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晓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与各种自然灾害不断抗争的历史。今年5月12日是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我们要清醒认识到:居安思危,才能在灾难来临时从容应对;重视防灾减灾,方能守护生命安全与社会稳定。
浏阳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一方秀美山水,同时也存在山洪、滑坡、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隐患。两年前河南特大暴雨的惨痛教训犹在眼前,它深刻警示我们:防灾减灾容不得丝毫松懈,必须时刻保持高度警觉。
居安思危体现的是治理智慧,更是责任担当。于个人,提升防灾能力是必修课;于政府,守护群众安全是必答题。
市民群众要勤学善用,练就防灾真本领。防灾减灾不仅是政府的责任,更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我们要主动学习防灾减灾知识,掌握基本的自救互救技能,如了解在火灾发生时,如何正确使用灭火器、火场逃生的关键要点有哪些;在遭遇洪水时,知晓如何迅速转移到高处、如何利用漂浮物自救等。只有人人都成为防灾减灾的参与者,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
政府部门要系统推进,筑牢安全防护网。相关部门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创新宣传方式,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平台,广泛传播防灾减灾知识;要加强应急演练,在学校、社区、企业等场所定期开展防灾减灾讲座、应急演练等活动,推动防灾意识转化为自觉行动;要完善预警体系,加大在防灾减灾领域的投入,提高预警的精准度和及时性,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防范。
防灾减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我们要将防灾减灾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在城乡规划建设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灾害风险因素,合理布局功能区域,避免在灾害易发地区进行过度开发;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通过植树造林、涵养水源等举措减少水土流失,从源头上降低自然灾害风险,构建起全方位的安全保障网络。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防灾减灾不是要征服自然,而是在敬畏中寻求和谐共处之道。让我们携手共进,以科学的方法和不懈的努力,筑牢防灾减灾的坚固防线,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