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通发展脉络 传递城市温度
——市交建投以“实干之姿”奏响高质量发展“奋进曲”
位于镇头镇的新能源及公共停车场项目正加速推进相关基础工程建设。刘珂摄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刘谢禹
城市公共交通,一头连着城市发展,一头连着民生福祉。
作为浏阳交通建设领域和公共出行服务的主力军,过去一年来,浏阳市交通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市交建投”)立足主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不断完善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有效促进资源要素流动,不断延展群众出行“幸福半径”,助力城市能级跃升。
踏上新征程,站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的关键节点,市交建投以改革破局,扎实推进系列措施落实落地。同时围绕企业经营与转型发展,巩固夯实优势产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蹄疾步稳奔跑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让公共交通成为城市竞争力与人民幸福感的重要支点。
从“相马”到“赛马”
人事改革激活一池春水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一年之计在于春。以什么样的状态开局,以什么样的劲头起跑,直接影响着企业全年的运行。2025年的第一个工作周,市交建投将企业新春“第一会”聚焦于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和员工双向选择。经过公开、公正的比拼,20名员工晋升中层管理岗位,99名员工通过双向选择确定工作岗位,7名员工因不适应岗位要求被解除劳动关系。这场“竞聘上岗和员工双向选择”活动,发出了“合同制员工能上能下、劳务派遣制员工能进能出”的明确信号,吹响了公司在新的一年“加快变革、拼搏奋进”的号角。
连日来,工人抢抓晴好天气进行围墙施工。刘珂摄
打破常规的“相马”模式,采用“赛马”机制后,市交建投选人用人的渠道进一步拓宽,更多想干事者、能干事者获得了更广阔的舞台。
市交建投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中层干部任免上,公司打破了合同制员工和劳务派遣制员工身份上的“壁垒”;在员工定岗上,打破了总公司和子公司之间的层级“壁垒”,实现了人员自由交流,充分尊重了员工的意愿和自主性,使他们能在岗位上更有效地发挥自身能力和价值。
此外,成功竞聘者并不是“一聘定终身”。成功竞聘者将接受相关量化考察,对其他参聘者也会通过“交建投周课堂”等途径提供进一步培训和历练机会,帮助他们加快提升能力,更好地适应企业发展需要。
据了解,此次竞聘上岗和双向选择工作是在市交建投组织架构全面优化调整的基础上进行的。从2024年下半年起,交建投以“精简机构、规范管理、激发活力、提升效率、促推发展”为目标,全面优化调整公司组织架构。
经过全面调研、多方论证、多轮研讨,最终确定了“三定”方案(定机构、定职数、定编制)。这场自上而下推动的“瘦身健体”运动,掀起了企业管理机制改革的浪潮。优化后,公司内设机构数减少8个,中层职数减少9个,管理层级更加简洁,职能分配更加合理,体系运转更加高效,全体员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显著提升。
市交建投相关负责人表示,“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汰”是公司一以贯之的用人导向。竞聘上岗将成为常态工作,同时推动薪酬制度改革,努力打破“大锅饭”“平均主义”,改变“论资排辈”“少做多得”的局面,实现“按岗定酬、多劳多得”,让有为者有位、让吃苦者吃香,以用人之“方”提升发展之“效”。
从“城乡公交”到“智慧公交”
努力提升乘客体验服务城市发展
近年来,浏阳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城乡公交一体化作为重要的惠民工程来推进,不断织密公交网络,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
作为全市公交运营企业,如何让有限的公交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最大限度地解决人民群众出行难、出行贵的难题,不仅是市交建投的主责主业,也是交建投的亮点工作之一。
连日来,位于镇头镇的新能源及公共停车场项目正加速推进相关基础工程建设。该项目涵盖停车场、充电桩、公共交通调度中心、车辆保养中心等。
市交建投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浏阳西区规模最大的新一代公交枢纽,集客流集散、运营调度、换乘服务和充电补能等功能于一体,显著提升浏阳西区公交承载能力,放大区域优势,为助推西区六镇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此外,北盛镇、大围山镇、文家市镇等乡镇公共停车场项目和汽车西北站公交停车场“人车分流”也在有序推进中。
在硬件设施不断优化的同时,市交建投还聚焦市民多样化出行需求,积极开通专线公交、定制公交,为市民就医、师生出行、景点景区游览及企业员工通勤提供精准服务。截至目前,已开通定制公交、专线公交线路23条。此外,公司积极开展“周末焰火晚会”接驳工作,为浏阳“相约浏阳河·周末看焰火”品牌活动提供坚实的交通服务保障。
绿色化、智能化是未来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趋势。市交建投积极顺应这一潮流,推动公交车辆从传统燃油车向混动、纯电动公交车升级迭代。
目前,浏阳的绝大多数公交车均安装了智能终端,所有城乡公交车辆均已接入省“两客一危”平台,实时监测驾驶员驾驶状态,对超速行驶、倒车、刹车等行为及时警示和提醒。通过“线上监控+线下稽查”的模式,筑牢公交、客运运营安全网,事故率和人员伤亡率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50%、61.1%。
展望未来,浏阳智慧公交还将向更深层次发展。根据市交建投制定的“三年的信息化建设”规划,公司将加大投入,通过三年时间打造集旅客运输、公交运营、租赁用车、货物转运于一体的运力管理服务平台。
借助北斗高精度定位和5G网络低延时通信等功能,实现车辆精准定位与调度,推动车、路、人的有效协同。同时与手机客户端、智能公交站台等资源联动,让市民实现“掐点乘车”,告别传统“盲等”模式。
更为重要的是,依托信息化建设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有效收集车辆的运行数据,并根据获取的巨量数据生成“最优解”,直观呈现公交线路运营动态和客流等情况。未来线路怎么走、在哪设站点、如何精准匹配运力也将变得更科学高效。
“我们将继续通过创新驱动和科技赋能,依托浏阳轨道交通站点布局公交站点,推动形成‘轨道+公交’的无缝接驳模式,优化公共出行服务,打造更智能、更便捷、更舒适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努力提升乘客出行体验。”市交建投相关负责人表示。
奋战2025
融入发展大局,赋能城市发展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
去年以来,市交建投聚焦民生痛点和堵点,持续优化公共交通服务。新增公交线路4条,延伸调整线路13条,总里程增至2802.45公里;完善汽车南站首末站等基础设施60余处,完成荷文公路全线亮化、金阳大道长丰互通拓宽等一系列工程;高效推进镇头、淳口、社港公交枢纽站项目建设和金阳大道三期竣工验收,主动参与、积极谋划城乡生活垃圾转运等项目,加速实现从满足群众基本出行需求到确保群众畅通高效、安全出行的转变。
在持续巩固交通板块的同时,市交建投积极开辟新产业新赛道:正着手将现有“单枪”充电桩升级为“双枪”充电桩;布局公路、新能源汽车检测等新兴领域;盘活广告、闲置房屋等资产资源。目前,已形成运力服务、烟花经营、检验检测、资产运营4大业务板块,通过多元化布局蹚出国企运营新路径。
展望未来,交建投将主动融入地区乃至全国发展大局,把握好低碳创新、智能融合、安全发展的新趋势,培育新质生产力。坚持以投资建设为主体,以服务出行为支撑,构建“多元共享”格局,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增势赋能,为高水平建设“县域经济新典范、共同富裕先行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浏阳篇章贡献交建投力量。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