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追寻父辈足迹,赓续红色精神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2023-05-17 09:54:46
微浏阳
—分享—

杨世明《一个开国将军的追忆》读书会举办

07版文化-4.jpg

杨中朝(左)一行正在参观杨世明将军故居。金刚镇供图

他曾参加过秋收起义,在晋绥先后参战250余次,身负7处重伤;他智勇双全,曾获晋察冀边区第一等“战斗英雄”称号——他,就是出生于金刚镇山虎村的少将杨世明。

5月8日—14日,杨世明之子杨中朝和妻子王炳丽回到浏阳祭拜革命先烈,探寻将军的革命足迹,深切缅怀父辈们的光辉历史。与此同时,杨中朝一行还应邀参加了市委党史研究室组织主办的“杨世明《一个开国将军的追忆》读书会”,与浏阳的地方文史研究者们一起追忆这位了不起的将军。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欧阳稳江

现场

他曾五次回故乡探寻将军革命足迹

故乡的那座山还耸立在梦里,故乡的水氤氲在记忆里。杨世明将军的故居坐落在金刚镇山虎村,回故乡的路上,杨中朝和妻子压抑着内心的那份激动,这个名为“山虎”的村子依旧是那么熟悉和亲切——

“第一次我23岁,一共住了二十天;第二次我61岁,在大瑶住了两天;第三次我67岁,为了即将坍塌的老宅而来;第四次我71岁,来看已修复的故居,还参加了村上组织的党课;今年我73岁了,是第五次回来……”细数着每次回乡的情景,杨中朝脸上满是怀念。

坐东朝西,二层砖木结构,悬山顶盖小青瓦,长方形布局,西侧正中开大门,底层住人,二层可以堆放粮食和杂物……和数十年前的湘东民居一样,坐落在山虎村的杨世明故居朴素而低调。这栋始建于清光绪元年(1875年)的老房子,是杨世明父亲杨武椿亲手建成,杨世明及弟妹均在此出生。

1926年,杨世明参加农民协会,带领贫苦农民闹革命,分田地;1927年参加了湘赣边秋收起义,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参加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于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父亲三次回乡探望亲人,均居住于此。”对于父亲杨世明,杨中朝始终怀着敬仰之心——父亲的精神就像一座丰碑一样立在他的心中:他文化不高,却怀抱着满腔热血参加革命工作;他曾为这个国家立下过无数的功劳,却不以功臣自居;他是身居高位的将军,对待家人和亲属却从不搞特殊化;他走南闯北一辈子,却不曾忘记家乡的“根”……

抚摸着故居的一件件旧物件,年过古稀的杨中朝无限感慨。这里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都曾饱含了父亲对故乡的热爱。前几年,村民们不仅自发捐赠了百家砖与百家瓦,还自发组织修葺了杨世明将军故居。杨中朝深深感念这份桑梓情深,为此他特意在故居附近的空地上种了几棵树,等待它们亭亭如盖矣——树高千尺有根,水流万里有源。

分享

让红色精神代代相传

斯人已逝,精神永存。5月10日,市委党史研究室组织主办的“杨世明《一个开国将军的追忆》读书会”在市档案馆举行,与会人员与将军子女们一起回顾了先辈的英雄事迹。

“1973年春,我在河南灵宝当兵。父亲给我打了长途电话,说他准备回湖南老家,希望我陪他和妈妈一同前往。我向领导请了二十天假。回北京第二天,我登上火车,随父母一同回了浏阳。回到故乡后,父亲萌发了写回忆录的想法……”

“悲歌可当泣,远望可当归。”回忆起和父母的点点滴滴,杨中朝几度哽咽落泪,同时也清晰地介绍了《追忆》这本书的编辑印刷情况。值得一提的是,这本小册子不仅收录了杨世明撰写的回忆录与其亲属的怀念文章,还收录了罗柱、刘正初、王升华、李铭德等浏阳作者的作品。

在众人的讲述中,一位南征北战几十年,立下赫赫战功的老红军形象呼之欲出。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杨世明将军通过了血与火的考验,还靠着坚贞不渝的信念,从贫苦农民家庭出身的有志青年,最终淬炼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将领,其英雄事迹令人为之动容。

“浏阳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无数的浏阳儿女追随着中国共产党走上革命道路。我们要将地方党史、地方红色基因植入当地的中小学红色教育代代相传,抓党史教育就应该从学本地党史开始。”为此,不少与会代表都建议充分运用好红色资源,让更多人在致敬身边英雄的同时,更加了解党的百年奋斗史。

让人欣慰的是,杨世明将军故居在多个部门的努力下不仅完成了修葺工作,而且成了浏阳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而杨世明将军出生的金刚镇不仅建有杨世明开国将军事迹广场,2022年,金刚镇人民武装部创建五星级基层武装部,将当地红色文化融入了阵地建设。

时间如水流逝,双亲亦不在,但耳旁的乡音让杨中朝确定,这里便是父亲牵挂一生的故乡。他表示,有机会一定会多多回故乡,将这份桑梓之情延续下去。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浏阳日报-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