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举行大学生创业招商沙龙
奔浏向新 青创未来
7月18日晚,“文化回浏·只此淮川”浏阳河文化产业园大学生创业招商沙龙举行。记者徐旻
浏阳日报讯(记者徐旻通讯员李荣珍)夏夜的浏阳河畔,青春与梦想在此碰撞。7月18日晚,思邈公园前坪广场灯光摇曳、乐声悠扬,“文化回浏·只此淮川”浏阳河文化产业园大学生创业招商沙龙在此举行。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园区企业代表、大学生创业者以及“燕归巢”暑期实践项目的学子们齐聚一堂,通过沉浸式参观、政策解读、交流分享、音乐社交,共同编织着属于浏阳的青年创业新图景。
当晚,思邈公园前坪广场被暖黄色的灯光与缤纷气球装点得格外生动,“燕归巢”暑期实践的大学生们三五一桌,伴着民谣乐队的现场弹唱,畅聊着创业梦想。
签名墙上,“美丽浏阳,奔‘浏’不息”“一河诗画,满城烟花,我爱浏阳”……关于“浏阳印象”的关键词句层层叠叠,记录下年轻人对这座城市的感知。来自武汉大学中国之治项目实践队的学生马静茹写下“奔流不息,浏阳是一座会发光的城市”,她兴奋地说:“浏阳对大学生真的太友好了!这里的政策很贴心。”
这场沙龙不仅是青春的聚会,更是创业力量的碰撞与交融。在聚光灯下,首批意向入驻浏阳河文化产业园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企业代表、大学生创业代表上台分享。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的浏阳学子谭日康带着他的“集礼校园文创”项目亮相。今年6月毕业后,他响应“奔浏计划”,在园区支持下创立集礼文化科技公司,短短一个多月营收突破10万元,对接近百家工厂,服务上万名学子,获8项外观设计专利。“‘浏’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谭日康用这句话诠释创业心态,“产业园像浏阳河水一样滋养着创业者,从注册公司到渠道对接,每一步都很稳妥。”
跨界融合焰火舞台剧《伏火记》项目代表熊思语与同行热情交流。该项目融合了轻喜剧、地方戏曲与科技特效,以“沉浸式+互动”的形式给观众带来了全新体验。项目发起人之一杨永康,这位19岁的爱尔兰都柏林圣三一学院大二学生,正是被浏阳的焰火所吸引而来此投资创业。“项目刚起步时,我在市民之家的大学生创业服务专窗就享受到了专人一对一全程跟踪服务,他们还为我建立了详细的创业档案。”杨永康对此深有感触,“这种细致的关怀让我倍感踏实。”
90后益阳女孩魏思创办的希尔梵认证检测有限公司浏阳分公司也选择扎根园区。“产业园‘上下楼就是上下游’的理念太打动人了!”她介绍,公司主要从事专业技术服务、质量和安全认证、企业管理咨询服务等业务,在烟花产业中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入驻仅一年半,客户就从0增至200多家,“在浏阳,产业链上的伙伴能携手同行、抱团腾飞。”
新闻观察
政策沃土+硬核基地,让梦想“拎包入驻”
青年创业者与这座城市“双向奔赴”的底气,源自浏阳厚植的创业沃土。今年3月,浏阳重磅推出《支持大学生创业二十条》,从场地免租、住房补贴到贷款贴息、赛事激励等,为青年创业注入澎湃动能。
作为政策落地的标杆载体,浏阳河文化产业园不仅精心制定和实施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奔浏计划”,更携手淮川街道与湖南投资集团,依托财富大厦及附属街区打造了逾2万平方米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聚焦烟花产业链与新兴领域,打造垂直孵化生态,目前已吸引了创意焰火燃放贸易、烟花数字化平台、安全智能花炮零售店、花炮文化品牌策划等20余个企业和大学生创业项目意向入驻。
“目前一期5000平方米办公空间已被预订一空!”园区负责人李丽莎介绍,“基地预计将于7月底正式投入使用,我们将强化‘上下楼就是上下游、产业园就是产业链’的发展模式,全力将浏阳河文化产业园打造成文化产业集聚区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潮流地,欢迎更多大学生创业者奔赴浏阳。”
正如一位创业者在签名墙上所写的:“在浏阳,创业不是孤勇者的征程,而是一群人与一座发光城市的浪漫共舞。”这场夏夜沙龙播下的种子,正静待破土成林。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