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北大教授陈平原做客浏阳,畅谈读书“三福”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2024-09-20 11:04:25
微浏阳
—分享—

08版书香浏阳-1.jpg

陈平原为现场读者带来《休闲、读书与读博》主题讲座。市图书馆供图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欧阳稳江

“有工夫读书,谓之福。有力量济人,谓之福。有学问著述,谓之福。”这是清朝诗人张潮在《幽梦影》中关于读书的“三福”观点。作为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和著名学者,对普通人的阅读会有哪些建议?

9月14日,由浏阳市委宣传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市文旅广体局、市文联主办,市图书馆、浏阳市谭嗣同文化研究会承办的“我们的节日·中秋”浏阳文旅大讲堂(2024年第5期)讲座在湘赣边(浏阳)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二楼报告厅举行。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陈平原教授为现场300余位读者带来《休闲、读书与读博》主题讲座。

讲座一开场,陈平原就以古人的话抛出了读书的话题。同时,他也直接结合自己的经历来阐释读书为什么是一种福气——

开卷有益

培养阅读自觉,提升阅读维度

“自家体会,文火煲汤”

在陈平原看来,读书是自己的事,别人的经验只供参考,无法复制。那么他读书的诀窍在哪里?

陈平原借用王若虚《滹南遗老集》卷中的一句妙语给出了答案:“大体则有,定体则无。”随后,他从“读书、读图与读博”三者的互动中,呈现阅读的立场、边界、技艺以及趣味,最后落实到读书的宗旨及效应。

08版书香浏阳-4.jpg

台下,读者正在聚精会神听讲并认真记笔记。市图书馆供图

在专业化的趋向之下,普通民众读书要有所收获,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陈平原写过《书里书外》《读书的“风景”》《读书是件好玩的事》等书来阐述“读书三策”。他希望,既能洞幽烛微,又必须举重若轻,将“读书”这件事的里里外外、上上下下说得比较透彻且有趣。

而落实到所读书目的范围,大体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读没有实际功用的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第二,关注跟今人生活联系紧密的现当代文学;第三,所有的阅读都必须以自己的生活体验做底色,这样才不至于读死书。

聊及读书的维度,陈平原建议:一是提倡经典;二是建立自己的阅读趣味;三是多读无用的书。“将人生忧患与书本知识相勾连”“请读无用之书”“自家体会,文火煲汤”……陈平原表示,读书不仅是一种个人行为,也是一种社会现象,还是人类文明史上一道值得流连的风景。每个人都要做好自己的定位,并且要真正落到实际行动中去,才能做到开卷有益。

作为一个常年浸润在书中的学者,陈平原的藏书十分丰富,他开玩笑地“抱怨”自己的书太多了,这也是一种幸福的烦恼。但是无论如何,读书是自己的事,阅读自觉性对于每个人而言都很重要。

理想阅读

读书、读图、读博

“致广大而尽精微”

“2020年12月,深圳首家南山书房·平原轩在百度国际大厦建成,书房面积170平方米,设有沉浸式阅读座位21席,休闲阅读座位27席,收录包括捐赠的图书150册、编著510册,配备古今中外文史及艺术图书5000册……”一个地方如何打造书香城市?陈平原以深圳的南山书房创建为例,表示在这个“休闲时代”来临之时,“书香社会”的打造是刻不容缓也是任重道远的事。

活到老学到老,也是每个文明社会公民的必修课。那么,大众如何在“休闲时代”“挽救阅读”?

08版书香浏阳-3.jpg

陈平原现场与读者互动交流。市图书馆供图

“读博,当然不是指攻读博士学位,而是阅读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陈平原给出的答案是:不仅要读书而且读图,更要学会“读博”。

至于为什么要读图?作为现代文学研究者,陈平原最初的“读图”,深受鲁迅、郑振铎、阿英等前辈的影响。他认为,好的图文书,能同时凸显文字美感、深化图像意义、提升作者立意,三者缺一不可。真正意义上的“读图”,可以探寻到许多丰富的历史细节,使人受益匪浅。

那“读博”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和“读图”稍有不同,博物馆、美术馆等收藏的不仅仅是历史记忆和人类知识,更收藏着一代代文人、学者、艺术家的趣味与心情。阅读视角的改变,也必然带来不一样的效果:知识在田野,知识在山村,知识在大街口,更在博物馆。借助于展览,人们能够了解已经消逝的历史场景,以及人类日常生活的连续的变化。

“读书必须兼及虚实、图文、雅俗,博物馆是其中重要的一环。”陈平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了“读博”的重要性,而且他提醒读者要“做好功课”再去“读博”。

“阅读须兼及新旧——这里说的,既是边界,也是技艺,还是心情。有古老而醇厚的‘读书’打底子,有百变金刚的‘读图’为侧翼,再加上眼下正方兴未艾的‘读博’,三者互为支撑,相互激荡,如此‘致广大而尽精微’,方才是‘阅读’的理想状态。”他希望浏阳的读者们能够“闻窗外事,读圣贤书”,如此保持生命的张力与韧性,那就不仅仅是“知识”,而属于读书人梦寐以求的“智慧”了。

人物简介

陈平原,广东潮州人,文学博士,现为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2008—2012年任北大中文系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第七届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评议组成员,曾被国家教委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获教育部颁发的第一、第二、第三、第五、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以及第四届王瑶学术奖著作奖、第四届思勉原创奖、第十四届文津图书奖等。先后出版《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千古文人侠客梦》《中国散文小说史》《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作为学科的文学史》《大学何为》《抗战烽火中的中国大学》《作为一种思想操练的五四》《左图右史与西学东渐》《想象都市》《记忆北京》《现代中国的述学文体》等著作三十余种。

相关新闻

“谭嗣同与梁启超的交往”交流座谈会在浏举行

浏阳日报讯(记者欧阳稳江)9月15日,由谭嗣同纪念馆、浏阳市谭嗣同文化研究会共同主办的纪念谭嗣同殉难126周年“谭嗣同与梁启超的交往”交流座谈会在谭烈士专祠举行。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陈平原,著名学者、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夏晓虹一行与市谭嗣同故居纪念馆工作人员、市谭嗣同文化研究会理事代表等20余人进行了座谈。

今年9月28日,是我国戊戌变法运动启蒙思想家、杰出的爱国主义者谭嗣同殉难126周年纪念日。座谈会上,多年来致力于研究梁启超的夏晓虹教授就谭嗣同与梁启超不同时期的交往以及彼此思想上的影响等进行了剖析,并和与会人员进行了交流。

主办方相关负责人表示,举办交流座谈会既是对谭嗣同一种深切的纪念与缅怀,更是一种激励与学习:学习他矢志报国、舍身取义的爱国精神,学习他探索真理、追求进步的科学精神,更应该学习他勇于担当、敢于变革的创新精神。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浏阳日报-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