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讲到:从进攻大城市转为向农村进军,是中国革命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这是对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文家市转兵的新起点的一个评价,也是对浏阳这一段革命历史的一个评价。正是这次转兵,创造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井冈山,走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的正确革命道路,是“实事求是”思想的第一次生动实践。从某种意义上说,毛泽东引领了浏阳革命事业,而浏阳支持和推动了毛泽东的伟业。
说到毛泽东与浏阳的关系,既要放到百年党史甚至更长时间以及毛泽东思想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来考量和研究,同时也要放到中国革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不断扩大的红色版图中来考量和研究。当这段历史渐行渐远的时候,来梳理一下毛泽东与浏阳的关系,深入了解毛泽东对浏阳的影响以及浏阳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对于我们理解中国革命史有着十分独特的作用。
浏阳与毛泽东成长
毛泽东引领了浏阳的革命之路,浏阳这片土地也对毛泽东的成长发挥了独特的作用。这种独特的作用主要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杨昌济和蔡锷曾经是谭嗣同的得意门生,杨、蔡二人对毛泽东、朱德的成长影响深远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为了救亡图存,一批又一批的优秀浏阳儿女甘愿抛头颅、洒热血,其中有谭嗣同领导的维新变法,唐才常领导的自立军起义,文家市人龚春台领导的萍浏醴起义,焦达峰、陈作新领导的湖南起义……
这里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谭嗣同的思想极大影响了毛泽东。谭嗣同与熊希龄创办时务学堂,把梁启超等一大批先进知识分子引进时务学堂,重点培养了蔡锷等一大批革命党人。后来,谭嗣同还交代唐才常把蔡锷带到日本留学,而蔡锷在云南讲武堂和护国战争中,重点培养了朱德等人。
另外,谭嗣同、唐才常等创办了南学会。当时南学会里面有一批非常优秀的学生,如杨昌济、毕永年等。后来,杨昌济培养了毛泽东、蔡和森等一批优秀学生。
1917年春,毛泽东第一次游学到浏阳,专门拜谒了谭烈士专祠,而且他对这位老师的老师评价很高。据蔡和森回忆,毛泽东和蔡和森有过一次长谈。他说:“冲决一切现象之网罗,发展其理想之世界,行之以身,著之以书,以真理为归,真理所在,毫不旁顾。前之谭嗣同,今之陈独秀。其人若魄力雄大,诚非今日俗学所可比拟。”
(二)浏阳人孔昭绶在湖南一师的改革对毛泽东成长影响重大
孔昭绶是浏阳达浒人,曾两次担任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校长。而湖南第一师范是湖南当时最重要的高校之一,也是湖南革命思想传播中心之一。
孔昭绶一上任,就在学校推动改革,除了对办学体制机制理念进行了重大改革之外,还聘请了杨昌济、徐特立等一大批优秀教师。孔昭绶在总结以往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吸收了东西方一些国家的教育思想和管理办法,大胆革新,“采最新民本主义规定教育方针”,以“人格教育、国民教育、实用教育为实现救国强种惟一之教旨”,废除了许多陈旧的校规,将自由清新的空气带入学校。他广招人才,聘请了一批具有进步思想、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到学校任教,极大地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孔昭绶主张学生的学习不要局限在课堂上,提倡向社会学习。
这些改革举措与毛泽东的想法不谋而合。他越来越佩服孔校长,一面认真读书,一面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孔昭绶也很看重这位有才气又能干的学生,对毛泽东主持的学友会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孔昭绶还率先在学校搞“军训”、让学生们带兵打仗。1913年至1922年,毛泽东在此求学、执教,并从事早期革命活动,还参与了一次意义深远的军事实践活动。1917年11月护法战争期间,长沙城内秩序混乱。11月15日,北洋军阀混成旅之一部约3000多人,由株洲、湘潭一线沿铁路向长沙撤退,已经到了离湖南一师不远的猴子石一带。校内气氛非常紧张,校方准备将学生疏散暂避。毛泽东反对撤离,他建议由学生保卫学校,孔昭绶同意了他的建议。毛泽东带几个同学去打探敌情,了解到北洋溃兵疲劳饥饿,完全丧失了战斗力,于是指挥学生志愿军与维持秩序的警察配合,发动突然袭击,使溃兵陷入一片惊慌混乱之中,纷纷缴械投降。
毛泽东的胆识和才干受到了全校师生的一致称赞。1918年春,南北军阀之间再次发生战争。孔校长授权毛泽东以学生志愿军为基础组织警备队,由毛泽东担任队长,保卫学校。孔昭绶将毛泽东带领学生志愿军智取溃军、组织警备队护校等事记入《一师校志》。1951年,这些资料在孔昭绶家中被发现,成为珍贵史料。
(三)浏阳师友对他影响重大在湖南一师,毛泽东影响和带领一大批有着共同理想的浏阳籍同学和朋友走上了革命道路,而这些浏阳籍的师长、同学和朋友对他的成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毛泽东在长沙求学期间,除了校长孔昭绶对他产生了很大影响之外,数学老师、浏阳大瑶的王立庵对他的影响也很大。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还经常关心和接济王立庵的后人。
除此之外,对毛泽东帮助、支持和影响很大的浏阳籍同学和朋友还有陈昌、罗章龙、张维、彭湖和田波扬。
陈昌是毛泽东在湖南一师的同学,也是很要好的朋友之一。毛泽东对交友的要求是很高的,既要有远大的志向,也要有很好的才华,还需要有共同的理想。在湖南一师读书的时候。陈昌和毛泽东经常在一起学习,两个人也经常到老师家里去请教。当时黎锦熙老师在他的日记里面就多次记录了毛泽东和陈昌到他家里去交流问题的情况,而且对毛泽东和陈昌的评价都很高。在黎锦熙眼里,毛泽东“文理优于章甫(陈昌),笃行两人略同,皆大可造,宜示之以方也”(《1915—1920年黎锦熙日记中有关毛泽东的记录摘抄》,《党的文献》1999年第3期)。
陈昌在毛泽东的指导下做了几件事情。一是组建了文化书社的浏西分社,并跟夏明翰一起成立了浏阳第一个党支部,即中共金江学校支部,在老师和学生中培养了一大批革命人才。二是根据党组织的安排,陈昌到其他地方负责一些党组织的建设。三是国共合作期间,陈昌带领一批政治教官和军事教官到贺龙的部队创办了一所军校,培养了2000多名基层军官。
罗章龙是浏阳沿溪人,是毛泽东“二十八画生征友启事”征到的第一个朋友,毛泽东与他一见如故。毛泽东组建新民学会之后,考虑到要让这些会员走出湖南,走向世界,当时就安排罗章龙到日本留学,为新民学会会员外出学习打前站,当时毛泽东还专门为罗章龙开了一个欢送会,写了一首诗(《送纵宇一郎东行》)送别罗章龙。罗章龙到了上海之后,正值中国留学生抗议日本当局对留学生的迫害,纷纷回国。罗章龙在上海期间,在《新青年》杂志上看到组织青年赴法勤工俭学的启事。于是,罗章龙带着这本杂志回到湖南,跟毛泽东商量怎么组织新民学会会员赴法勤工俭学。毛泽东为了组织湖南青年赴法勤工俭学,先后奔赴北京和上海,接触了大量革命家,也让他大开眼界,由此,毛泽东的思想发生了一个重大的转变。
罗章龙在北京期间是李大钊建党的非常重要的助手,对于毛泽东的湖南建党工作也有很大的帮助。第一,通过书信交流,把建党的最新信息传递给毛泽东。第二,毛泽东到北京时接触到了罗章龙在北京大学马克思研究会翻译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罗章龙在1990年3月回忆说:毛泽东第二次来北京的时候,我们有一个庞大的翻译组,大量翻译外文书籍,《共产党宣言》就是其中一本。《共产党宣言》不长,全文翻译了,按照德文版翻译的,我们自己誊写、油印。我们酝酿翻译时间很长,毛主席第二次来北京后看到了。第三,罗章龙成为毛泽东与北京方面的一个重要的桥梁。毛泽东在湖南开展的一些活动以及帮助毛泽东到北京开展与湖南有关的革命活动,也得到北京方面的支持。
湖南一师时期,澄潭江人张维、永安人彭湖以及北盛人田波扬在学生运动上给了毛泽东很大的支持。
毛泽东与浏阳建党军政活动以及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
理论来源于实践,同时又指导实践。在毛泽东的引领下,浏阳成为中国革命具有决定意义的光辉起点,为建党建军建政作出了独特而巨大的贡献。认真研究毛泽东与浏阳的内在联系,对于更好地理解中国革命历史,更好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发展历程,理解浏阳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建党先声,到浏阳去“留洋”中共一大时,全国共产党员有50多位,其中浏阳籍的就有罗章龙和李梅羮,他们参与组建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翻译了很多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领导了早期的工人运动。
在湖南,浏阳人积极参与毛泽东组建的新民学会,早期24名会员中有8名是浏阳人。一大批浏阳青年参与了留法勤工俭学,后来都成了中国革命的重要力量。
浏阳本土的建党工作是在毛泽东的亲自指导和关心下开展的,参与浏阳建党的几位关键人物,夏明翰、陈昌、田波扬和潘心元以及后期的王首道、张启龙,都是在毛泽东的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的,都曾经在毛泽东的直接或者间接领导下开展革命活动。
大革命失败之后,浏阳成为中国革命的重要根据地,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主力就是浏阳工农义勇队,这支队伍跟着毛泽东上井冈山之后,浏阳的革命继续向前发展。1929年初,由于国民党的血腥屠杀,全国党员锐减至1万名左右,湖南省委重新登记党员,整个长沙地区有834名党员,其中浏阳籍的就有800名。1930年1月,湖南省委向中央报告湖南的党员情况,浏阳党员数量是2400人,湖南党员总数是5975人。到了1930年10月,湖南省委再次进行党员统计,浏阳党员数量是3849人,而全省总数是13317人,浏阳党员占到全省总数的将近三分之一(相关内容见《浏阳革命历史文献》)。大革命时期担任湖南省委书记的李维汉回忆说:“当时外地同志到浏阳去,都口称去‘留洋’。”意思是浏阳革命运动搞得火热,是值得学习的地方。1927年“马日事变”之后,浏阳党组织就开始组织对反革命势力的反击。10天后,浏阳县委组织工农义勇队和5万名农协会员攻打长沙。当时浏阳并没有接到省委的通知,而是通过醴陵县委了解到信息,进行了全面动员。后来,其他县市因为种种原因,并没有参加攻打长沙的行动。只有浏阳工农义勇队和浏阳革命群众打进了长沙城。后来接省委通知,浏阳工农义勇队和浏阳农协会员才撤回浏阳。
正是由于浏阳有了坚强有力的党组织,在革命低潮时期,浏阳一直保持“红旗不倒”。当浏阳大部分革命力量跟毛泽东上井冈山之后,浏阳党组织依然在领导浏阳革命斗争。
(二)建军先锋:三大主力红军都有浏阳元素
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根据地分布图来看,浏阳地处中国革命中轴线的中心。经过研究发现,一条蜿蜒于东经114°到115°的地方,以连云山为中心,往南穿越罗霄山脉,往北穿越大别山,把鄂豫皖、湘鄂赣、湘赣、中央、海陆丰和东江等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授衔时,全国十大将军县全部在这个地区:
一是大别山地区的将军县:河南新县(114°33′)40位将军,湖北红安(114°67′)60位将军,湖南大悟(114°13′)36位将军,安徽金寨(115°22′)59位将军,安徽六安(115°20′)34位将军;
二是连云山地区的将军县:湖南平江(114°9′)52位将军,湖南浏阳(114°15′)30位将军;
三是罗霄山地区的将军县:江西吉安(114°90′)46位将军,江西永新(114°24′)41位将军,江西兴国(115°19′)56位将军。
以浏阳、平江为中心的湘鄂赣地区,往北进入大别山地区,往南进入罗霄山脉地区,平浏的星星之火在这边形成燎原之势。对于这个历史现象,我们可以从浏阳军史上有一个全面的了解。1927年9月,第一次高举共产党的旗帜、旨在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的重要起义,就是毛泽东同志领导的湘赣边秋收起义,毛泽东亲自指挥的工农革命军第1师第三团的主力就是浏阳工农义勇队。
1930年,毛泽东、朱德率领的红一军团和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的红三军团在浏阳永和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也就是后来的中央红军。红一军团是由秋收起义部队、南昌起义部队、湘南起义部队和赣南、赣西部队一起组建的。在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之后,浏阳的党组织继续在浏阳发动革命,毛泽东也派出一些干部到浏阳开展建党和建军工作,在全县各地组织很多游击队,后来这些游击队跟彭德怀的平江起义部队合编,也就是后来的红三军团。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组建红一方面军之后,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红三军团进入中央红军序列之后,留在湘鄂赣苏区的主力红军红十五军和红十六军,后来在浏阳小河成立的红十八军,在湘赣苏区成立包括浏阳游击队为主的地方武装组建的红八军,在中国革命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红十五军北渡长沙与鄂豫皖的红一军合编,组建红四军,即后来的红四方面军。而以浏阳和周边地方武装组建的红八军和红十八军,后来组建红六军团,红六军团与贺龙领导的红二军团组建了红二方面军。
可以说,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都跟浏阳有很深的渊源,而浏阳的建军活动很大程度上都与毛泽东的直接领导有关。
(三)建政先河:13个苏区中浏阳作出较大贡献的有9个
红色政权在革命时期就是苏维埃政府(苏区),也就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采用“苏维埃政权”组织形式的地区。认定苏区的时候,一般有三个条件:一是苏维埃政权坚持半年以上,二是有相对固定的活动范围,三是有一支主力红军存在。
根据三大条件,认定的较大的苏区主要有13个:井冈山、中央苏区、湘赣、湘鄂赣、湘鄂川黔、湘鄂西、闽浙赣、鄂豫院、川陕、左右江、海陆丰、陕甘、琼崖。在全国13个苏区中,浏阳人作出较大贡献的主要有9个。
一是井冈山。这是毛主席带领秋收起义部队建立的,而秋收起义部队工农革命军一师三团主要是浏阳工农义勇军。
二是中央根据地。这是朱、毛率领红一方面军,把赣南、闽西连成一片,成为当时最大的革命根据地,在这里成立了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也叫中央根据地或者中央苏区。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于1930年8月在浏阳永和成立。三是湘鄂赣苏区。这是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平江起义之后创建的。这个苏区是以浏阳和平江为核心,最初是湘鄂赣特委领导,之后在浏阳大围山锦绶堂成立湘鄂赣省委,后来在平江成立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彭德怀率红三军团、黄公略率红三军走后,红十六军在这个地区坚持武装斗争。
四是湘赣苏区。1930年6月10日,湖南省委书记宁迪卿(后叛变)到浏阳宣传成立湘鄂赣特委和湘东特委,由浏阳人王首道任湘鄂赣特委书记,浏阳人张启龙任湘东特委书记,这个是湘鄂赣省和湘赣省的前身,也是后来湘鄂赣苏区和湘赣苏区的领导机构。
五是湘鄂川黔苏区。红六军团奉命西征,为红军长征“探路”,任弼时、萧克、王震率领红六军团从湘赣苏区出发,到湘西与贺龙的红二军团会合,在这一带创建了湘鄂川黔根据地。这个根据地红六军团是有大贡献的,而红六军团可以说是浏阳的子弟兵。
另外,鄂豫皖、川陕、陕甘这三个苏区和浏阳有些关联。而琼崖苏区在所有根据地当中,琼崖革命根据地是坚持最久的。这个根据地跟浏阳人也有着重要关系。1926年,小河人罗汉担任中共琼崖特支书记,也就是海南省第一个党组织,而琼崖特支随后创建了琼崖武装和琼崖苏区。
毛泽东思想的诞生与浏阳贡献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由毛泽东倡导并在二十世纪中国革命中大范围实践,在漫长而艰难的革命斗争中逐步走向鲜明和成熟的思想理论体系。
浏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诞生之地。在大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浏阳及在浏阳奋斗过的老一辈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坚持走群众路线,坚持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在农民运动、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党的建设与土地分配实践中创造了不少好的地方经验,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浏阳革命实践对毛泽东思想的贡献,不仅仅是在农民问题、武装斗争、革命道路、军队建设和群众路线等方面,更重要的是对于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和灵魂“实事求是”思想的诞生和形成,提供了生动的实践场所和历史经验。
按照之前的中央安排部署,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的主要目标是攻打长沙。毛泽东率领第一师第三团在浏阳的白沙和东门连打两个胜仗之后,就遭遇到国民党军队的强力围剿。在东门战斗中,固然有军事指挥员苏先骏的失误,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敌强我弱这个根本问题暂时没有改变。以当时工农革命军的武装力量,不要说攻打长沙这样的大城市,就是攻打浏阳县城都会比较困难。这个时候是继续攻打长沙,还是把部队转移到敌人统治力量比较薄弱的地方去,在当时是一个大问题。毛泽东作为前敌委员会书记,在大围山镇的上坪、中和镇的孙家塅以及文家市镇的里仁学校先后三次召开会议,研究下一步行动问题,通过激烈的讨论,才最终统一思想,说服大家把队伍带到敌人的统治力量比较薄弱的地方去,这样才有了后来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实事求是看起来好像并不复杂,但真正要做起来非常难。尤其是那个时期,格外难能可贵。再比如文家市转兵。1930年毛泽东带领部队在跟红三军团会师的时候,在文家市大捷之后对于先打古港镇还是先打张坊镇,大家有很多不同的意见。打古港可以把国民党的三个旅围起来打,而打张坊镇就只能打陈光中一个旅。后来毛泽东说服大家只打陈光中部,后来陈光中部连夜逃跑了。之后红一方面军成立,按照中央的指示,红一方面军必须去攻打长沙。毛泽东和朱德都不赞成这个时候攻打长沙,但是没有办法说服大家。针对红三军团一名“理论家”强烈要求打长沙,毛泽东当时很气愤地说:“你认为长沙好打,你就来当这个前委书记。”这名同志说,书记还是只能由你来当,但是中央要求攻打长沙的命令还是要执行。鉴于当时领导层大多数人要求攻打长沙,毛泽东、朱德只好同意攻打长沙。在红一方面军攻打长沙失利之后,毛泽东终于说服了同志们,再次实事求是地停止攻打大城市的这种行动,把武装力量转移到江西这些敌人统治力量比较薄弱的地方。很快,在这边建立了第二个建制省苏维埃政府——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再后来建立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如果说岳麓书院是实事求是思想的策源地,那么文家市就是实事求是思想的生动实践地。在今天的百年大变局中,我们仍需要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学习浏阳老一辈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从中国所面临的世情、国情、社情、党情的实际出发,不唯上,不唯书,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维护和发展中国人民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把握历史前进的趋势,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本文有删减)
课题组组长:张之俭
课题组成员:张立雄、刘正初、李永伯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