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探索建立流动党员双向共管机制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陈郁琳
2月26日,一场共谋发展的“双向奔赴”在距浏阳700公里的广东佛山上演。在当天召开的流动党员双向共管交流会议上,浏阳北盛镇与佛山张槎街道正式签订流动党员双向共管协议,开启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新篇章。
一面旗帜,两地飘扬。据悉,双方将携手制定共管责任清单,从完善管理机制、优化服务保障、创新教育方式等方面全面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引导流动党员“在党旗下流动,在流动中生辉”。
两地携手
开启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新篇章
作为党员队伍中的特殊群体,流动党员存在分布范围广、去向难掌握、学习难覆盖、服务难到位、作用难发挥等现实问题。
如何破解这些难点问题,切实把流动党员有效组织起来、管理起来、凝聚起来?北盛镇早已有经验和探索。
近年来,北盛镇依托省外行业商会,先后建立佛山、东莞、西双版纳3个流动党员党支部,把流动党员党支部发展成为在外经商党员的“家”,打造了“流动支部建在商会上”的“北盛模式”。在此过程中,北盛镇与张槎街道的往来日益密切,合作持续深入,逐渐形成了共识。
“这些年来,两地携手开展结对共建、走访慰问,不仅以暖心举措增强流动党员归属感,也为双向共管打下了良好基础。”会上,北盛镇主要负责人表示,两地将通过组织共建、党员共管、服务共抓、人才共育、品牌共创、发展共赢,在产业合作、文旅融合、人才交流、资源共享等方面实现更加全面、深入的合作。
张槎街道主要负责人同样认为,实行流动党员双向共管大有可为,将以此次交流合作为契机,积极探索总结流动党员党支部建设管理经验,在以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强互动和合作交流,为两地高质量发展增添澎湃动能。
座谈会后,有关人员一同前往玉带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北盛籍流动党员讲授党课,传达浏阳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动员流动党员在外“讲好北盛故事”,同时讨论确定了流动党员教育培训计划,引导流动党员积极融入张槎党员群众生活,同步参加日常学习和党性教育。
双向共管
让流动党员有家有责更有为
北盛镇与张槎街道携手合作,是浏阳积极探索新时代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新模式的具体实践。
党员行千里,组织一线牵。为了更好地发挥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今年2月,浏阳市委组织部制定了《关于建立流动党员双向共管机制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从加强双向共建、推动双向共管、实现双向共赢等三大方面,指导流动党员流出地与流入地全面加强合作,推动流动党员管理服务更精准、理论学习全覆盖、作用发挥扩大化。
按照《实施意见》,流出地与流入地党组织要强化动态跟踪管理,让流动党员找到组织归属感:不仅要建立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信息员队伍,还要建立流动党员信息互联互通机制,确保“进出有数、心里有底”。
集中学习难是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中的一个共性难题。《实施意见》提出,流入地党组织要将流动党员纳入教育培训计划,同步参加日常学习、外出培训和党性教育。流出地党组织应在春节、国庆等党员返乡高峰期开展“假日学习”活动,并采取网络课堂、指尖课堂等方式,组织流动党员及时开展自学。
让流动党员“有学”,更要发挥其优势,让其“有为”。
《实施意见》明确要求,流入地与流出地党组织要积极搭建作用发挥平台,组织流动党员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引导流动党员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优化城乡基层治理等方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同时,流出地可通过开展“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等活动,支持流动党员带资金、带技术、带项目回乡创业,流入地可通过开展“我为第二故乡添光彩”等活动,鼓励流动党员立足岗位作贡献,做优做强自身产业,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浏阳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阶段将落实落细《实施意见》,进一步打通流入地、流出地党组织之间的沟通渠道,积极引导两地建立流动党员双向共管机制,构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新格局:“让流动党员心有归处、干有活力,真正成为行走的‘红色力量’,展现惠民服务的‘流动风景’。”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