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六好”营商环境新高地 浏阳蝉联“投资吸引力县(市)”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徐旻通讯员胡呈利
7月31日,由环球时报社主办的第五届城市招商引资推介大会在北京举行。会上,浏阳获评“2025投资吸引力县(市)”,连续五年蝉联该奖项。
作为一个内陆县级市,浏阳何以持续吸引海量资本目光,成为投资者心中优选之地?答案深植于浏阳精心培育、持续深耕的“六好”营商环境之中,源自政策、产业链、营商环境的全方位“保驾护航”。
浏阳以优质营商环境吸引企业集聚发展。图为浏阳经开区。
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长沙市委常委、浏阳市委书记肖正波强调,要全力打造企业礼遇好、办事体验好、承诺兑现好、法治保障好、政企交往好、综合效应好的“六好”营商环境。
一组数据能证明浏阳的“磁吸力”:今年上半年,全市引进项目89个,总投资278亿元,项目数量同比增长56.1%,投资金额同比增长151.2%;9条制造业产业链实现产值827.3亿元,同比增长12.2%;市场主体数量同比增长6.1%,总量突破18.5万户。
迎商
筑巢引凤的浏阳诚意
盛夏时节,骄阳似火。比炎炎夏日更火热的,是浏阳经开区的项目建设现场。
今年年初签约落户的惠科Mini-LED背光/直显模组及整机项目正在进行基础打桩,工程建设加速推进。这是惠科在浏阳布局的又一个大项目,也是2025年全省“十大产业项目”之一。
方恒智能前沿结构材料及能源装备研发中心、生产基地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即将投用。
就在不远处,华纳药厂高端制剂产研基地,方恒智能前沿结构材料及能源装备研发中心、生产基地等多个重点项目也在加快建设中。
“招大引强”与“补缺育新”在这里实现双向突破。浏阳经开区以基金招商为“金钥匙”,开创“专业投资+产业培育”双轮驱动模式,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快速通道。今年上半年,蓝思、九典、华纳等企业纷纷追加投资,形成“二胎”“三胎”项目落地潮。
民营资本的纷纷“落子”,是对地区发展大势的“集体投票”。全市4.8万家民营企业、约18万户民营市场主体,为浏阳跨越赶超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能。
在浏阳,产业沃土释放强大磁力。不仅浏阳经开区备受投资者青睐,各镇域也各展所长、协同并进,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片区优势,做强了多元产业。
永安镇探索集体经营性土地入市改革,建成尚东产业小镇,吸引114家家居建材、智能制造、包装新材料等企业入驻;镇头镇开创“金西模式”,政企联合打造金西、金田两大产业园,凭借高效运营与低成本优势,吸引建材、机械制造、食品等产业集聚,依托两个园区,镇头镇两年时间新招引62家企业落户。
投资者纷纷选择浏阳的背后,是浏阳市委、市政府满满的诚意,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务实行动——超前谋划硬件投入,建设要素集聚、配套齐全的产业园区,让上下游企业“拎包入住”,大幅降低投资成本、缩短投产周期;暖心服务无微不至,设立青年人才驿站,为求职者提供免费住宿和“一站式”就业帮扶,精准解决人才初来乍到的“落脚难”;坚持“企业家接待日”制度,市领导定期面对面倾听企业诉求,构建政企沟通的“直通车”。
筑巢引凤栖,花开蝶自来。浏阳以营商环境“筑巢引凤”,为民营经济发展保驾护航,让民营经济如浏河之水奔流不息,不断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营商
如鱼得水的浏阳生态
营商环境是一个地方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文明程度和现代治理能力的集中体现。
今年年初,浏阳以打造“六好”营商环境为目标,出台《浏阳市环境优化提升攻坚实施方案》,围绕尊企重企提效、降本增效提能、政务服务提速、园区营商环境提质、法治环境提振、区域标杆提高等9大领域,列出38项重点任务,构建城市竞争力与企业生命力双赢的营商生态。
浏阳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效能,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省心、更舒心。
很多在浏阳投资兴业的企业家,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速度快、服务优、效率高。
浏阳的“速度快”,源于刀刃向内改革的决心——打造“无证明城市”,1120项政务服务事项减证办、免证办,获《人民日报》宣传推介;设立长沙首个“高效办成一件事”专区,事项集成缩减85.3%;上线“快递式可视化”行政审批改革系统,工程建设项目实现审批流程“全透明、可追溯”;启动“一表‘浏’通”平台试点,归集医保、民政、不动产等各类政务数据7.9亿条;大件运输许可实现“掌上办”,压缩办理时限至5个工作日内,入选全国政务服务优秀案例。
“技术刚突破,没填一张表,奖励资金就全额到账!”一名生物医药企业负责人的感叹,揭示了浏阳“免申即享+即申即享”政策兑现新模式。今年上半年,全市累计兑现惠企资金1.003亿元。
浏阳的“服务优”,源自问需于企、精准服务——开展“千企问卷”调查,收集解决各类意见建议263条;深化“万名干部联万企”等活动,上半年解决企业问题139个;创新“四办一访”涉企诉求高效闭环解决工作机制,首批交办的企业困难问题33个,办结率100%,满意率100%。
“为提升公司整体盈利能力和财务稳健性,希望能降低公司的综合融资成本。”今年来,针对企业反馈的“降低融资成本”诉求,浏阳协调7家银行通过各种方式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浏阳的“效率高”,源自24℃的“营商温度”。这个温度让人最舒适,没有压力感,却能保持最旺盛的生命力。
为规范涉企行政执法,浏阳深化跨部门综合监管改革,系统梳理17项跨部门监管事项,由乡镇整合行政执法资源开展联合检查,在永安镇探索“周四集中执法日”。“一方面检查次数少了,另一方面执法更规范了,减少了我们企业的负担。”说起行政执法部门联合入企检查,位于永安镇尚东产业小镇的湖南新嘉丽安建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钢竖起了大拇指。
赢商
百花齐放的浏阳风景
以“营商”促“赢商”,通过构建“如鱼得水、如鸟归林”的良好生态,最终目的是更好实现“双赢”。
7月9日,香港联交所,蓝思科技上市锣声敲响。这家从浏阳经开区走出的、连续十年登榜《财富》中国500强的企业,成为中西部县域首家“A+H”双平台上市企业,标志着浏阳企业的全球化征程迈上新台阶。
盐津铺子的国际化步伐同样铿锵。推动中国风味从“产品出海”向“品牌出海”跨越,董事长张学武带领企业加快全球化发展步伐,精耕东南亚市场,开拓日韩、欧美市场,将中国辣味零食推向全球。
“扬帆出海”的故事,在浏阳不断上演。位于普迹镇的贝恩医疗中南总部生产的血路管,登上全球销冠宝座;专注智能光效文创产业的孝文科技,生产的七成产品走向海外,成为细分领域的领军企业;高朗烈酒七成产品出口海外,上半年销售额达6080万元;聪厨食品通过美国、泰国FDA认证,进军美国、东盟等市场……
在这些企业的带动下,浏阳产业生态欣欣向荣,呈现出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局面:已集聚927家规模工业企业、253家“专精特新”企业及780家高新技术企业,形成“龙头引领、中小协同、梯队发展”的“浏企强阵”,推动产业发展量增质升、产业活力持续迸发。
“这里环境好,服务好,是企业发展的宝地。”这是很多客商扎根浏阳发展后的感触。客商们的认可,源于浏阳全力打出降低企业综合成本、推进产业强链稳链扩链、推动人才集聚、推广产品供需对接等一系列“组合拳”,释放出“综合效应好”的强大吸力。
以营商环境之“优”,促经济大盘之“稳”,谋发展质量之“进”,这是一次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也是企业敢闯、政府敢为的生动写照。“连续五次拿奖既是肯定,更是鞭策。”浏阳市优化营商环境协调事务中心负责人表示,将始终秉持“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理念,持续深化“六好”营商环境建设,让企业投资更加安心、顺心、舒心,为浏阳高水平建设“县域经济新典范、共同富裕先行区”提供强力支撑。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