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二十大光辉照耀在浏阳河上丨浏阳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结硕果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2023-05-09 09:45:21
微浏阳
—分享—

累计入市455宗,面积超9000亩,成交总价款15.49亿元

221212.jpg

图为永安镇星辰·尚东产业小镇项目,这里曾是全国单宗面积最大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项目,目前已拥有24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和相关配套设施,可入驻企业200余家。市自然资源局供图

今年4月11日,湖南省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座谈会在浏阳举行。全省各相关市州、试点县(市、区)自然资源系统相关负责人齐聚浏阳,学习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浏阳经验"。

这样一场大规模的学习研讨会,为何选在浏阳?作为全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33个试点县(市、区)之一、湖南省唯一的试点县(市),浏阳做出了怎样的成绩?一组数据或许可以说明--

截至目前,浏阳已累计完成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455宗、面积9313.59亩,成交总价款15.49亿元,受惠村集体经济组织190多个,农民获得收益4.8亿元,惠及农民约70万人次。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许雅兰

夯实基础

“五大行动”破解“两个难题”

时间的指针拨回2015年。2月份,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浏阳被确定为全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33个试点县(市、区)之一,是湖南省唯一的试点县(市)。次年9月,原国土资源部组织召开进一步统筹协调推进农村土地制度三项试点任务部署会议。

自此,浏阳正式启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

03版二十大-1.jpg

湖南护理学校浏阳校区。市自然资源局供图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打破了集体土地“不能用”“用不好”的制度坚冰,为广袤农村地区产业兴旺、农民增收带来了新渠道、新希望。但具体如何执行,放眼全国,可借鉴的经验案例寥寥无几。

无改革,不浏阳。浏阳,历来富有改革的传统和创新的土壤。肩负起试点工作后,浏阳迅速成立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以自然资源部门为牵头单位,多部门合力共同推进。

面对入市土地指标“数量少”、权属“认定难”这两大难题,浏阳决定组织开展深化统筹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五大行动: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一户多宅清理整治、增减挂钩、土地开发、确权登记。

为了解决入市项目选址合规性问题,浏阳将村庄规划提质和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有机结合,实现村庄规划全覆盖。尤其是2019年以来,浏阳创新实施“市镇同步、镇村一体”规划编制模式,同步推进市、镇国土空间规划和“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将规划管理延伸至农村,为农村土地利用定好了盘子、理清了路子。

为解决指标“数量少”问题,浏阳累计拆除“一户多宅”2万余宗,申报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27个批次、面积2.32万亩,为土地入市提供了资源储备;为解决权属“认定难”问题,浏阳结合不动产统一登记试点和房地一体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累计颁发集体建设用地不动产权证书3000余本。

创新制度

全省首宗集体土地入市项目花落浏阳

2017年1月,浏阳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结出了第一个果实——大瑶镇南阳村原扁塘完小地块经网上公开挂牌出让成交,成为湖南省首宗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地块。

同年9月1日,地块上建起的大瑶金色摇篮幼儿园正式开学,这块闲置了10余年之久的废弃用地变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也是这一年,永安镇西湖潭村以作价出资入股模式,挂牌出让354.38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使用权,成为当年全国单宗面积最大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项目。

现如今,该处地块落成的星辰·尚东产业小镇项目,拥有24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和相关配套设施,可入驻企业200余家。

大瑶镇南阳村原扁塘完小地块的成功出让,星辰·尚东产业小镇项目的顺利入市,背后依靠的,是浏阳吃透中央指导意见精神,制定出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8项制度。

试点初期,浏阳结合本地实际发展情况,制定出台了《浏阳市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入市管理办法(试行)》《浏阳市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调整入市管理办法(试行)》等8项具体制度,以规范入市流程,提升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资产效益。

结合具体制度,浏阳边试点边总结,围绕“同权同价、同等入市”,探索建立了一套涵盖民主表决、入市申请、乡镇审查、部门审核、方案审批、公开交易、结果公示等“全流程”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流程。

随着流转交易的顺畅,越来越多的入市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在浏阳大地扎根。截至目前,浏阳已累计完成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455宗、面积9313.59亩。由于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工作涉及各方面利益重大调整,为审慎稳妥推进试点,自然资源部时刻紧盯三项负面清单:不能通过农用地转为新增建设用地入市;不能把农民的宅基地纳入入市范围;符合入市条件的土地不能搞商品房开发。

“浏阳创新制度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同时牢牢守住工作底线,455宗入市项目无一触及负面清单。”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改革成效

惠及农民70万人次

在浏阳广袤农村大地上开展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主要惠及的,正是农村与农民。

“以前我们把这些土地租给别人种茶树,1亩地1年的租金只有45元,现在我们1亩地一年能分红5600元,村集体还能得2400元,集体土地入市这个事情真办得好!”提起村集体通过土地入市作价入股公司一事,西湖潭村厚余组村民傅小兰连连称赞。去年,傅小兰家一共分得土地租金38000余元。

这块地块上建起的星辰·尚东产业小镇,已经成为一个集约集聚、赋能孵化产业园区,现已招商引资114家中小企业入驻,提供就业岗位2000余个。“在这里工作,回家只要几分钟,而且一个月能拿到近5000元的工资,我很满意。”西湖潭村村民陈敏在园区一家生产液压胶管、钢管的企业任采购员,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梦想。

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浏阳总结出了一套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经验,形成了一批具有创新性、带动性、示范性的典型案例。通过入市,惠及农民70万人次。

2021年1月,官桥镇八角亭村,普迹镇普花村、新街村2宗地块入市出让。2022年9月,2宗地块上建成的约35万平方米的湖南护理学校新校区迎来了首个“开学季”,3600名学生分批次报到,当地的人才活力、消费潜力也得到有效激发;

长沙市三知农村电商产业项目办理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22亩,目前已实现订单生产、入股增收、规模经营、产业联动等机制,主要销售初级农产品及加工型农产品,2022年实现年产值6000万元,带动1000余名劳动力就近就业……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不仅缓解了中小企业“用地难”,还缓解了“融资难”:试点以来,全市入市地块中累计办理抵押融资77宗、贷款金额6.27亿元。

根据中央有关文件通知,浏阳作为第一轮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县(市),自动纳入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范围,试点期限至2024年底。同步结合自然资源服务乡村振兴省级试点,接下来的浏阳,还将以自然资源之力,创造更多更大的发展可能。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浏阳日报-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