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水养好鱼 礼遇赢未来
——浏阳全力打造“六好”营商环境系列报道之一
编者按:营商环境是一个城市和地区的重要软实力,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提高综合竞争力。
长沙市委常委、浏阳市委书记肖正波多次强调,要全力打造企业礼遇好、办事体验好、承诺兑现好、法治保障好、政企交往好、综合效应好的“六好”营商环境。
即日起,浏阳市优化营商环境协调事务中心联合浏阳市融媒体中心,在《浏阳日报》上推出“浏阳全力打造‘六好’营商环境”系列报道,大力宣传市委、市政府优化营商环境的各项政策措施,深入挖掘各地各部门打造“六好”营商环境取得的新经验、新成效,涌现的新典型、新案例,为推动浏阳高质量跨越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浏阳以“企业礼遇好”厚植发展生态,集聚了927家规模工业企业、253家“专精特新”企业及780家高新技术企业,正书写着城市与企业共生共荣的动人篇章。记者彭红霞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胡吉星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财富的来源。一个地方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最先感知,也最有发言权。
在浏阳的发展长卷中,企业无疑是挥毫泼墨的执笔者之一。近年来,浏阳把优化营商环境列为“一号工程”,致力于打造“六好”营商环境。其中,“企业礼遇好”是首要一环,是衡量营商环境温度的“温度计”,更是彰显城市诚意的“第一印象”。
从开展“企业家接待日”活动到发放“企业家绿卡”,从免费住宿考察到千万级基金扶持,从“模拟审批”服务到“一对一”前置帮代办服务……聚焦“真心、真行、真效”,浏阳正以一套精准的政策组合拳,重新定义着新时代的“企业礼遇”,奏响了政企携手、共赢未来的华美乐章。
礼遇之“心”
一种发自内心的礼遇文化
在发展历程中,浏阳始终以开放姿态接纳八方来客,形成了热情好客、平等包容的地域文化。历经改革开放的时代洗礼,这片土地更显开放胸襟,始终延续着尊商、重商、亲商的深厚传统。
在浏阳赶超跨越的征程中,民营企业与浏阳共同成长、相互赋能、彼此成就,对浏阳发展功不可没,地位不容置疑,作用不可替代。
2024年10月,在全市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上,长沙市委常委、浏阳市委书记肖正波提出,全力打造企业礼遇好、办事体验好、承诺兑现好、法治保障好、政企交往好、综合效应好的“六好”营商环境。
“礼遇”,首先源于内心的尊重与认同。浏阳将这份理念付诸行动,积极构建企业家礼遇服务体系,让尊重企业家、礼遇企业家成为全市共识,着力增强企业家荣誉感——定期开展企业家接待日活动,由市委书记、市长、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等领导轮流接待企业家,实现问题直述、诉求直办、服务直达;推出“企业家绿卡”制度,累计发放企业家绿卡近1300张,在出行、就医等方面给予优待;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率队赴北京、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开展招商活动,登门拜访重点企业,介绍浏阳特色优势,宣传浏阳营商环境,推动多领域务实合作,促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取得更大突破。
开展政企交流活动是礼遇企业的重要方式之一。市级领导及相关部门定期组织召开企业家座谈会,与企业家代表面对面交流,认真倾听企业发展心声,积极回应企业诉求。葛家镇以服务企业、服务群众为核心,将助企纾困与激发活力有机结合,持续举办“营商环境会客厅”“企业服务直通车”活动,为企业发展定制个性化、差异化服务;龙伏镇组织召开“初心红,龙伏兴”政企沙龙座谈会,企业代表与镇党政班子成员、相关站所负责人齐聚一堂,政企“面对面”听心声、问需求、解难题、谋发展,凝聚起优化营商环境的强大合力。
浏阳通过思想破冰和顶层设计,将“企业礼遇好”从一种礼貌性的概念,提升为一种发自内心的礼遇文化,并将其变为企业家们真切的感受。
湖南省天味食品配料有限公司计划总投资10亿元的天味高端食品调配料智能化研发及生产基地项目,预计今年11月开工建设。谈及浏阳的营商环境,公司总经理何儒刚说总体有三个感觉:一是办事高效,企业有任何需求,联企干部都尽快解决到位;二是服务清廉贴心,没有节外生枝、索拿卡要现象,企业只要放心做好自己的事;三是企业和企业家在浏阳能感受到温暖和尊重。
礼遇之“行”
一套精准务实的服务体系
在浏阳,“企业礼遇好”绝非只停留在思想观念上,而是落实到具体行动中。
今年年初,制定了全市环境优化提升攻坚方案,实施尊企重企提效行动,开展“万名干部进万企”活动,选派1069名干部常态化对接联络1539家企业。
3月20日,《浏阳市支持大学生创业二十条》(简称“浏二十条”)正式发布,为浏阳的“企业礼遇”写下了生动注脚。该政策发布10天后,青年创业者胡扬和袁文龙相继叩开浏阳市电子商务产业园的大门,入驻电子商务创业创新孵化基地,成为“免租金入驻+全链条孵化”政策的首批受益者。
“浏二十条”这份政策礼包从前期的免费住宿、场地补贴、贷款申请,到中期的定制培训、导师结对、项目扶持,再到后期的品牌推介、市场拓展、风险补偿,形成了全生命周期创业孵化生态。来浏阳创业考察的大学生,单次可享受7天6晚免费入住指定酒店的礼遇。入驻金阳科创城等孵化基地的项目,首年办公场地租金和管理费全免,次年补贴50%。
今年4月,集里街道趁热打铁,发布支持大学生创业的“集十条”政策,从租金减免、首发奖励到无微不至的“创业管家”,从数字赋能培训到高校联动孵化,系统构建起“资源可触、成本可担、服务可感”的青年创业生态,助力每一位创业者都能在集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共赢未来”。该政策发布以来,成效显著:2025年上半年,集里街道新增市场主体919家,吸引30余个青年创业项目落地。
继前两年分别出台聚焦经济建设的“十条计划”“八大行动”之后,文家市镇2025年又出台了新一轮“镇政策”——《关于落实“招商质效提升年”助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九条措施》,明确提出对在造纸、黑火药、印刷包装、仓储物流等上下游配套链条上的企业予以奖补支持,鼓励补链强链,降低企业综合成本。
除了政策礼遇,在服务举措方面,浏阳各园区、乡镇(街道)和部门牢固树立起“围着企业转”的服务意识和理念。
今年年初,针对产业项目从签约到开工之间存在审批“空窗期”、企业“等地期”较长等痛点,浏阳经开区创新推出“‘模拟审批’超前办、项目拿地即开工”服务模式,通过提前辅导、材料预审、并联审查等方式,将审批环节前置至企业拿地之前。待企业取得土地使用权后,预审材料可快速转化为正式审批文件,实现“拿地即开工”,大幅提升了项目落地效率。
这一服务模式日前入选《中国开发区营商环境百佳案例(2025)》,获评项目审批服务领域先进典型。
市数据和政务中心则创新推出了“一对一”前置帮代办上门服务,由该中心联合自然资源、住建、生态环境等部门组成政务小分队,将党小组“建在审批链上”,为浏阳市省级农业科技园、大围山等片区的多家企业提供上门服务,有力支持了企业扩能升级需求。得益于政务小分队的主动介入和前置服务,大围山镇一文旅项目从源头避免了前期投入风险。
浏阳通过一系列务实创新的服务举措,让企业礼遇从“软环境”变成了“硬支撑”。
礼遇之“效”
一种共生共荣的城市品格
一个尊重企业家、礼遇企业家的城市,必定充满了蓬勃的生机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今年前三季度,浏阳捷报频传。
全球消费电子制造巨头蓝思科技正式登陆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开中西部“A+H”双平台之先河;盐津铺子、湘纯农业、金磨坊食品入选新一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名单,实现了浏阳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数量新的突破;惠科光电、九典制药、华纳药厂、开元药业、威尔曼等众多知名企业纷纷追加在浏投资,“二胎”“三胎”项目接连孕育落地……
企业的集体选择,是对营商环境的最佳投票。今年1—9月,浏阳累计引进项目112个,项目数量同比增长13.13%;浏阳牵头实施的长沙在浏91个重点项目(含浏阳经开区)累计完成年度计划投资逾95%;市场主体同比增长12.45%,总量已突破191854户。数据的背后,是全市上下围绕高水平建设“县域经济新典范、共同富裕先行区”目标奋力拼搏的身影,更是浏阳以真心换真情,用礼遇培育企业发展沃土的有效探索。
“这里环境好,服务好,是企业发展的宝地。”这是许多客商扎根浏阳发展后的感触。扎根浏阳20余年的九典制药,其研发的洛索洛芬钠凝胶贴膏年销售额突破15亿元,成为湖南省年销售额最大的医药单品。自2001年落户浏阳经开区以来,企业先后三次在浏阳拿地建厂,总用地规模214亩,企业负责人感慨“政府服务有温度更有力度”。九典制药推荐的辅料供应商,今年也签约落户浏阳。
湖南省湘品元食品有限公司是浏阳市省级农业科技园今年新引进的食品生产销售企业,目前已经投入生产。“成立公司前,我们曾在园区租赁厂房生产、销售杨梅鸭等休闲食品,并与文和友等品牌达成了战略合作,实现了企业发展壮大。在此过程中,切身感受到浏阳优良的营商环境和优质的服务,我们决定在此购厂发展。”企业相关负责人沈宣华介绍,2024年年底,该企业通过法拍购得园区闲置厂房,并于2025年1月15日成立公司,5月8日启动厂房装修。其间,浏阳市省级农业科技园主动对接相关部门,通过“帮代办”等服务,迅速解决了原厂房的历史遗留问题,为企业实现快速投产扫清了障碍。
最高的礼遇,是共同成长、彼此成就。如今的浏阳,产业生态欣欣向荣,企业矩阵持续壮大,集聚927家规模工业企业、253家“专精特新”企业及780家高新技术企业,正书写着城市与企业共生共荣的动人篇章。在这里,“企业礼遇好”已变成城市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的整体形象和竞争力,更实现了“一座城与一群企业”的相互成就。展望未来,浏阳将继续以最高礼遇、最优服务,诚邀天下客商,共创辉煌明天。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