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创意遇上人工智能
浏阳烟花破圈迭代焕新颜
编者按:今年年初,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产业强市、消费活市、强镇富市、开放兴市、民生立市”的“五市”战略。
为全面解读和展现“五市”战略的丰富内涵、生动实践,《浏阳日报》特推出系列深度策划,以深度视角、鲜活笔触,挖掘产业发展中的典型案例,传递基层实践中的奋进声音,凝聚全社会共谋发展的磅礴力量。
产业兴则城市兴,产业强则根基牢。今日开篇聚焦“产业强市”,以《浏阳烟花破圈迭代焕新颜》为引,循着花火的璀璨轨迹,探寻巩固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之道,展现浏阳以产业为基、以创新为翼,激活经济发展新动能的生动实践。

本届花炮文化节主题为“光年之约”。整个舞台以“烟花光塔”为轴心,构建出一个无边界、多维度、大交互的视觉系统,将“一河诗画”的自然景观“、满城烟花”的唯美意境与美妙灵动的舞台艺术、变幻万千的尖端科技巧妙融合,完成一场“跨越光年相见美好”的深度抵达。记者张迪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袁安
过去一个月,浏阳烟花接连创造惊喜。
先是依托人工智能算法精准控制的烟花与无人机编队联动表演,凭借毫秒级协同的空中叙事,一举打破“世界上搭载烟花数量最多的无人机编队飞行”“世界上单台电脑控制最多无人机同时升空”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生命之树”的创意画面在社交平台持续刷屏,并接连获得外交部发言人毛宁、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的转发与点赞。
紧随其后,第十七届浏阳花炮文化节启幕,将这场“浏阳热”推向高潮。数十万人齐聚浏阳河畔,共同领略融合科技与艺术的感官盛宴。11月9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在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开幕,浏阳烟花精彩绽放,再次惊艳大湾区。
透过这些高光时刻,一条清晰的产业升级路径愈发鲜明:浏阳花炮,正以科技为支点,从“卖产品”走向“创品牌”,从“传统制造”迈向“文化智造”,从“频频出彩”奔向“持续出圈”。
这背后,离不开市委、市政府对浏阳烟花这一传统支柱产业持续而坚定的支持。通过强化政策引导、一以贯之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浏阳烟花不断以更年轻的姿态、更富想象力的形式,展现出历久弥新的产业活力。
光年之约,浏阳烟花人的产业叙事
一个好的主题,是节会的灵魂。
本届花炮文化节的主题在前期策划阶段历经总导演团队多次思维碰撞,多个构思被一一否决。原因在于,它们都过于“具象”,直到“光年之约”这一概念出现。

“一朵属于我的烟花”网络烟花节上,15947架无人机勾勒出一株轮廓清晰的“天空之树”,创造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记者彭红霞
“我们需要共鸣,更需要想象。”第十七届浏阳花炮文化节总导演,湖南花火剧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焰火导演黄成表示,“光年之约”四个字充满了科技感与未来感,意味着广阔无限的想象空间,这正是团队所追寻的。
主题确定后,整个节会的创意如同被点燃的烟花,瞬间绽放开来。以宇宙银河为概念的舞美设计,采用了全息投影技术与LED屏幕,营造出深邃浩瀚的时空感。当观众踏入天空剧院,仿佛置身于宇宙星河之中,四周是闪烁的繁星与缥缈的星云,沉浸感拉满。
开幕式焰火秀以一个小男孩的追光奇旅为主线,巧妙地融入了浏阳烟花人的产业叙事。从最初对焰色反应的化学启蒙,到如今娴熟掌握复杂的烟花燃放技术与创意,再到主动走出国门,用烟花与全球各地的艺术形式进行对话与碰撞……每一个阶段都凝聚着浏阳烟花人的智慧与汗水。他们不断探索新技术、新方法,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让浏阳烟花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花炮文化节上,天幕焰火成功首秀。烟花宛如无数金丝交织,将夜空铺成了一幅鎏金织锦。张伟华摄
“最终,浏阳烟花人感悟到,驱动这个产业持续前进的真谛,是融入其中的情感与‘爱’的元素。”黄成感慨。正是这份对烟花的热爱、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对创新的不懈追求,让浏阳烟花在历经1400多年的风雨后,依然璀璨绽放,成为世界烟花舞台上的一颗耀眼明珠。
数月攻坚,绘就极致“空中画卷”
创意,是让传统“出圈”的关键。
在创意的驱动下,天幕焰火成为本届花炮文化节的一大亮点。它宛如一幅动态的“空中画卷”,以天空为画布,以烟花为笔墨,为观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视觉体验。
这份惊艳的背后,是团队数月的不懈努力与精心雕琢。

绚烂的浏阳烟花在夜空绽放,不仅是视觉的盛宴,更是浏阳花炮产业从输出产品到输出品牌创意深刻转型的生动写照。记者张迪
早在今年6月,焰火设计师王嘉炜便有了关于天幕焰火的初步设想。他希望创造出一种能让观众目之所及全是烟花的震撼效果,打破传统烟花表演的空间局限。7月,团队在一次活动中首次尝试了这一设想,但实际效果远未达预期。“那次不够震撼,烟花的分布不够均匀,整体视觉效果比较平淡。”王嘉炜回忆。
为了实现理想效果,团队开启了漫长的攻坚之路。他们运用3D建模软件,对烟花的燃放轨迹、爆炸范围以及光效进行了精确模拟,通过反复调整发射角度、时间间隔与药量配比,不断优化烟花在空中的分布与形态。
在烟花数量和尺寸的调试上,团队也进行了大量试验。通过将烟花数量从最初的几百发逐步提升至数千发,天空中的烟花分布更加密集,整体视觉效果更加壮观。同时,团队还对尺寸规格进行优化配置,通过组合不同规格的烟花弹,使爆炸效果呈现出鲜明的层次感与立体感。
经过数月的努力,完整版天幕焰火终于在此次花炮文化节上成功首秀。夜幕降临,千架无人机搭载烟花,精准列阵飞向夜空。长634米、宽300米的焰火表演区域内,烟花宛如无数金丝交织,层层延展,将夜空铺成了一幅鎏金织锦。烟花与无人机完美配合,时而如绽放的花朵,时而如流动的星河,每一帧画面都让人惊叹不已。这1分35秒的表演,凝聚了团队的智慧与汗水,也让观众沉浸在了一场如梦如幻的烟花盛宴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花火剧团的设计团队以“90后”“00后”为主力。这些年轻的“执火者”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与创新精神,他们不拘泥于传统,勇于尝试新技术、新理念,为浏阳烟花注入了蓬勃的新生力量。
拥抱科技,让“1+1>2”
科技,是产业升级的核心引擎。
无人机,曾被视为烟花的“强劲对手”,甚至流传过“无人机将取代烟花”的讨论。
浏阳烟花人没有回避,而是深入了解了无人机。他们发现,无人机表演虽美,却缺少烟花的爆发力,前者是眼睛的享受,后者是声、光、色的全面感知,能够跨越语言界限,点燃情绪、激发共鸣。
于是,一个大胆的想法诞生:能不能让无人机与烟花融合?2012年,浏阳烟花行业开始尝试。但技术瓶颈立刻显现——普通无人机载重不足,特种无人机又无法编队。
经过不懈攻关,在第十三届浏阳花炮文化节上,出现了10架无人机编队表演的身影。遗憾的是,受限于载重等问题,效果并不理想。
随着无人机技术迭代,点火方式取得了关键突破。原来需额外挂载点火设备,如今通过飞控系统的驱动电源即可实现点火,极大减轻了挂载重量,简化了控制流程、提高了控制精度。
表演形式也随之演变,从简单结合、各自演绎,升级为无人机搭载烟花表演。
无人机能预设图案与文字,烟花则提供了无与伦比的震撼力与艺术诠释。二者从“对手”变为“伙伴”,实现了1+1>2的效果。
这种融合,正是浏阳烟花主动拥抱科技、驱动转型升级的生动缩影。
本次花炮文化节上,天幕焰火的成功,更是标志着烟花与科技实现了更深层次的融合。
无人机搭载烟花在重量、药量和发射力方面,要求极为严苛。
由于无人机的载重能力有限,为确保飞行的稳定和安全,所搭载的烟花必须尽可能轻量化——此次节会使用的无人机烟花,单支最轻仅80克。
同时,烟花的药量也需要精确控制,0.1克与0.2克的差别,都可能导致烟花的爆炸效果和飞行轨迹发生变化,进而影响飞行稳定性。
发射力同样不容忽视,要确保烟花在无人机飞行过程中能够顺利发射,并且按照预定的方向和高度绽放,这需要对发射装置进行精细设计和多次测试。
编程也极为复杂。每台无人机只能搭载4发烟花,各个点位的发射次数都需精确计算,并与音乐节奏卡点。导演团队运用专业的编程软件,进行了三四十次尝试,才达到理想效果。
如今,浏阳无人机烟花已一次又一次进入“NextLevel”。就在第十七届浏阳花炮文化节开幕前,浏阳烟花携手高巨创新,凭借焰火联动无人机编队的惊艳表现,一举打破“世界上搭载烟花数量最多的无人机编队飞行”和“世界上单台电脑控制最多无人机同时升空”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
浏阳市烟花爆竹总会负责人介绍,去年以来,“天空之门”“蓝色流星雨”“白月梵星”“天空之树”等无人机焰火创意画面接连圈粉,带动了浏阳特色烟花产品热销,形成了创意IP赋能产品研发、带动产业发展、激活全域消费的破圈效应。
据统计,今年浏阳烟花企业共承接国内各地焰火燃放活动1300多场,同比增长超20%,目前浏阳专业团队已占据全国90%以上的焰火燃放市场份额。
向“绿”而行,微烟无硫技术重塑产业竞争力
在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长沙市委常委、浏阳市委书记肖正波强调,花炮产业是浏阳引以为傲的千年产业、富民产业。要深入实施“安全固本、科技赋能、文化融合、标准引领”工程,引进推广微烟无硫技术,规范新原料新工艺应用,推进现代花炮焕新升级,持续巩固全球领军地位。
本届花炮文化节上,多款“微烟无硫”产品的应用,向世界展示了浏阳烟花在绿色转型道路上的决心与实力。
传统烟花爆竹的烟雾和异味主要来源于含硫药剂,其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是造成空气污染和刺鼻气味的主要原因。而微烟无硫技术的核心,在于通过研发新材料、优化催化剂、提升材料纯度、改变点火方式等手段,从源头上实现环保无硫效果。
浏阳将此作为重点工作推进,市委主要领导高位推动、多次调研督导,市级层面成立了工作专班,由浏阳市鞭炮烟花产业发展中心(浏阳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心)牵头、多部门协同,拿出详细的流程图、进度表和任务书,汇总引线、发射药、开包药、效果药这四个关键阶段的微烟无硫技术,实行“一类一专家、一类一对策、一类一基地”的推进机制。
政策层面也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浏阳先后出台《浏阳市打造“世界花炮之都”十条激励政策》等文件,积极对接省级资源,争取专项政策资金。同时,成立了一批以浏阳烟花科学研究院为主的科技创新平台,推动30余家企业与国防科技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20余家院校建立产学研合作,获得了一批关键专利并推动落地转化。
开幕式焰火上,来自吉腾烟花的“华夏至尊”“盛夏的果实”两枚10寸礼花弹划破夜空,金色光芒与彩色焰花层次分明,没有刺鼻异味,散落的残留物也仅是细微粉末。
作为首个将微烟无硫技术应用于高空礼花弹的企业,吉腾烟花凭借技术突破,让这两款产品既实现无硫排放、药剂总量较传统产品减少70%,又保留了极致燃放效果。
坤普科技则专注于花炮原材料的研发。经过四年技术攻关,其产品“坤普1号”已通过安全论证并开始推广使用。
“该产品目前主要应用于舞台烟花、蛋糕烟花、瀑布等城市玩具烟花范畴,这类产品常用于室内或近人场合,对环保和安全的要求更为严苛。”坤普科技技术负责人王巧传普说,产品运用了新型含能材料,本身不含硫,燃烧无烟,通过改变原材料的形态、优化适用性等技术提升,药物的燃烧速度更慢,不仅提高了使用安全性,还可以为用户降低20%的综合使用成本。
浏阳市鞭炮烟花产业发展中心(浏阳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全市微烟无硫相关产品年产值超10亿元,并与湘科集团合作申报省级重点技术攻关项目,下阶段将就“无硫无氮低碳”发射药技术进行攻坚,让浏阳花炮更加精彩绽放。
从输出产品到输出品牌,让浏阳烟花闪耀世界
浏阳花炮产业转型,远不止于技术的精进与环保的升级。
“天空剧院”模式的探索与推广,是浏阳强化花炮品牌塑造的具象化体现。目前,重庆的天空剧院正在建设中,预计明年营业。
过去,浏阳更多是输出产品。黄成举了个例子:“就像迪拜世界第一高楼的新年焰火秀,他们请的是中国的技术团队,使用的也是中国的产品,但整体的创意设计是他们的,最终享誉全球的品牌效应也是他们的。”
“产品具有替代性,但品牌是独一无二的。”黄成说,他们的目标,是从单纯的产品模式输出,转向烟花品牌模式输出。
两个天空剧院有何差别?在黄成看来,浏阳天空剧院,作为展现浏阳烟花最新技术创新与艺术创意的“试验场”“展示窗”,其核心使命是促进产业的文化附加值提升和品牌价值塑造。而重庆的天空剧院,则是在一个成熟的4A级旅游景区中,植入以烟花为核心的多媒体情境演艺剧场。它充当的是浏阳烟花品牌和创意直接面向终端消费者的输出媒介,两者的规模和功能定位有所不同。
黄成怀揣着一个更大的梦想。就像美国的迪士尼乐园一样,如果未来能够将这种以“浏阳烟花”为独特IP和核心体验的天空剧院,成功输出到世界各地,那将是浏阳烟花品牌立下的一个里程碑。
在浏阳,还有很多和黄成一样的从业者,致力于让浏阳烟花真正意义地“走出去”——
润霆烟花集团旗下恒泰烟花出口公司,连续多年入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行列,产品在视觉、包装、命名等环节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在海外市场形成稳定影响力;美国烟花协会主办的国际烟花展上,浏阳花炮企业踊跃参与,让人产生“仿佛置身浏阳”的亲切感……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浏阳企业参与国内外重大活动的焰火燃放,让浏阳烟花在更多国际舞台绽放,持续向世界传递着中国烟花的独特魅力与品牌力量。
烟花,被誉为“世界上绽放最短、却存于脑海最久的艺术”。通过创意设计、科技融合与品牌塑造,浏阳花炮这门传统技艺,正以崭新的姿态,点亮未来之路。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微浏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