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庆湘(中)在稻蛙共养基地与工作人员交流黑斑蛙生长情况。受访者供图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莫瑜
7月7日,走进枨冲镇才常村三号稻蛙共养基地,提质改造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庆湘正在仔细查看改造好的纱网、供水系统等。“基础设施得跟上发展需求,基地扩建后,产量和效益都会提升。”望着旁边即将开工的扩建区域,陈庆湘信心满满。
漫步才常村,沥青路平整干净,路旁绿植摇曳,农房错落有致,远处稻田连片,很难想象这里曾是省级贫困村。从“落后村”到“湖南省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村”的蝶变,离不开陈庆湘和村党总支多年的实干与坚守。
“链”上发力
增产增效,让产业筋骨更强壮
走进稻蛙共养基地的核心区,拨开稻丛,健壮的黑斑蛙或潜游于水中,或跃上田埂,“呱呱”声此起彼伏。这片“稻在田中长,蛙在稻间叫”的立体生态田,正是才常村的致富“金钥匙”。2019年,在驻村帮扶工作队的支持下,陈庆湘带领村党总支探索“支部领办、农户参与、村企合作”模式,发展稻蛙生态养殖。经过几年培育,已初步形成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
“三号基地将扩建50亩,月底动工。”陈庆湘指着三号基地旁的田地介绍,基地设施陈旧,计划借扩建的契机同步实施提质改造,扩建后基地面积将达90亩,预计几个基地的黑斑蛙年产量将从去年的30万斤提升到40万斤。
除了增产增效,陈庆湘还着力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鲜活黑斑蛙价格波动大,去年行情不太理想。”陈庆湘介绍,去年村里投资40多万元建起了黑斑蛙分拣中心,今年收成季能对蛙进行分级,按大小、雌雄等进行分类,并开发蛙油提取等深加工产品,提高收益。
更令陈庆湘期待的是后盾单位长沙市交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支持的农旅融合项目——通过“蛙”引路,将发展研学项目,推出钓蛙体验、特色蛙宴、田园课堂等特色内容。为拓宽销路,近日长沙市交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驻才常村工作队还创新推出了暑期“蛙鲜到家”服务,市民扫码即可订购新鲜的黑斑蛙,由驻村队员送货上门。
“把产业链拉长,把游客引进来,村集体经济才能活水长流。”驻村第一书记覃文俊对这一发展思路深表赞同。
实干惠民
让村民腰包更鼓、家园更美
产业项目是带动村民就业增收的主阵地。陈庆湘介绍,村上的黑斑蛙产业配套项目被纳入浏阳市2025年第一批以工代赈中央投资计划,“项目优先保障脱贫户、易地搬迁群众等低收入群体就业,半年多吸纳了本村及周边百余人务工,发放劳务报酬60多万元。”58岁的脱贫户谭端正是受益者之一。2022年之前还是个黑斑蛙养殖“小白”的他,加入村集体经济项目后经培训上岗,已成为基地的优秀职工,“家门口就能挣钱,还不耽误照顾家里!”从“门外汉”到养殖能手,谭端正的蜕变印证了产业富民的实际成效。
产业发展的落脚点是让村民得实惠,这是陈庆湘和村“两委”始终坚持的原则。
黑斑蛙养殖助力村集体经济增收的同时,才常村持续推进民生改善项目,近几年先后完成曲尺湾、千谷仓等美丽屋场建设,浏阳河长乐段河堤修葺加固,实施道路“白改黑”,村容村貌显著提升,村民的幸福感看得见、摸得着。
如今,站在蛙田边,陈庆湘望向远方葱郁的田野,话语朴实而坚定:“村上会继续整合资源,把产业路子拓得更宽,让集体的‘蛋糕’越做越大,分到每个乡亲手里的那份越来越多。”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