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脚踏实地生活,才有仰望星空的底气”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2023-03-22 10:48:20
微浏阳
—分享—

作家阎真做客浏阳,分享新书《如何是好》创作历程

04、05版文化-4.jpg

3月19日,《如何是好》新书分享会在新华书店乐之书店举行。会上,阎真分享了他的创作历程,并在分享会结束后为现场的读者签名。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2001年,著名作家阎真的代表作《沧浪之水》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更成为无数读者认识人生、理解人生的“必读之书”。近期,阎真的第五部小说、被称为“《沧浪之水》姊妹篇”的《如何是好》正式出版与读者见面。

《如何是好》描写了名叫许晶晶的女大学生,和《沧浪之水》的男主人公池大为一样,凭借自己的努力考入了优异的大学,拥有了理想中的爱情,并期待着美好的未来。谁知,她不但在保研的过程中遭遇“陷阱”,更在后来的爱情与求职路上挫折不断,在艰难险阻中进行着精神洗礼……

3月19日,由市文联指导,市作协、新华书店、图书馆主办的阎真全新现实主义长篇力作《如何是好》新书分享会在新华书店乐之书店举行。分享会上,中国作协会员、中国评协理事王涘海与阎真就《如何是好》的创作过程进行了对谈。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欧阳稳江

对话

《沧浪之水》重印100多次,认真写作只为对得起读者

王涘海:今天,我代替现场的读者先问一个问题:《如何是好》距离阎老师上一本书出版已经八年了。作为一位作家,您这八年都在创作吗?

阎真:在这个什么都讲究“快”的年代里,确实间隔八年才出新作会让人好奇。但是作为一个作家,我有一个基本的观点:在爱惜自己的羽毛之外,更要对得起读者。我从1996年开始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曾在天涯》,之后27年的时间里一共只出了5部小说。《如何是好》与上一本书间隔了八年,这八年时间我有五年在做笔记,将自己的思路、灵感一点点记在本子上,一共写了一千多条笔记。然后,整整写了两年,修改了一年。

王涘海: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由此可见,对于文学和读者,阎老师都是极度认真负责的。

阎真:作为一个创作者,我不会追求热点和时髦,只想用心写那些对内心有冲击力的东西。但生活不是天天都给你冲击,慢慢才会有灵感、找得到线索。比如我前期的三部小说,因为我一直手写,所用的草稿纸叠加起来有一米多高。对于我而言,写出思想上、艺术上适合我的内容,才能应对自己和读者内心的挑剔。

比如《沧浪之水》面世20多年了,依然拥有广泛的读者,从出版到现在已重印100多次,发行有100多万册。这充分说明它在一定程度上触动了人的内心世界,从而引起了很多情感共鸣。一部作品能够流传下来,靠的是读者的口口相传和广泛推荐,所以我很感激读者的认可。同时,这也将激励我更用心去创作更好的作品,才对得起读者的期待。

作家“贴地而行”,才能真实表达生活

王涘海:作为一位男性作者,我很好奇,您如何将女性的心理描写得那么细腻?

阎真:写小说,确实是比较需要想象力的。年轻女孩会怎么想、怎么做,心灵的波动是什么样的,都需要深刻把握。虽然我不能在生活中百分百去理解女性,但我可以参照一些男作家对于女主人公心态的把握,比如我从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妮娜》和茨威格的《一个女人一生的24小时》《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受到了很多启发,他们都将女性的心理写得非常细腻。当然,我不能照着他们的笔触去写,那就变成了抄袭,对于写作者而言这是最大的忌讳。

值得一提的是,我对这种转换性别的观察有着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因为我还是一个大学老师,这就会让我主动去观察自己的学生,去了解她们,精准表达这些年轻女孩的心理状态与生活状态。要成为一个辨识度高的作家,开拓创新不容易。如果能写一点别人没有写过的题材,再加上别人没有的表述方法,就很成功了。但是一部好的小说,最重要的还在“共情”,希望读者可以没有隔离感地从中找到自己的身影。

王涘海:《如何是好》讲的是年轻人奋斗的故事,但同时也是前行路上的一种发问。我们都很好奇,为什么以“如何是好”作为书名?

阎真:作为大学老师,我经常看到自己的学生进入社会后,其艰难程度、竞争远远超过了我们从前的那个年代。如果说以前是竞争激烈,那现在可以用“惨烈”来形容这种“内卷”。小说的主人公许晶晶没有强大的家庭背景,也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孩。但普通人如何获得机会成长?她也会在这个过程中产生迷惑,不知如何是好。

这个书名,能恰当地表达当代年轻人成长过程中的困惑、焦虑以及找不到方向的生存状态。在取名之前,我曾看了一千多首诗,想从中找到灵感。但可惜的是,我没有找到那种眼前一亮的词来作为书名。对于很多年轻人而言,这四个字也是一种生活的真实表达。

王涘海:如何是好,这四个字体现了年轻人的茫然感与徘徊感。为什么会想到要聚焦年轻人?这部作品的缘起又是什么?

阎真:除了我的学生外,我自己的孩子也遇到了同样的瓶颈,比如他工作特别努力但老板还是不满意。这就是现实,每一个社会阶段,都有它突破不了、不被看见的困境。对于现在的年轻人而言,从工作到家庭、孩子,如果都要如愿,是很难的,这就是生存的现实。而我,只不过是将他们现实中寸寸血泪的感觉写出来了。我秉承的是“生活是什么样子的,我就怎么写”这个理念,所以我写小说的特点是“贴地而行”。

“脚踏实地生活,才有仰望星空的底气”

王涘海:小说是虚构的艺术,但不能有虚假的感觉。在读《如何是好》的时候,许晶晶的遭遇就让人触动。作为小说作家,没有想象力是无法仰望头顶的星空的,但您刚才提到了“贴地而行”,这个词的概念很好。生活远比艺术要精彩,如何在充满想象力的小说中贴地而行?

阎真:《如何是好》首发的时候,有位女读者说这本书仿佛就是照着她而写的。这说明作者与读者之间是要完成一种交流的。小说不是为了说教而说教,而是用情感和故事去打动人,完成作者与读者的“神交”。但艺术的真实,是要让读者感受到你写的生活就是真的,别人的生活也是我的写照。因此,按照生活本来的样子去描写记录生活,才会行走得踏实。在日常生活中,我非常注重体验和观察,随时提炼做笔记。几乎每创作一部小说都要先思考几年,坚持记笔记约2000条,然后用五六年甚至七八年的时间才写出一部小说。

王涘海: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读完《如何是好》,我想替年轻人问一个问题,现实生活中遇到问题的时候,该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

阎真:一个池塘的深水区往往藏有大鱼,但是我们大部分的人都只能有边缘性的机会,这个规则是看不见却现实存在的。尽管年轻人的成长不容易,但我想说的是,面对生活的艰难,“躺平”以后就很难有机会和力量再爬起来。因此,不管生活怎么艰难,我都希望年轻人能够慢慢积累自己的知识、才情、经验,坚强、充满韧性地走下去,给自己的将来一个交代。哪怕这个结果是不那么美好的,但也是一个对得起自己的交代。唯有你脚踏实地地生活在大地上,才有抬头仰望星空的底气。每个人对于成功的标志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也奉劝年轻人,不要僵硬定义“成功”,给自己带来过多的焦虑。

讲述

从拖拉机厂工人到畅销书作家

3月19日晚,在结束了新华书店的新书分享会之后,阎真前往浏阳市新弘学校,以《我的文学道路和阅读》为题,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场文学讲座。讲座过程中,阎真结合个人经历娓娓道来,讲述了自己从一名拖拉机厂工人到畅销书作家的经历,并勉励孩子们以脚踏实地的方式去追逐自己的梦想。

在读中学之前,阎真与文学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渊源。可一节作文课,听到同学的作文被老师一连念了两遍,年轻气盛的阎真觉得很不服气,认为自己也可以做到。读高中的时候,阎真写了一篇军训的文章,被老师作为范文,这让他的内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同时也开始对文字产生了一点感觉。

阎真高中毕业时,并没有上考场参加高考的机会。无法考大学的他,在工地做了三年的临时工,负责筛沙子。可因为心中一直有继续读书的心愿,在艰苦的条件下,阎真一边筛沙子,一边背英语单词,这也为日后他参加高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时间来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在株洲拖拉机厂当工人的阎真听说高考恢复了,便给家里写了封信,表示想考大学。可由于家境原因,母亲回信劝他面对现实,放弃算了。收到信后,阎真痛哭了一场,还是决定完成自己的梦想。随后的两年,他在工作之余,便会背着书包去图书馆学习。有一次在图书馆,阎真偶然看到《湘江文艺》上关于新中国建国三十周年的全国征文比赛。一时兴起的他写了篇3000字的短篇小说投了出去,最终获得了征文比赛三等奖。

“或许,我可以试着考文科看看。”在征文比赛中获奖,让阎真有了不少自信。虽然已经准备了近两年的理工科考试,但阎真还是决定报考文科。这意味着他需要自学以前从没有学习过的历史和地理,而此时距高考仅有不到半年的时间。为了有一个安静的备考环境,阎真将宿舍楼里一个废弃的卫生间打扫干净,把自己的床和生活用品搬了进去,全心备考,“自己选的路,咬紧牙关也要坚持下去。”

凭借着扎实的基础,阎真以株洲市预考第一名的成绩正式参加了高考。一个月后,阎真再次以株洲地区第一名的好成绩考入了北京大学中文系。在这里,他遇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有才华的同学,学校宽松的氛围、海纳百川的气度赋予了阎真富于想象力的开放性思维方式和包容的精神境界,让他轻松愉快地度过了自己的大学时光。

大学毕业后,阎真婉拒了留在北京工作的机会,回到了湖南师大,成为了一位高校老师。至于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这份工作能够让他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写作。再后来,读研究生、留学加拿大后,他都选择了回到大学教书育人、潜心写作。1996年,阎真的第一部小说《曾在天涯》出版。2001年,他写出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小说——《沧浪之水》,并获得了《当代》2001年度文学大奖。随后,他又先后出版了《因为女人》《活着之上》《如何是好》等作品。

“人生道路的选择,一定要听从自己内心的召唤,找到正确的前进方向并为之努力。”讲座上,阎真说,他正是由于找到了在中文世界中存在的空间与感觉,才能一直将小说创作当成自己最重要的方向。为此,他也表示,每个人都应该在谋生的同时超越自己,追求自己心中的诗和远方。

嘉宾简介

阎真:中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协会员,湖南省作协副主席。茅盾文学奖入围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曾在天涯》《沧浪之水》《因为女人》《活着之上》《如何是好》等。

王涘海:文学创作一级,中国作协会员,中国评协理事。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湖南省文联文艺创作与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首批文艺人才扶持"三百工程"入选文艺家。

书评摘录

在小人物精神世界的书写中,阎真擅于以在场置换的视角感知他们的命运遭际与人生体验。在社会现实之下,小人物命运的不断累加,给现时代的女性青年知识分子带来了挑战。从小说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人物性格与人性的相互促进,阎真挖掘的是生活的本真,试图营造一种矛盾与内心冲突的氛围与情绪,给人真实而切肤的生活体验。

阎真以自我代入的方式体验青年女性知识分子的社会压力与精神焦虑,无论是叙事铺陈,还是人物的心路描摹,纵横捭阖之中,留下的是从细部出发的痕迹。小说中的很多场景对话体现了职场“内卷”的焦虑,在机会与交易之间,主人公的理性占了上风。在现实之下,刚出校门的年轻人面临的社会挑战是一场人生命运的博弈。如此,《如何是好》在虚构之上呈现的是时代情绪的镜子,在时代发展进程中,各种社会因素集中发酵,衍生新的问题,“就业危机”“情感焦虑”让年轻人亟须一场对话时代的思考,以引起社会关切与精神疗救的注意。

在小说技法的生发中,大多数作家更专注于人性的刻画,阎真却在人性的描摹之上渲染精神的自我。这种自我是一种心性与心气自然生发的高贵,延展的是社会潮流之下的文化品格。书中主人公许晶晶遵从内心,不妥协,不认输,不盲从,她对生活的认真态度和倔强个性凸显出丰满的人物品格与形象,她在迷雾重重中寻找到一条铺满阳光之路的成功典型,散发着青春励志的思考,昭示了“是金子总会发光”的真理性。(《光明日报》袁姣素)

许晶晶是无数农家子弟、小镇青年的缩影。如社会学者程猛在《“读书的料”及其文化生产——当代农家子弟成长叙事研究》一书中指出的,许晶晶这类农家子弟身上的痛苦,也是父辈们的痛苦,更关键的是,这种痛苦是“改革开放之后剧烈的社会变迁和呈现差异在个体内心世界的投影”,“当社会发生结构性的改变,个人英雄主义式的力量就显得渺小和无力”。

许晶晶当不了时代的弄潮儿,但她也没有因此随波逐流。她对爱情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偏执,她坚守着道德良心的底线,因此才能在面对陷阱时抽身勇退。这种看似“跟着感觉走”的质朴,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如此种种描写,寄托了作者对诸种社会现象的反思。这种反思,化身为许晶晶面临的一个又一个现实问题,冲过去,就是坦途,一时胆怯或躲避,便只能打回原形。

《如何是好》是一曲关于青年的奋斗之歌,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见中国社会的变迁。许晶晶在危机四伏的迷宫中左冲右突,终于杀出一条血路。经过十年的奋斗,她实现了买房的愿望,也与来自偏远地区、家境贫寒的叶能结婚生子。生活看似稳定,但依旧挑战重重。故事结尾,直播行业兴起,许晶晶摸透了麓城大大小小的楼盘,做足功课,准备投身直播,大展身手……

从“文学性”的标准来衡量,《如何是好》并没有贡献多少形式和叙事技艺的创新,它老老实实甚至有些笨拙地讲故事,以真实可感的女性视角、清晰明快的故事情节、接地气的细节刻画,令读者置身其中,产生共鸣。作为一部直面现实的小说,它关于许晶晶的故事,既是个体叙事,更是当代社会的集体叙事。(《文艺报》林培源)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浏阳日报-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