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七旬夫妻立下“环保遗嘱”,双双签下遗体捐献志愿书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2024-09-20 11:02:15
微浏阳
—分享—

05版创文-5.jpg

张运和、刘放辉夫妇。记者张玲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张玲实习生毛婧妍

有人眼中的爱情是“生同衾,死同穴”,但在“环保夫妻”张运和、刘放辉眼里,他们的爱情是活着的时候一起携手保护环境;如果生命终结了,便一起回到大自然的怀抱。

结婚四十多年的张运和、刘放辉夫妇,并肩践行环保志愿服务已近40年。今年,他们又一起写下了一份“环保遗嘱”。

05版创文-4.jpg

张运和投身环保事业39年,始终奉献着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受访者供图

以下是张运和的自述:我叫张运和,今年71岁,我的妻子名叫刘放辉。今年4月,我们向家人公布了“七不遗嘱”,随后在长沙市红十字会志愿服务队的见证下,一同签订了《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表》。

七不遗嘱为:不留骨灰、不对外声张、不搞遗体告别、不开追悼会、不响鞭炮、不办酒席、不收礼。

有的朋友表示不理解,有的亲戚更是直接反对。我告诉朋友们,这是我和妻子深思熟虑后的决定,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执行。

为什么要选择公布,一是担忧年纪大了,有可能忘记这回事;二是现在不说,百年之后走了,没有知会亲戚朋友,所有的压力都会给到女儿身上。

在签署《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表》后,我们打印了副本,出门时随身携带。我是这么想的,如果真的出个什么意外,警察或者医生看到了,也能够第一时间联系红十字会。才能不耽误器官捐献这件要事。

有朋友问我们,这样做会不会有些不吉利?我觉得不会。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个先来,这是自然规律,不是玄学,并非不说、不提、不声张,意外就能避开,也不是提了、说了、声张了,意外就可能来。

其实我的思想比较超前,我20年前就留下遗嘱,说“不留骨灰”。那时我的想法是,将骨灰埋在树下吧,既简单又环保。不然人要留着骨灰做什么?就算自己的孩子、以后的孙子能够睹物思人,那曾孙辈呢?曾曾孙辈呢?你要让以后的孩子怎么处理?

真正的念想在心中、在脑中,与外在的形式无关。

就说我已故的父母。六年前,父母改坟的时候,家人想遵照老一辈传统,修坟、造坟。我不肯,本着“不见黄土不见水泥”的原则,建议将坟地周边做成绿化,用来栽花、栽树,其余的种植麦冬、草皮。世俗认为的“孝”是修一座很大的水泥坟,我认为不是,自然界应该留给花草树木,人也是,从自然界中来,再回到自然的怀抱中。

原本想着,百年之后,将自己的骨灰埋在父母坟旁的树下,回到父母身边。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捐献器官在我们身边屡见不鲜。我一想,是啊!器官捐献,不仅超前还特别公益、大爱呢!于是我也对女儿说,百年之后,我愿意捐献器官。

妻子在我的影响下,和我一同签订器官捐献书。

自1985年起,我便致力于倡导并践行环保事业。总觉得任何人,都没有权利浪费这个世界的资源,哪怕你的坟头多一块水泥,都会让这个世界能利用的土地少了一块,越是大肆修坟,越是逝者和生者在争资源,是破坏后来人生存空间的行为。

妻子始终如一地支持我,她愿意与我并肩,将环保与大爱精神贯彻始终。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我们还交代女儿,后事不要对外声张、不搞遗体告别、不开追悼会、不响鞭炮、不办酒席、不收礼。这是我能想到的,百年后留给后世的最后的一点作为吧。

人物故事

志愿服务39年,致力让环保意识深入人心

张运和是市农业农村局退休干部,从1985年就开始投身环保志愿服务。过去39年,他见证着青山绿水的回归,更以身作则地推动着环保事业的发展,奉献着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第一次践行环保,是39年前,从对女儿的一个‘承诺’开始。”张运和老人回忆起那个不一样的夏天。

1985年,张运和带着家人回乡下老家,和女儿去门前的碧水河捉鱼捞虾,然而眼前的景象让他大失所望:曾经清澈见底的河流再看不到小虾米,大鱼翻起了肚白、小鱼不见了踪影。这一幕深深刺痛了张运和,让他意识到保护环境的迫切。

“我对女儿说,爸爸带你捉鱼捞虾的承诺完成不了了,但这一天肯定会重现。”这一份承诺,成为张运和投身环保事业的初衷。他不愿意坐在办公室,转而四处奔波巡查,制止各类破坏生态环保的行为,并耐心地进行环保宣传和教育。

只要是与环保有关的,如河流保护、土地保护、空气保护、环境保护等等都纳入了张运和的宣讲中。不完全统计,过去30多年里,他义务宣讲超过1200堂课,还加入了绿色潇湘生环保等公益组织,成为长沙市“五老”金牌讲师团讲师、长沙市首批两型公益讲师、长沙市“拒塑节能”代言人等。他不遗余力践行环保志愿服务,推动环保理念深入人心。

在环保路上,张运和夫妻身体力行,成为社区环保典范。他们买菜、买东西通常以竹篮、篾篮代替塑料袋;家里从不用一次性用品,在外出差住旅馆也会带着筷子、牙刷;他们积极倡导并参与“光盘行动”,避免浪费;坚持垃圾分类,让有用的资源重新回收……

退休后,两老依旧会去巡河。2017年,张运和担任了社区“民间河长”。实际上,这30多年来他一直在维护河道环境。从三水厂取水处至大粟坪电站,浏阳河城区段的每一寸水域都见证了他无数次的巡河身影。

张运和老人感叹,随着环保政策的深入实施,社会各界纷纷响应,环保的力量越来越大。乡镇的田野间,少了捕捉青蛙的身影;城市的街道上,乱丢垃圾的现象几乎绝迹;人们都在自发地加入环保行列中来。

“每当有人因为我的努力而加入环保事业中,我就感到无比自豪和幸福。”张运和的脸上扬起了笑容。如今,他的“七不遗嘱”也在网上引发了社会广泛的共鸣,让更多人开始思考并行动起来。

回首这39年的环保之路,张运和老人见证着人们环保的觉醒与美好环境的回归。他深知,这些成果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与付出。而他还将继续在这条绿色之路前行,以自己的行动,影响和激励更多人共同守护这片蓝天碧水、绿水青山。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浏阳日报-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