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形村山水环绕的自然环境,为鸭群提供了绝佳的生长环境,孕育出高品质达浒鸭。
文/图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刘孟娟彭红霞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当热浪席卷大地,小暑节气如约而至,盛夏正式开始。
小暑前后,民间有着诸多独特的习俗与讲究,其中饮食方面尤为值得关注。《本草纲目》中记载:“鸭肉主大补虚劳,最消毒热,利小便,除水肿,消胀满。”在湿热渐盛的小暑,食用性凉的鸭肉,既能滋阴养胃、利水消肿,又可缓解暑热带来的不适,为身体补充必要的营养,是顺应时节的养生佳肴。
在达浒镇象形村,53岁的王云清养殖的2000只鸭子,在山环水绕的自然秘境中茁壮成长,成为乡间夏日里灵动的景致,更孕育出达浒鸭肉特有的鲜甜肥美。
自然山水养出品质鸭
沿着象形村的田间小路前行,路边水渠清澈见底、潺潺流水触手清凉,驱散了小暑的燥热,路的尽头,群山如黛,一条小河镶嵌在山林间,王云清的鸭舍就坐落在这片山水旁。上游板贝水库的水流奔涌而下,使得这里比别处更显清凉,为鸭群提供了绝佳的自然生长环境。
王云清制作的皮蛋因高品质好口碑,销量十分可观。
王云清是十里八方有名的“鸭司令”。每天清晨,他便和妻子鲁小春一道,将鸭舍里的2000只鸭子赶到小河边。鸭群欢快地扑入水中,或嬉戏打闹,或低头觅食,平静的河面瞬间热闹起来,洋溢着蓬勃生机。
“水是鸭子的生命之源,决定了鸭肉的品质。”王云清说,“咱们这的水是流动的活水,纯净无污染,鸭子喝着这样的水,吃着河里的水草,运动得多,肉质自然就好。”
优越的生长环境和充足的运动量,造就了鸭子紧实的口感和鲜美的风味,无论是清蒸、红烧还是煲汤,都能让人品尝到最纯粹的鸭肉香。
养殖过程中,王云清秉持着绿色、天然的理念,他选用天然饲料,搭配着五谷杂粮和本地新鲜的水草来喂养鸭子。“这样才能保证鸭子健康,养出好品质。”王云清介绍。
两代匠心守住口碑鸭
从15岁开始,王云清便跟着父亲王茂才学习养鸭,这一干就是38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养鸭不仅是一份工作、一门营生,更是两代人的传承与坚守。
初学养鸭时,王云清天不亮就得起床,赶鸭、喂食、清理鸭舍,一天下来腰酸背痛。父亲常对他说:“养鸭要用心,得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父亲在鸭子饮食、护理等环节上的严谨影响着王云清。经过多年经验积累,他对鸭子习性了如指掌,能敏锐察觉鸭群的细微变化并及时照料。正是这份坚守,让养殖规模从父辈的150只拓展到现在的2000只。
王云清坚持只卖2年以上的老鸭。“老鸭的肉质更加紧实,营养价值高,用来煲汤,既鲜美又滋补。”王云清说,尽管老鸭的养殖周期长,成本高,但为了保证品质,他始终坚守着这一标准。
从养鸭开始,王云清就尝试着做咸蛋和皮蛋。通过不断地摸索与实践,他总结出一套独门的配方和技巧。咸蛋用黄泥混着烧开的水、自家酿的白酒和盐等精心腌制;皮蛋则用黄泥拌茶叶水、白酒等调料,外面裹一层皮蛋粉。“现在这个季节,需要腌制25天以上才能达到最佳风味。”他介绍,经过时间沉淀的咸蛋,蛋黄油润起沙,红亮诱人;皮蛋蛋白呈琥珀色,松枝状花纹清晰,蛋黄溏心层次分明。
周边镇村的乡亲,一听摩托车声伴着卖咸蛋和皮蛋的吆喝,就知是王云清来了。他的咸蛋和皮蛋成了口碑货,老顾客众多,每逢端午等节假日便供不应求。“大家信任我,就是最大认可。”王云清笑着说,会坚持用最好的原料和工艺制作,不辜负这份信任。
电商快车带“飞”山间鸭
小暑节气,王云清家的鸭子正值销售旺季,不仅线下渠道生意红火,围山公社的直播间里,这些山间鲜味更是成了抢手货。“每隔一天就得让他们送货,一次10到15只,多的时候一次得送30只。”围山公社总经理陈方笑着说,王云清家的鸭子凭借鲜美的口感圈粉无数,回购率很高,咸蛋和皮蛋也因品质稳定,销量十分可观。
去年5月,围山公社通过小程序网店和线下实体店,为王云清的生态鸭打开了全新销售渠道。今年,直播间更是让销量节节攀升,产品线上详情页面,“农家散养绿色生态”的鸭子好评不断:“肉香浓郁,新鲜干净”“真是美味,还会回购”如今,王云清的鸭子不仅搭乘电商快车畅销长株潭,还“飞”进了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的餐桌,成为“优品浏东”的又一爆款产品。
“互联网真是太神奇了,把‘土宝贝’变成了‘香饽饽’!”王云清兴奋地说,“没想到我们的鸭子还能走出大山,卖到全国。”
去年,围山公社助力王云清售出近1000只鸭子,“有了这个稳定的销售渠道,养鸭卖鸭的底气更足了。”王云清说,这份突破地域的成功,不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更坚定了他深耕品质、做好养鸭事业的决心。“一定要把这份山里的好味道坚持下去。”
“像王师傅这样用心做好产品的农户,正是我们最珍视的合作伙伴。”陈方表示,“围山公社搭建平台,帮助王师傅的优质鸭货‘飞’出大山、走向全国,而王师傅几十年如一日对品质的坚持,也为我们平台赢得了良好口碑,这种彼此信任、共同成长的关系,让助农更有价值、也更有温度、更有前景。”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