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盛镇燕舞洲村,张兰桂正在和村上工作人员交流党建相关工作。刘珂摄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袁安
在广东省佛山市的棉纱市场里,不时能看到一个操着湖南口音的人穿梭其间。他叫张兰桂,不仅是纺织品生意的行家里手,也是北盛镇20多名在佛流动党员的“大家长”。
作为北盛镇佛山流动党支部书记,张兰桂团结浏阳籍流动党员,既扎根佛山服务当地,又情系桑梓反哺家乡,用实际行动诠释“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心”的党员本色。
扎根佛山,为流动党员筑起“组织港湾”
上世纪90年代,北盛镇纺织产业因市场变迁遭遇转型阵痛,数百名从业者南下佛山寻找出路,张兰桂便是其中之一。“当时棉纱市场整体外迁,党员们也像散落的珠子,找不到组织。”他回忆。
为解决流动党员“去向难掌握、活动难开展、作用难发挥”的痛点,2006年,在镇党委的支持下,北盛镇佛山流动党支部依托浏阳佛山棉纱商会正式成立,首创了“流动党支部建在商会上”的基层党建新模式。
“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党员流动性大、组织生活不规范等问题依然存在。”为进一步提升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让流动党员有“家”更有“为”,2013年,张兰桂当选党支部书记后,经常利用微信群组织线上学习,结合节假日返乡开展集训,积极带领党员参加党组织的各项活动。每当收到浏阳寄送的“红色学习礼包”,他总是第一时间将其中的理论读本等资料分发给支部党员,并组织集中学习。
张兰桂还积极丰富党课内容,邀请佛山市委党校教授、北盛镇党建专干为支部党员讲授党课,增强学习实效性。
在支部办公楼里,一面面鲜红的锦旗见证了他们的扎实足迹——在张兰桂的带领下,北盛镇佛山流动党支部与当地村(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流动党员们积极参与当地基层治理,做到了“异地安家、双向服务”。
反哺家乡,党建引领架起“连心桥梁”
“流动的是脚步,不变的是初心。党员走到哪里,服务就延伸到哪里。”这是流动支部的理念,也是张兰桂的行动指南。尽管身在佛山,但他始终心系家乡发展。
这些年来,张兰桂以支部为纽带,通过“传帮带”不断壮大棉纱产业规模,以党建引领助推行业发展。目前,佛山张槎街道辖区有上千名北盛人从事棉纱贸易,“北盛籍”商户企业市场年总产值约15亿元。
依托商会人脉优势,张兰桂还带领支部党员多次引荐佛山企业到浏阳考察,促成了迷你玻璃、景河铝业等10余个项目落地,总投资近7亿元。
不仅如此,他还带领支部党员连续多年牵头开展北盛“微爱心”活动。2020年,更是联动1314名爱心人士募捐40余万元,用于道路援建、走访慰问。
北盛到佛山,相隔700公里,但张兰桂每年都会驱车回乡述职。在他的带领下,北盛镇佛山流动党支部也成为“‘浏’动加油站”的实践样本,写入了浏阳党建工作的管理制度。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