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一中教师易国强
从教27年耕耘不辍
学生成长路上的点灯人
课后,易国强耐心辅导学生,专注投入。记者莫瑜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莫瑜实习生罗姣
9月1日,浏阳一中高一教室,新学期的第一堂生物课正在进行。
“生物学,就是探索生命的科学。”任课老师易国强站在讲台前,声音平和却有力。第一堂课,他总会花20分钟左右的时间,为学生们讲解“什么是生物”,激发他们对生命科学的兴趣。今年是易国强任教的第27个年头,他始终坚守讲台,用耐心与智慧引领一批又一批学生成长,做学生成长路上的点灯人——潜移默化,滋养生命。
课堂内外,他是学生成长的“守护酶”
易国强的课堂从不局限于课本。他常说,生物是一门“活”的学科,知识要从生活中来,到生命中去。他擅长用生活案例解释抽象概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学生们评价,易老师的课堂是“知识生成之地、思维活跃之所”。因为一遇难点,他总能巧妙预设情境,引导学生逐步观察、推理、总结;他尤其注重实验,强调“亲眼所见才能真懂”,带领学生在动手与观察中自主构建知识。
“我主张不占用学生过多时间,但要让他们学得扎实。我会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帮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理解透彻、融会贯通。”易国强说。
课堂之外,易国强也是学生信任的“自己人”。
从1998年走上工作岗位,易国强已经当了20年的班主任,且常年担任学校中层管理职务。严格却不失亲和,是他一贯的风格——
学生拿他的照片做表情包,他看了也不生气;学校元旦晚会上,他参演过学生的小品,也走过模特步,笑得比谁都开心;毕业多年的学生回浏阳来看他,他亲自下厨,请大家吃一顿家常饭;还有学生结婚,特意请他做证婚人。
多年前,他班上有个叫小凯的学生,成绩优秀,但高考发挥不太理想,填完志愿便回了东乡家中。易国强在复查志愿填报时发现——小凯的条件完全符合提前批录取要求,他却忽视了提前批志愿的填报。他立即打电话叫小凯返校。幸运的是,小凯最终被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录取,如今已成为深圳的一名民警。
几年后,易国强和家人去深圳旅行,刚出高铁站,他就看见一群早已等候在此的年轻人——都是他教过的学生,小凯也在其中,“易老师,我们听说您来了,说什么都得聚一聚!”
易国强说,那一刻,他特别感动,眼眶发热:“学生记得你,就是老师最大的幸福。”
专业路上,他是不断“进化”的点灯人
学生们都喜欢易国强上的课,他执教班级的成绩常年名列前茅,学生满意率多次达100%。他不仅课教得好,还曾担任过两届生物奥赛教练:2013年,他指导的三名学生都荣获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一等奖;2017年,他被评为第七届全国中学生基础学科创新能力大赛“优秀辅导教师”。
荣誉背后,是易国强在教学和管理的双轨道上,从未停止自我“进化”。他深知,教育者唯有不断学习,才能持续点亮他人。
他珍惜每一次进修机会,多年来先后参加国家级、省市级各类教师培训十余次,从班主任工作创新到生物学科教学、从新高考改革到智慧课堂设计,他始终紧跟教育前沿。
作为学科带头人,他尤其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袁玲、张丽华、邱冬冬等年轻老师都是他“师徒结对”的弟子。易国强带着他们听课、评课、研课,倾囊相授。如今,这些老师都已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
2021年起,他多次赴江西、安徽、广西等地开展专题讲座,推广新高考改革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经验;2024年,被聘为浏阳一中教育共同体青年教师联合会导师。
在今年秋季新学期首次教师会上,作为学校教务科长的易国强提出:“坚持立德树人、以人为本,求真求实、善作善为、做细做精、日进月新。”这既是他对团队的要求,也是他自己27年教育路的真实写照。
“陪着树苗长大,看着花朵盛开,就是一种幸福。”27年的光阴,易国强专注地做着一件事: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陪伴他们走过青春重要的一段路。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