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浏阳青年艺术家两件作品同时登上国展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2024-07-25 10:39:54
微浏阳
—分享—

以刀为笔,演绎“枝繁叶茂”;精雕细刻,诠释“经世致用”

04、05版浏阳河文化-3.jpg

《经世致用》

近日,中国美术家协会官方网站先后公布了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国画,水彩、粉画,雕塑,壁画等多个展区复评结果。浏阳市美术家协会入展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作品共有三人四件,分别是潘梦莎的水彩画作品《乘风破浪》,邓天赐的中国画《峥嵘岁月》,冯义莹的雕塑《枝繁叶茂》和壁画《经世致用》。

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是中国规模最大、参与范围最广、作品种类最多、最具影响力和权威性的国家级综合性美术大展,自1957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13届,对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欧阳稳江实习生周淑婷

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主办的“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雕塑作品展”和“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壁画作品展”分别在浙江省美术馆和郑州美术馆(新馆)开幕,浏阳青年艺术家冯义莹的雕塑作品《枝繁叶茂》和壁画作品《经世致用》入展。

“这两件作品能同时入展我感到很幸运。作为创作者,以最平实的视角去观照现实,作品之‘相’各不相同,但考验的都是时代的艺术表达,以及作为艺术家独立人格的思想呈现。”冯义莹一直怀揣对艺术的“真”情感,用自己的坚持守住了追求的艺术本心,用所热爱的艺术表达着对世界的理解与情感。

好事成双

两件作品同时入国展

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浓荫匝地,枝头分别镶嵌着四幅“全家福”。1979年、1995年、2009年、2023年,时间由远及近,“全家福”中的家庭人口越来越多。照片中的房子也从简陋的土房子过渡到敞亮的大瓦房、气派的小洋楼,再到豪华的大别墅,人物服饰从粗缯大布变得越来越精美得体。最重要的是,“全家福”中每个人的精神面貌也随着时间的推进变得愈发明亮美好。

而在“全家福”的反面,不同时期的房子背后是交通工具的变迁:1979年,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象征着出行只能靠双腿;1995年,一辆崭新的自行车停靠在院墙外面,寓意着主人出门可以借助交通工具了;2009年,一辆洋气的摩托车意味着生活开始有了质的提升;2023年,大树底下并排停着两辆汽车,一眼便可以看出这个家庭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04、05版浏阳河文化-4.jpg

《枝繁叶茂》(正面)

这件名为《枝繁叶茂》的雕塑作品便是冯义莹此次入展的作品,其巧妙运用了阶梯式的构图,讲述了一个农村家庭从1979年到2023年的变迁,采用了“圆雕—高浮雕—浅浮雕”逐渐递进的形式来表现各时间节点。在表现手法上,作品从个人生活的变迁入手,通过雕塑颜色饱和度的递进,折射出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国家发展的进程和成就。

“这幅作品起到一个管中窥豹的效果,除了反映时代变迁,更体现出‘以小家之情铸大国之爱’的情怀。”在聊及这件入展作品的巧妙构思,冯义莹笑言,作品其实是取材于自己的家庭。“枝繁叶茂离不开根深,真心期盼国富民强,老百姓的日子能越过越好。”

同《枝繁叶茂》取材于日常生活不一样,此次入展的壁画作品《经世致用》是一幅大气的历史题材作品。整幅作品以汹涌的潮水为造型元素贯穿整个画面,采用黑白两种颜色的材料拼接,象征性地表现这一跌宕起伏、思潮奔涌的时代,作品的视觉中心则是具有“实学思潮”的湖湘杰出代表人物王夫之与魏源。

04、05版浏阳河文化-5.jpg

《枝繁叶茂》(反面)

壁画结合线性的叙事手法,展现出一套完整的故事:王夫之幼时勤奋好学,跟随父兄在长沙岳麓书院学习;青年时期碧血丹心,积极参加反清起义;晚年忧国忧民,隐居于石船山,著书立传,并总结提炼出了“经世致用”学说的四大思想内核,开启了湖南“经世致用”文化的源头。画面随着时间过渡,经历清朝末年的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和庚子事变后,魏源等进步的思想家传承了王夫之“经世致用”的思想内核,以其为宗旨,提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变法主张;所著《海国图志》,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作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优秀知识分子代表,魏源对后来的戊戌变法、洋务运动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引起了解世界、向西方学习的新潮流……

“之所以要讲述这段历史,讲述这两个人的故事,不仅因为他们是湖湘文化的代言者,更是中国思想从传统转向近代的重要标志,意义十分重大。”对于入展作品《经世致用》的释义,冯义莹表示,世界瞬息万变,唯有坚守内心、勇毅前行才能在时代的洪流中立于不败之地。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冯义莹第一次参加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两件作品一同入展,如并蒂花一样绽放,在美术界引起不小的轰动。从小家到大家,从历史到未来,对于很多观展人而言,冯义莹的作品不仅是一场视觉上的享受,更是雕塑刀下描摹对象直抒胸臆的载体……

行而不辍

走出舒适区突破自我进行创作

有人说,雕塑是崇拜的图腾、偶像的象征;也有人说,雕塑是历史的遗存,是时光沉淀的见证。雕塑线条中的曲直、凹凸及其交织所产生的空间感,犹如一曲韵律优美的乐曲,让观赏者的心灵沉醉其中。

2007年,作品《和》入展中外艺术家联展,作品《游离》入展邓称文、冯义莹作品联展,作品《进》入展2007当代艺术展;2008年,作品《源》入展第一届月亮河雕塑艺术节展,《如履薄冰》——冯义莹雕塑作品展在北京开展,同年其作品入选2008韩国国际艺术博览会;2009年,其作品《思想>手感?》入选当代艺术邀请展;2013年,参加“段江华和他的学生”联展;2018年,作品《花果山》入选湖南当代公共艺术生态展,作品《在希望的田野上》“风流潇湘”中央美术学院湖南校友作品联展;2022年,浮雕壁画作品《经世致用》入选国展“2022中国壁画作品展”……从中央美院毕业后,冯义莹便在雕塑界崭露头角,作品接二连三入展、获奖,这不仅是他对美孜孜不倦的追求,亦是他追梦的见证。

1983年,冯义莹出生于沿溪镇一个普通的农家。热爱生活的父亲在劳作之余喜欢给村民画像,耳濡目染下,小小年纪的他也开始学着父亲的样子拿起了画笔。父亲鼓励冯义莹临摹国画,并在他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将他送去学素描。

对于农家孩子而言,学画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冯义莹遇到了数位良师:初中的时候,他跟随寻海涛老师学习,老师知道他家境不好,但看重他的天赋与努力,在未交学费的情况下仍倾尽全力教他。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初中毕业时候寻海涛老师直接带着他去报考中国美院附中。虽然结果不尽如人意,但也让冯义莹认识到,想要在艺术道路上有所突破,必须走出去。

一心想要实现梦想的冯义莹越挫越勇,他在父母的支持下考入长沙市美术学校(长沙市十八中)。在此,他有幸拜到著名画家段江华、刘鸣门下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2001年,冯义莹在专业考试上同时通过了中国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文化成绩同样优异的他,最终选择了心仪已久的中央美术学院作为梦想起飞之地。

2006年,冯义莹以优异的成绩从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其毕业作品《久鹏》获中央美术学院毕业生作品展一等奖以及全国雕塑优秀毕业生作品展学术奖。

一毕业,北京一画廊便与冯义莹签约五年,在为画廊工作五年后,他选择了解约并开始进行个人创业,有意识地创作属于自己的作品。2020年,冯义莹参与常德壁画墙的创作项目,由此也就有了此次入展的壁画作品《经世致用》;2023年9月,他花了大半年时间来创作雕塑作品《枝繁叶茂》……

“雕塑与绘画的最大不同就是雕塑具有空间性,它的社会性功能完全是自带的。艺术绝不是追名逐利的工具,而是抒情言志、安放灵魂的家园。雕塑作品可以有市场,也可以出售,但绝不能只为了市场和金钱而从事艺术,一定不能本末倒置。”对于主动选择走出舒适区,冯义莹给出了自己的解释。

时代的艺术表达,需要独立人格的思想呈现。一切艺术归根结底都是人的艺术,所以艺术是人格的一种反映和体现。对艺术创新创作来说,不仅需要独立思考,更需要自主选择方向,保持自己的兴趣,实现梦想。

作为青年艺术家,冯义莹希望能找到符合自己成长经历、生活经历、脾气秉性的艺术语言和艺术创作方式,并坚持在相应领域深耕,创作属于自己的艺术作品,达到“格物致知”和“知行合一”的境界。

个人简介

冯义莹,1983年出生于浏阳市沿溪镇,2001—2006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并进入雕塑系第一工作室,师从孙家钵、萧立教授。毕业作品《久鹏》获中央美术学院毕业生作品展一等奖,并获2006全国雕塑优秀毕业生作品展学术奖(金奖)。致力于雕塑创作及公共艺术研究、实践,其作品浮雕壁画作品《经世致用》曾入选国展“2022中国壁画作品展”,雕塑作品《枝繁叶茂》入选第十四届全国美展雕塑展,壁画作品《经世致用》入选第十四届全国美展壁画展等。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浏阳日报-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