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浏阳小河乡革命旧址群的现状及保护利用对策研究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2023-01-04 10:03:12
微浏阳
—分享—

编者按:浏阳是一片红色热土,红色资源丰富,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将军之乡"。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浏阳市档案馆(市委党史研究室)2022年成立若干课题组,深入开展浏阳小河乡革命旧址群的现状及保护利用对策研究、毛泽东与浏阳革命老区以及革命道路和革命理论在这里的探索、彭德怀在浏阳的革命历史过程研究、黄公略在浏阳及其《论游击战术》写作探源、夏明翰在浏阳的革命活动及其历史影响等五个重大党史课题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即日起,本报受权刊发这一系列党史课题研究成果。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指出,“要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浏阳市小河乡作为革命老区,可谓“十步之内,必有芳草”。1927年9月至1934年8月期间,秋收起义、平江起义,红五军、红三军团、红一方面军所属红十六军、红六军团所属红十八军等红军开展的革命活动,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浏阳苏区建设等,建立了卫生、教育、文化、金融等机构,留下了一批医院、学校、兵工厂、造币厂、政权机构办公地址等革命旧址,这些旧址成为革命先辈在小河地区开展革命运动的历史见证,成为浏阳作为湘鄂赣革命根据地中心区域的主要依据。2022年3月以来,课题组成员采取田野调查、翻阅资料、人物访谈等方式,在省市相关专家指导下,数易其稿,形成本课题报告,希冀进一步挖掘小河乡革命旧址群的历史、文化、旅游等价值,为保护与传承小河乡革命旧址群蕴含的革命文化和宝贵精神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对策建议。

小河乡革命旧址群的现状与形成脉络

总体情况:小河乡革命旧址群主要分布在小河乡潭湾村、田心村、皇碑村、乌石村等村落。革命旧址群包括红五军、红三军团、红一方面军所属红十六军、红六军团所属红十八军等红军活动旧址群和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相关旧址群。经统计梳理,109平方公里的小河乡,目前共发现40多处革命旧址。

具体而言,可以分为:(一)红军活动旧址群1.红一方面军后方医院旧址——范家祠堂

旧址现状:位于田心村花园组。旧址主体建筑始建于光绪年间,坐北朝南,悬山顶,小青瓦屋面,土木结构。建筑主体面阔三间,进深二间,设前后两栋,中置天井,天井两边设横厅,使前后两栋相连。前栋两外墙为青砖清水墙,其余墙体均为土砖砌筑。旧址墙面仍保留有“国民党是屠杀工农的刽子手”等多处红军标语。主体建筑保存完好。2011年1月,范家祠堂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0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2.红十六军(隶属红一方面军红三军团)临时军部旧址——黄五美祠

旧址现状:位于皇碑村横岭组。旧址主体建筑建于民国6年,坐东北朝西南,主体面阔三间,设前后两栋,中间设天井,两侧各列厢房横屋等,大小房屋共计20间,总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上厅右侧阁楼上保存有“武装保卫苏联”“红军是工农的军队”等大量红军标语。旧址建筑经过全面整修,主体建筑保存完好。1962年3月,黄五美祠被浏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浏阳县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2月,黄五美祠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3.红十八军(隶属红六军团)成立旧址

旧址现状:位于田心村清溪组青泥湾。旧址原建筑已经损毁,不属于文物保护单位。

4.红五军随营学校旧址——六兴祠

旧址现状:位于潭湾村高峰组。旧址原为典型的祠宇式建筑,现仅存一个牌坊及一堵废弃的墙面,周围为新建居民楼房。现为未定级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

(二)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活动旧址群

1.湘鄂赣省转运局浏阳转运分局旧址

旧址现状:位于乌石村,旧址原物已没有遗存。不属于文物保护单位。

2.湘鄂赣红军兵工厂旧址

旧址概况:位于潭湾村桃坪马家场。旧址全部毁损,遗址已无法辨认。不属于文物保护单位。

3.湘鄂赣造币厂旧址——王家大屋

旧址现状:位于潭湾村东山组。旧址目前严重损毁,仅存造币冲压模具底座。2011年1月湘鄂赣造币厂旧址被浏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4.省苏维埃列宁图书馆(石印局)旧址

旧址现状:位于潭湾村高峰组。主体建筑始建于清末民初,坐南朝北,土木结构,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40平方米,建筑主体面阔5间,进深2间,设前后两栋,内设横厅,左、中、右各置天井。东西两侧各列横厅、厢房,悬山顶,屋面覆小青瓦。旧址现存原始建筑500平方米,保存完好,未展陈。现为未定级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

(三)浏阳市地方苏维埃活动旧址群

旧址概况:浏阳市地方苏维埃活动旧址群主要包括中共浏阳县委、县苏维埃政府驻地旧址,浏阳县苏维埃保卫局旧址,浏阳县苏维埃赤色学校旧址,浏阳县苏维埃裁判部旧址等。这些旧址除了裁判部旧址白屋保存稍微好点,2011年1月被浏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浏阳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外,其余旧址大部损毁严重,没有纳入文物保护单位。具体的有:中共浏阳县委、县苏维埃政府驻地旧址现位于潭湾村石子岭王氏宗祠,旧址因村民房屋拆建,目前仅剩小段围墙,不属于文物保护单位。浏阳县苏维埃保卫局旧址位于潭湾村山口组,目前旧址严重损毁,不属于文物保护单位。浏阳县苏维埃赤色学校旧址位于潭湾村山口组。旧址地面建筑毁损,不属于文物保护单位。浏阳县苏维埃裁判部旧址位于小河乡潭湾村皂上组,旧址白屋主建筑保存完好,2011年1月被浏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浏阳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小河乡革命旧址群的形成条件及价值镜鉴

为什么小河留下如此众多的革命旧址?这些革命旧址背后的经历和故事对我们今天有哪些值得镜鉴的价值?

形成条件:(一)小河乡独特的地理位置有利于开展革命活动。小河乡现隶属于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地处浏阳河源头支流小溪河畔。东与江西省万载县接壤,南与中和镇相靠,西与永和镇毗邻,北与张坊镇相连,距浏阳市区78公里,区域总面积109.5平方公里。小河乡地处湘赣边界腹地,四面环山,外出东、南、西三条通道须翻山越岭,且地势险要,特别是汉高岭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加之大革命时期,湘赣边界的国民党统治比较薄弱,非常有利于作战部队和革命群众在两省边界间转移和机动作战,有利于打开武装割据局面,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这也是小河乡为什么成为秋收起义、平江起义两大著名起义活动区域,成为红五军、红三军团、红一方面军所属红十六军、红六军团所属红十八军等红军主力以及湘鄂赣苏区主要活动区域的客观条件。

(二)浏阳早期党组织的建设和党员影响为小河乡成为革命活动主要区域创造了组织条件。建党之初和大革命时期,浏阳就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湖南最早建立党支部和开展革命活动的主要区域。如建党之初罗章龙和李梅羹就是湖南最早一批共产党员。1922年10月,陈昌任支部书记的浏阳第一个党支部“中共金江学校支部”在浏阳普迹金江学校秘密成立。1927年“马日事变”前夕,浏阳全境建立21个区委(张家坊区区委包括今天的张坊镇、小河乡等区域),300多个乡支部,共有党员1760名。其中包括潘心元、张启龙、王首道、慕容楚强等。尤其是王首道于1927年10月由省委指派回到张坊(当时的张坊区域包括今天的张坊镇、小河乡),成立张家坊临时党支部,积极发展党员,成立党小组,组织发动“三抗”(抗债、抗租、抗税)斗争等。10月下旬经中共湘鄂赣边特委同意,建立了以王首道为书记的中共浏东特别支部,直接领导整个东乡的革命斗争。在其的影响下,小河乡涌现了诸如罗汉、汤平、王绍坤、王绍兰、谢国珍(胡安吉)、王绍南、周礼藻(周辉)、林庆崇、杜美成、杜富来、陈祥瑞、王肇香、江运辉、万宝嵩等共产党员。湘赣边界党组织的发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有效贯彻执行,为小河苏区建设和土地革命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三)浏阳蓬勃发展的群众组织和发展壮大的工农武装是小河乡成为革命活动主要区域的群众基础。从1925年开始,在党的领导下,农民运动在浏阳各地蓬勃开展。农民协会、救荒委员会等相继成立,全县有80%以上的乡镇设有一所以上农民夜校。1925年6月起,浏阳各乡秘密成立农民协会,并相应组建农民自卫队。1926年10月,成立了浏阳最早的全县性的工农武装组织——工人纠察队。1927年3月,中共浏阳县委在工农武装的基础上组织成立浏阳工农义勇队。同年9月,浏阳工农义勇队编入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成为秋收起义第三团的主力。秋收起义后,1927年10月,中共浏东特别支部按照县委的指示,成立浏东游击队,游击队主要驻扎在张坊、大围山、永和、官渡等地。1928年10月浏东游击队编入红五军第二纵队,黄公略任纵队长,张启龙任党代表,纵队主要战斗在浏阳、平江、万载一带。蓬勃发展的群众组织,日益壮大的工农武装等,使得小河乡很快就成为湘赣边界早期红军活动的主要区域和湘鄂赣根据地的中心区域。

价值镜鉴:(一)厚重的革命遗产。小河革命旧址群是中国革命历史在小河的时代记叙,是当代中国厚重的革命遗产,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和文物价值。它见证了土地革命时期,红军和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革命先烈在湖南浏阳谱写的一曲曲英勇雄壮的英雄赞歌,为研究红五军、红三军团、红一方面军、红十六军、红六军团、红十八军等主力红军和湘鄂赣苏区在湖南的革命史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这一时期,中国革命既是血雨腥风,又是波澜壮阔;既是星星之火,又是燎原之势。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广大工农民众积极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加强党的建设,建立了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早期苏维埃政权,创造了辉煌的革命史诗。革命先烈在小河乡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开办医院、建立学校、造币厂、兵工厂、转运分局、石印局等,尽管时间有长有短,但在当时革命形势下有效解决了部队后方保障实际问题,也为我党我军早期红色政权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专门派出南方老根据地访问团来到小河慰问浏阳老区人民,访问团副团长罗其南和陈再励曾向革命烈士后人颁发铜质奖章。

(二)伟大的苏区精神。每一段浴血荣光历史,都是一种伟大精神映照。湘鄂赣苏区是全国六大苏区之一,时间跨度近10年。10年间,无数革命先烈在这块红土地上浴血奋战,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光辉篇章。小河乡作为湘鄂赣苏区见证的革命旧址,大多是当地大户人家的祠堂、大屋等,这些旧址用途大多集中在医院、学校、银行、兵工厂等领域,这充分证明小河革命基础好,党群军民关系融洽,群众拥护革命。旧址整体损毁严重,大多呈现断壁残垣状态,又进一步印证了革命斗争的残酷性,小河人民在血与火的残酷斗争中付出了巨大牺牲。据史料统计,目前小河乡登记在册的革命烈士就有340多人。小河军民在革命年代所表现出来的艰苦卓绝、英勇奋战、不怕吃苦、不怕牺牲,为革命献身的牺牲奉献精神,就是苏区精神的集中体现,极大地丰富和深化了苏区精神的内涵。

(三)宝贵的“红色基因”。小河作为革命老区,这些革命旧址不仅是一种纪念,更是一种文化、一种记忆,是革命老区发展的精神财富。它们既是特别珍贵的革命文化,更是当代中国宝贵的“红色基因”。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特殊历史时期形成的精神追求、精神品格、精神力量。苏区精神“既蕴涵了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共性,又显示了苏区时期的特色和个性,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和精神特质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精神新的升华,也是今天我们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来源”。小河乡革命旧址群,对于我们深入了解土地革命的艰难历程,感知革命先烈们坚定信念、艰苦创业、勇于牺牲的崇高品质,强化对中国共产党执政是人民和历史必然选择的理解,从而更加自觉地拥护党的领导,坚定在党的领导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信心具有重要意义。

(四)红色旅游的有效载体。红色资源是宝贵的旅游资源。小河乡革命旧址群是红色旅游的有效载体,具有特殊的红色旅游价值,是发展红色旅游极其珍贵的特色旅游吸引物。自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的重大决策以来,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红色旅游发展,目前湖南共有23个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34个红色旅游等级景区,成功打造了多个红色旅游品牌。近些年,浏阳市以红色旅游为引领,“红色+绿色+金色+古色”多色辉映、多姿多彩,全域旅游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效果。2027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100周年,是三大起义100周年,利用这样的时机持续加强对小河乡革命旧址群的发掘整理、研究阐释,在立根铸魂中讲好红色故事,弘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携手推动浏阳红色旅游发展迈上新台阶。

小河乡革命旧址群的保护利用建议

小河乡革命旧址群作为我们党土地革命的革命遗产,具有稀缺性、不可再生性和不可替代性,必须建立科学的保护体系,强化对革命文物、文献、建筑、遗址等进行局部的原风貌常态性维护和抢救性保护结合。而如何在保护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革命旧址群的综合价值,这是摆在基层政府面前的现实课题。为此,课题组建议:

(一)做好旧址群的属性定位与归类整理结合

目前小河乡革命旧址群从文物保护层级看隶属全国重点的有1处,省级1处,隶属市(县)级3处,未定级7处。从旧址现状看,有的旧址保存完好,有的旧址只有遗存,有的甚至遗存都没有,只有民间口述。小河乡革命旧址群的现状既反映了文物遗存的丰富性,也反映了县级文物保护利用的困境。

因此,课题组建议将小河乡革命旧址群定性为“红军在浏阳地区开展革命活动的旧址和湘鄂赣革命根据地(苏区)在浏阳活动旧址”。通过定性,一是摸清底子、去伪存真,二是归类整理、深入研究,三是保护利用、持续发展。

(二)做好常态性维护与抢救性保护结合

一是把握重大节点。围绕建军100周年、三大起义100周年、红一方面军成立100周年等众多历史节点,努力做好小河乡及周边革命旧址群的普查和排查,加强常态性维护和抢救性保护工作。具体来说,对区域内现存革命旧址保存相对完好的国家、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点在安全隐患、消防安防防雷、维修保护、展示陈列、周边环境、开放服务等方面进行常态性维护。对于未纳入文保的旧址建议申报国家低级别革命文物保护利用项目,申请国家专项资金开展抢救性保护。通过有效保护,合理利用,使这些旧址遗产做到有址可寻、有物可看、有史可讲。

二是注重系统性保护。小河乡革命旧址群的保护利用工作是一项政治性、社会性、专业性很强的系统工程。不仅要注重对重要文物、遗址遗迹、纪念地等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还要注重对革命历史文献、红色歌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还包括对非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等。首先要高位调度,将旧址群保护利用纳入省、市、县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和发展战略;其次要做好规划设计,科学编制《浏阳市小河乡革命旧址群保护利用规划》;最后要进一步明确文旅、发改、财政、国土、房产、党史、文物等部门的职责,出台有关保护利用的具体措施,以顶层设计引领小河革命旧址群的保护利用工作。

三是启动旧址资源智能化建设。建议由市文旅广体局牵头,相关部门、属地乡镇等配合,主要借助当代先进的数字技术和多媒体展示手段,向观众呈现小河乡革命旧址群的历史文化背景,虚拟实物,使观众来到小河就可以近距离感触、全方位与这些旧址进行“亲密接触”。

(三)做好旧址开发利用与区域发展结合

一是以小河乡红军活动旧址群为主体,筹建“浏阳革命旧址群公园”。具体涵盖红一方面军成立旧址——李家大屋、红一方面军后方医院旧址——范家祠堂、红三军团所属红十六军临时军部旧址——黄五美祠、红十六军兵工厂旧址——李氏家庙、红六军团所属红十八军成立旧址、文家市大捷遗址、文家市大捷战地医院旧址、红五军随营学校等8处革命遗址,同时整合湘鄂赣苏区在小河乡及周边区域如浏阳双洞苏区旧址等,范围包括浏阳市永和、小河、大围山、文家市、达浒、官渡、沿溪等乡镇红色资源。

革命旧址群公园以小河乡红军活动旧址群为主园,其他各点为分园。通过旧址群公园的打造,将浏阳较为分散的红军活动旧址群和湘鄂赣苏区旧址群等串联起来并形成片,打造一个主题突出、特色明显的红色主题公园。这样也与浏阳南区的文家市秋收起义会师纪念馆、胡耀邦故居等红色景点通过中小公路形成一个30分钟的红色景观带,浏阳红色资源的综合性效应就更明显了。

二是以旧址群公园打造推动区域发展。总体上,可以依托小河乡近些年在全面乡村振兴、乡村旅游、画室产业等发展基础上,整体形成以革命旧址群公园为主导,融合红色纪念馆、绿色小溪河、金色鱼鳞坝、千年古树、木活非遗、云上的小店、乌石画室、原乡客家民俗等发展全域旅游,真正实现“客往小河走,人在画中游”。其次,结合小河乡旧址实物多但又较为分散的实际,谋划“小河门前三小”文化工程,择其一二开辟一个“浏阳小河乡红色打卡地”微型文旅专线,实现旧址保护利用与文旅创意产业结合,用最小成本实现最大资源整合和价值实现。

(四)做好品牌塑造与宣传推介结合

一是主打“红军在浏阳的革命活动”这一主导品牌。特别是从史料衔接高度,注重这一独特红色品牌在浏阳的整合,如包括与秋收起义、平江起义的历史衔接;与红一军团、红三军团、红五军、红十六军、红六军团、红十八军等军史的衔接;与毛泽东、朱德、彭德怀以及浏阳籍将军的人文衔接;与黄公略、寻淮洲、易荡平、李白等革命烈士事迹的衔接整合等。

二是加强小河乡革命旧址群的宣传推介。实施一整套主动、积极的宣传营销,使红军在浏阳开展革命活动的光辉史迹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以小河乡“革命旧址群公园”为主题的红色旅游也才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三是创新主题宣传形式和活动手段。当今红色旅游产品的宣传开发不能仅仅停留在看看遗址、看看照片展览等层面,需要研究旅游者的审美观念和消费心理,不断创新形式和手段。

目前,关于浏阳小河乡革命旧址群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这些旧址(遗址)所体现出来的价值或社会影响处于深化阶段,还需要关注这些旧址(遗址)的专家学者或专业人士深入考证、持续研究。希望通过我们的工作切实把小河乡的革命旧址资源利用好、把革命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将小河乡打造成为浏阳市乃至全省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重要场所。

课题组组长:李晓军

课题组成员:刘婷远、肖敬平、陈思怡

(原文有删减)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浏阳日报-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