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日报讯(记者张可夫)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支撑和源头活水。近日,长沙市农业农村局公示了6家2023年度乡村名匠工作室认定名单,浏阳4家上榜,在长沙地区数量独占鳌头。这4家工作室分别是王金山浏阳豆豉乡村名匠工作室、李忠国浏阳油纸伞乡村名匠工作室、彭长林传统特色食品制作工作室、梁长进浏阳夏布乡村名匠工作室,将获得补助资金5万元,用于工作室条件改善、人才培养等。
根据今年6月发布的《长沙市乡村名匠工作室认定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长沙市每年将评选认定不超过10家乡村名匠工作室。乡村名匠工作室是在长沙市乡村区域内,由经认定的乡村工匠领衔,以传承乡村特色产业技艺技能为重点的乡村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平台,依托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单位开展相关业务工作。
《办法》规定,乡村名匠工作室领衔人须取得中级、高级乡村工匠资格,在依托单位连续工作两年以上,且仍在生产一线从事技能工作,在技能传承方面具有丰富经验,且在全市行业领域内认可度较高、社会贡献较大。58岁的李忠国是达浒镇椒花新村有名的“老伞匠”,他在2016年创办了达浒镇达兴工艺品厂,将非遗工艺与现代手绘创意结合,让传统技艺焕发新生。不仅如此,他还无私传授制作技艺,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曾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去年工厂完成产值800余万元。“能够被认定为长沙市乡村名匠工作室,既是荣誉,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李忠国表示,将依托工作室不断探索实现非遗的创新发展,助力产业振兴。
文家市镇长林食品厂负责人彭长林18岁就跟随师父学做油饼,至今已有40余年,他坚持纯手工制作技艺,用最传统的味道承载着一方土地的红色文化和乡愁。“工厂的无尘车间不方便参观,我们通过成立工作室填补了这一空缺,今年接待了多批游客和学生前来体验油饼制作。”彭长林表示,将建好用活工作室平台,吸引更多的青年非遗传承人加入到队伍中来。
近年来,浏阳市大力实施人才强市“百千千万”工程,创新建立乡村振兴产业人才联盟,全方位引进、培养、用好乡村人才,推动产业人才向乡村振兴一线汇聚。目前,全市已认定长沙市现代农业产业领军人才、新型职业农民、乡村工匠1017人。“接下来,我们将切实做好乡村产业人才培育工作,为浏阳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注入更多人才动能。”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