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一位“90后”博士的破立之道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2025-07-04 10:39:20
微浏阳
—分享—

一位“90后”博士的破立之道

深耕原料药研发,“破旧立新”间推动医药产业创新发展

02版深度-3.jpg

王敬(中)与团队成员正在查看仪器检测结果。华纳药厂供图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刘孟娟通讯员向佳明

一粒小药丸看似普通,成分构成却十分复杂,其中发挥治疗作用的核心,在于所含活性成分——原料药。湖南华纳大药厂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纳药厂”)研究院副院长——1990年出生的王敬,正是原料药研发的专家。

2021年,王敬在获得中南大学化学博士学位后,放弃了前往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工作机会,选择加入浏阳企业华纳药厂。短短四年,他从一名研究员成长为研究院副院长,凭借专业与执着在原料药研发领域不断突破:主导完成了示踪剂等高附加值原料药的工艺开发、优化及产业化;推动数十个原料药仿制产品从实验室小试到验证生产……这些成果不仅有力推动了企业创新发展,更将学术论文中的化学方程式转化为治病救人的良药,让知识在产业实践中发挥更大价值。

破规

挑战“老工艺”,推动原料药实现商业化生产

2021年9月,初入公司的王敬迎来了在华纳药厂的首场“大考”。当时,公司一个研发团队在中试阶段制备间羟胺(一种血管活性药物,主要用于升高血压、改善休克状态)时遇到技术瓶颈,团队采用的是合作研发服务机构提供的技术方案,然而生产过程中杂质含量始终居高不下。

02版深度-4.jpg

实验室里,王敬专注进行化学实验操作,严谨把控实验流程。华纳药厂供图

“按照传统工艺,我们需要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分阶段完成反应。大家反复尝试,杂质含量就是降不下来,损耗很大。”参与该项目的一名成员回忆说。抱着探讨交流的心态,团队负责人找到了王敬这个新来的博士。

面对这个困扰团队多时的技术难题,王敬没有急于下结论。他深入研究发现,该工艺源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小剂量研发时损耗尚在合理范围内,一旦投入大批量生产就暴露出了明显缺陷,导致原材料损耗大幅增加。

“高温不仅会产生更多杂质和副产品,还会增加氢气需求量与能耗,增大间羟胺的纯化难度。”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和丰富经验,王敬大胆提出创新方案:在常温常压下完成关键反应步骤,完成第一阶段反应后直接进行样品检测提纯。经过反复试验,他的方案最终得到验证。

“调整后的实验方案让工艺变得简单可控、安全环保,而且大大降低了纯化难度,这正是推动产品产业化的关键。”王敬解释道。如今,这条改良后的间羟胺生产线已稳定运行,并于今年实现了商业化生产。

立新

死磕0.49个百分点,突破国际纯度瓶颈

临床检验中,有一种用于淋巴管造影的生物染料——示踪剂,其高纯度是确保检测准确性的关键。此前,国外规模化产品中,纯度长期卡在99.5%的关口,而为了达到这一标准,原料损耗率高达80%。

面对这一难题,王敬没有退缩,2022年12月,他带领团队扎进实验室,开启了攻关之旅。历经无数次尝试与失败,团队通过六次结晶工艺将纯度提升至99.85%,这已是不小的突破,团队一度很是振奋。

然而,公司在评审后从产业化可行性角度提出考量:六次结晶工艺在研发阶段可行,但扩大生产后,时间、能耗、设备及物料成本将大幅提高。

“能不能换条路?”王敬决定另辟蹊径,创新提出利用吸附材料的疏水作用进行提纯。这一思路在当时颇为大胆,因为这项技术此前主要应用于无机物除杂,在有机小分子纯化领域鲜有先例。

2023年5月,经过五个月的实验,结果远超预期——示踪剂纯度跃升至99.99%,损耗率则降至30%。

“感觉像在迷宫里找到了那扇隐藏的门。”回忆那一刻,王敬的言语中依然带着兴奋。这项利用疏水特性的创新纯化工艺,不仅打破了技术瓶颈,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其无害化的纯化过程更是大幅提升了环保性能,为产品后续开发扫清了关键技术障碍。

特写

厚植研发沃土,企业与人才双向奔赴

在示踪剂的纯化攻关中,公司给予了坚定支持:“你只管研发,设备、经费随时满足。”在这样掷地有声的承诺下,王敬团队才得以专注探索更优方案,成功攻克示踪剂的纯化技术。

这也是王敬选择华纳药厂的重要原因。入职面试时,公司董事长与王敬长谈,详细阐述了企业通过自主研发与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双轮驱动”,推动中国原料药企业转型升级的战略,这与王敬“将所学转化为攻坚力量、深耕医药产业化”的职业理想高度契合。

企业的承诺并非空谈。2024年,华纳药厂研发费用达1.58亿元,同比增长53.45%;目前共有研发人员428人,占公司总人数的34.57%。

企业清晰的战略定位与充足的资源投入,为科研人才搭建了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以王敬为代表的青年才俊则用技术突破反哺企业。当前,华纳药厂拥有近70个原料药品种,其中超50个已成功转“A”,可用于生产上市制剂。

在这样的创新沃土上,王敬的“四年三级跳”,成为企业与人才互相成就的缩影。“生物医药研发体系庞大,必须聚焦细分领域,引入兼具专业深度与产业理想的精兵,才能实现关键突破。”王敬表示,将继续深耕“华纳沃土”,不断提升专业能力,推动医药科技创新实现进阶发展。

记者手记

破立之间看见浏阳药企的创新脉动

采访王敬的过程,如同解码一粒药丸的诞生——看似微小的突破,实则是无数次“破规”与“立新”交织的成果,破的是对经验主义的盲从,立的是以专业逻辑重塑规则的创新胆识。

近日,在2025PDI医药研发·创新大会暨中国药品研发百强榜发布会上,华纳药厂凭借持续的科技创新和研发投入,荣登《2025中国化药研发实力排行榜》TOP100。这份荣誉背后,正是企业对“破立之道”的深度实践,破除“唯成本论”的短视,建立起“科学家本位”的科研创新体系,赋予人才挑战成规、探索未知的底气与空间。

华纳药厂与王敬“破立”共振,不仅是企业与人才的双向奔赴,也为中国药企的转型发展提供了借鉴。在全球医药产业变革浪潮下,唯有以破局者的姿态和创新者的智慧,才能在激烈竞争中抢占发展先机,向着更广阔的未来不断前行。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浏阳日报-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