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欠270万元不还,却借他人名义购车办公司
男子因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一审获刑
浏阳日报讯(记者李小雷通讯员彭睿)11月19日,市人民法院对一起拒不执行判决、裁定案作出一审宣判。被告人马某明知法院生效判决确定的付款义务未履行,却借他人名义购置汽车隐匿财产,致使判决长期无法执行,其行为已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八个月,宣告缓刑一年。
马某是河北省邯郸市人,2018年与澄潭江镇某烟花公司有业务来往,共拖欠货款270余万元。在追讨货款未果后,该烟花公司将马某告上法庭。法院作出民事判决,判令马某支付相应货款及利息。然而,判决生效后,马某仍以种种借口拒不履行还款义务。
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法院依法向马某送达了执行通知书、报告财产令,责令其在指定期限内履行义务并如实报告财产状况,但马某始终以“暂无还款能力”为由推诿拖延,且未申报任何财产信息。
执行法官通过网络查控系统对马某名下的银行存款、房产、车辆等财产进行全面查询,确实未发现可供执行的财产线索,案件一度陷入僵局。
执行法官并未放弃。2024年年初,通过走访马某户籍地社区、调取其社交活动轨迹等方式展开线下调查,执行法官发现关键线索:马某在民事判决生效后,于2020年7月以其侄子名义购置了一辆价值18万元的家用轿车,该车实际由马某本人使用,保险缴纳、维修保养等费用均由其支付。
经查,马某同期还聘请好友为法人成立公司,每年营收在40万元以上,完全具备部分履行能力,却刻意逃避执行。
去年11月,马某因涉嫌拒执犯罪被浏阳警方抓获归案,并如实供述了借他人名义购车、注册公司以对抗执行的犯罪事实。
法院经审理认为,马某对人民法院生效判决确定的义务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通过借用他人名义购车的方式隐匿财产,致使判决无法执行,情节严重,其行为已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但鉴于马某在案件审理期间主动偿还了部分欠款,与申请执行人达成了和解,可以从轻处罚,遂依法作出上述判决。
看新闻学法律
“拒执”不是小事,法律红线碰不得
不少人误以为“没钱还”就不会构成犯罪,实则不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规定,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2024年12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规定,以虚假转让等方式处分财产权益,致使判决无法执行的,属于“情节严重的情形”。马某以他人名义购车的行为,正是典型的通过虚假转让方式隐匿财产,完全符合拒执罪的构成要件。
浏阳市人民法院执行局相关负责人解释,认定“有能力执行”并非指被执行人有全部履行能力,只要其有部分履行能力却拒不履行,且实施了隐匿、转移财产等规避行为,即可认定构成犯罪。实践中,除了借名购车,借用他人银行卡转移收入、转让房产未清偿债务、隐瞒征收补偿款等行为,均属于常见的拒执犯罪表现形式。
为此,法官提醒,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是维护司法权威的重要环节,也是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关键举措。被执行人应主动履行法律义务,切勿心存侥幸采取隐匿财产、规避执行等行为,否则将面临多重法律后果:一是民事惩戒,包括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限制高消费等,如禁止乘坐飞机、高铁,限制贷款、购房、子女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等;二是强制措施,法院可依法采取查封、扣押、冻结财产,司法拘留等措施;三是刑事责任,一旦构成拒执罪,将被依法追究刑责。
“申请执行人在权益受到侵害时,可积极向法院提供被执行人财产线索,通过悬赏公告、刑事自诉等方式维护自身权益,符合条件的还可申请法律援助。”法官表示,打击拒执犯罪,维护司法权威,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浏阳将持续保持对拒执行为的高压打击态势,让失信被执行人无处遁形,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
延伸阅读
联动发力,织密打击拒执犯罪“法网”
该案的宣判,是浏阳打击拒执犯罪三年专项行动的生动实践。今年8月,市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市公安局联合发布通告,正式启动为期三年的集中打击拒执违法犯罪专项行动,重点惩处拒不执行判决裁定、非法处置查封扣押冻结财产、虚假诉讼、暴力阻碍执行等四类违法行为。
专项行动明确了14种“情节严重”的拒执情形,包括隐藏转移财产、拒不协助执行、暴力阻碍执行等,实施此类行为者将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针对涉民生案件,如拒不支付赡养费、扶养费、劳动报酬等行为,将依法从重打击;案外人协助被执行人实施拒执行为的,以共犯论处。
为提升打击效能,专项行动建立了“法院甄别移送、公安立案侦查、检察审查起诉”的全链条协作机制,并设立从宽处理通道:在移送立案侦查前积极履行义务且情节轻微的,法院可不移送公安机关;投案自首并履行义务的,检察机关可作不起诉处理。同时,专项行动开通了多渠道举报平台,群众可通过法院0731-83609285、检察院12309、公安局0731-83813110等电话提供线索,经查实后将给予奖励并严格保密。
数据显示,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市人民法院已受理执行案件6818件,执结3437件,执行到位金额1.47亿元,将630人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限制高消费1743人次,向公安机关移送拒执犯罪线索10件10人,一批失信被执行人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或迫于压力主动履行义务。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微浏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