jpg

范市小学提质项目已进入收尾阶段,教学楼焕然一新,将为学生们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学习环境。

此前范市小学因年代久远,部分墙体开裂,生源也逐年流失。古港镇党委委员、人大主席何启成介绍,2024年范市小学改造项目经人大代表票决入选民生实事,人大代表全程跟踪项目进展,协调解决施工难题。

“我们这儿留守儿童较多,改造后孩子们不仅能就近入学,也方便家长照护。”范市小学校长周俊说,如今教学楼焕然一新,功能教室配备齐全,12月初将迎来学生们的归来。此外,学校的提质升级也极大改善了浏阳市农业科技园企业员工子女的就学条件,解除了人才扎根古港的后顾之忧,为园镇深度融合提供了坚实支撑。

不远处的三口完小,也在今年10月实现了焕新。

此前,三口完小进行了教学综合楼建设,但学生们活动场地较小,需扩建田径运动场等场地。2024年,古港镇人大代表在调研中发现三口完小扩建用地手续卡壳,随即建议将其纳入当年度重点民生实事项目。该项目被确定为民生实事项目后,镇党委、政府成立专班跟进,积极协调,并及时调配财政资金与人员力量,推动用地手续问题顺利解决,保障了学校配套设施建成投用。

两所乡村学校的蜕变,是古港镇人大主席团、人大代表持续聚焦教育、关注民生的缩影。从危房改造到场地扩建,从硬件升级到功能完善,代表们的脚步从未停歇。如今,焕然一新的校园为孩子们提供了安全舒适的学习环境,切实增进了民生福祉。

民生聚焦

围绕发展大局做实监督,紧扣民生实事做细监督

民生实事,不仅要办在眼前,更要谋在长远。古港镇人大主席团坚持把“党委要求抓、政府正在干、群众有呼声”的事项作为监督重点,围绕发展大局做实监督,紧扣民生实事做细监督,推动民生改善与乡村振兴、园镇融合同频共振,让发展的成果更具温度、更可持续。

近日,走进古港镇“梦里乡村”综合试点项目区,一片占地3000余亩的稻田公园令人眼前一亮,与农田、屋场、远处的古城墙串联成一幅田园画卷。该项目区以高标准农田为基底,融入农业示范、生态旅游与文化体验,让农田变公园、村庄变景区。

古港镇有着坚实的农业产业基础和生态旅游基础,发展潜力巨大。古港镇人大主席团将农业农村工作和乡村旅游发展纳入专项工作评议范围,在2024年争取到长沙市“梦里乡村”综合试点项目后,积极建言将该项目纳入镇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在镇人大主席团和人大代表的监督下,镇政府将“梦里乡村”项目列为“一号工程”全力推进,确保其从蓝图变为现实。

该项目位于金园村、花城村、白鹭村合围区域,总投资约940万元,通过整合各类资源,推动乡村全面均衡发展,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

“如今家家户户都有小花园,出门就是稻田大公园,环境清爽多了。”一名村民指着整洁的屋场说。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镇人大主席团和人大代表还推动形成“群众参与、共建共享”机制,发动村民拆除违建、清理杂物,共同守护美丽家园。

从道路改造到弱电下地,从校园提质到乡村振兴,近三年来,古港镇累计投资近2600万元推动实施各项民生实事,这些变化的背后,是古港镇人大主席团不断完善的工作机制和深入的履职实践。每一项民生实事的落地,都不仅是单一问题的解决,更是对集镇功能、发展环境、公共服务水平的系统性提升,持续增强了古港镇承载园区发展、服务园区需求的能力,有力推动了园镇融合发展。

立足新起点,古港镇人大主席团和人大代表将持续加强自身建设,提升履职水平,在监督中体现支持,在服务中展现担当,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民生改善的实效,绘就古港高质量发展的温暖底色。

本版图片均由古港镇提供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浏阳日报-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