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张玲
八月火热,古港大地处处涌动着乡村振兴、园镇共兴、产业大兴的发展热潮——
杭长高速古港收费站犹如区域发展的“流量枢纽”,来自长株潭及省外的自驾车经此汇聚,为沿线景区、民宿持续注入活力;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项目抢抓工期,烤烟、新能源等产业项目施工现场机械轰鸣;浏阳市省级农业科技园(下称“农科园”)的快速发展与古港新城建设相互促进,推动周边公共服务配套全面提质……
镇域是县域发展的支撑点。古港镇紧扣市委“五市”战略,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产业、品牌优势,坚持统筹兼顾、强链补链,推动生活、生产、生态交融共生,促进重镇、兴镇、强镇全面升级,以实干实效绘就农民富裕富足富有、乡村宜居宜业宜游、镇村共促共融共兴的镇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美好图景。
经济重镇
园镇融合,以服务园区带动镇域发展
地处浏阳市东区门户的古港镇,毗邻高速互通口,近年来区位、产业、环境等优势持续显现。特别是市委、市政府布局建设农科园以来,古港镇抢抓机遇、乘势而上,锚定“以园带镇、以镇促园、园镇共建”发展战略,全力推动园镇融合。
古港镇坚持“想园区之所想,急园区之所急”,为园区发展创造优良的营商环境,一方面主动承担矛盾纠纷调解、园区施工环境维护、道路交通安全保障、环境卫生清洁等社会事务;另一方面积极协助园区征地拆迁、项目建设,提供政策咨询、手续代办等服务,确保企业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
古港镇坚持“想园区之所想,急园区之所急”,为农科园发展创造优良的营商环境。目前,农科园已形成以湘菜健康食材为核心,食品加工、农业科技等多领域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记者彭红霞
“园区的发展需求,就是我们的行动指南,这是全镇上下的共识。”古港镇征拆办主任朱洪亮介绍,过去,农科园的火把岭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仅8000吨,无法满足园区企业产能快速扩张的需求。为此,古港镇与园区通力协作,推动东区污水处理厂(一期)建成投用,日污水处理能力提升至28000吨。
抢抓产业发展机遇,目前农科园已形成以湘菜健康食材为核心,食品加工、农业科技等多领域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2024年,园区实现总产值131.91亿元,完成财税收入6512.89万元,“以镇促园”战略取得实质性成效。
一子落,满盘活。得益于农科园的快速发展,古港镇承接外溢效应拓展了新质增长极,吸引众多投资者到古港投资兴业,投资超千万元的泊林酒店与湖南领越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相继落户,有效带动了古港镇整体经济提升。2023年,古港镇税收突破亿元;2024年,古港镇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458万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4%,超额完成财税任务,“以园带镇”战略也是成效显著。
园镇发展日新月异,直接带动了民生福祉的提升。古港新城项目、X124永和至古港公路路面改善项目、集镇弱电下地项目以及浏阳三中特立体艺馆等重点工程陆续建成投用,使得全镇居住、交通、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及城镇面貌实现系统性升级。
通过园镇一体化建设,古港镇新增城镇发展空间2.31平方公里,“园镇共建”的版图还在继续生长……
产业强镇
固本强基,以产业集群支撑发展跃迁
稻田连片铺展,大棚整齐排列,厂房错落分布,共同勾勒出古港镇的现代田园新图景。在这方沃土上,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态势,正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能。
农业转型沃野千里——8月6日,在古港镇宝盖寺村,“百亩大户”何亮正在田间查看水稻长势,他采用的“烟稻轮作”模式既提升了土地利用率,又实现了收入稳步增长。与此同时,燕港村的徐娟团队打造“稻鸭共生”生态农场,吸引了众多亲子家庭前来体验。而在仙洲村,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熊代犇正带领村民将3658亩的老牌蔬菜基地做大做强。
最新数据显示,古港镇已建成高标准农田2000亩,种植粮食作物6.06万亩、蔬菜4.73万亩、烤烟9800亩,烟叶税收连续三年位居全市榜首,并连续四年获评浏阳市烟叶生产年度先进单位。6月17日,2025年湖南烟叶高质量发展工商座谈会现场观摩在浏阳举行,古港镇作为首个观摩点,其发展成果得到观摩团的高度肯定。
工业升级蹄疾步稳——通过招商引资,多个投资千万级的项目相继落户古港,有效推动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当前,古港镇已构建起涵盖烟花爆竹、食品加工、冷链仓储、纸制品加工、竹木加工等产业的多元化工业体系。
其中,烟花爆竹产业已形成相对完备的产业链条,集聚了20余家生产、经营、零售企业,实现了从上游化工原材料高氯酸钾(以浏阳市化工厂为代表)、引火线及黑火药(以金盆引线集团为代表)等关键材料供应,到中下游各类产品如组合烟花、玩具烟花、礼花弹等(以东信、吉鼎、神州、新彩虹等企业为代表)制造的全覆盖,直接提供2500个就业岗位,并间接带动全镇半数以上劳动力实现就业增收。
近年来,古港镇引导花炮企业通过持续开展技术改造升级,完善配套基础设施,不断提升生产效能。吉鼎烟花凭借产品创新成功拓展海外市场,2024年出口产值同比增长超20%。
服务业出彩出圈——古港镇通过打造多元化旅游项目,持续丰富乡村旅游内涵。宝盖民宿谷的规划建设,梅田湖村创新推出的研学基地、农耕文化旅游区以及金园乡村驿站等特色项目,共同构建起一个业态多元、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乡村旅游体系。
“独弦不成音,独木不成林。”古港镇还持续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坚持“以产强镇,多点开花,集群发展”,做好产业融合文章,推动一二三产业一体发展,产业之间配套衔接、布局合理、错位竞争,呈现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集群格局。
6月5日,赛迪镇域经济研究中心发布《2025中国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古港凭借突出发展成效,成功上榜2025镇域经济中部100强。
文旅兴镇
文旅融合,以绿水青山成就金山银山
绿水逶迤,青山如黛。驱车沿着蜿蜒的公路抵达宝盖寺村,掩映在苍翠山峦间的宝盖寺轮廓若隐若现。近年来,古港镇立足“文旅兴镇”发展理念,将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转化为兼具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宝贵财富。漫步村中,处处可见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相得益彰的景象。
“我们实现了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双赢。”宝盖寺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钟国秋介绍,为化解水患,古港镇积极与省市水利部门对接,宝盖寺一河坝片区启动了山洪灾害防御综合治理项目,建成并运行了全省首个村级山洪灾害综合防御指挥所,有效提升防灾能力,更成功承接了全国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现场观摩活动。
依托山水资源优势,古港镇梅田湖村大力发展农耕研学产业,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资料图片
为保护辖区生态资源,古港镇严格执行天然林禁伐制度,并出台文旅产业“八严禁”管理举措(严禁破坏生态环境、严禁违法经营、严禁乱收费、严禁野外用火、严禁私挖河道、严禁私搭乱建、严禁儿童无监护下水、严禁恶劣天气营业),以制度创新守护绿水青山、筑牢全域旅游安全屏障。
生态优势正在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胜势。通过精心规划,古港镇“串珠成链”,打造了“梅田-范市-古城-燕港-宝盖”精品旅游线路,形成“梅田湖-紫阳湾”美丽宜居村庄示范片区。其中,宝盖民宿谷依托“湖南省五星级民宿”云溪杉舍和梦俚民宿的示范带动效应,持续提升整体品质,成为片区亮点和产业名片。各景区因地制宜,推出漂流溯溪、农耕研学、非遗体验等特色项目,让游客体验更加丰富,为传统旅游业注入新活力。
眼下正值暑假,乡村旅游热度节节攀升。8月4日,走进梅田湖村村民汤腊梅的枝几民宿,游客爆棚。通过旅游接待,汤腊梅一家年收入颇为可观,还带动了乡邻共富——邻居周水香从事客房保洁,一天能赚180元;邻居罗韶华承接餐饮服务,日收入可高达1000元。汤腊梅还与景区合作销售门票、共享资源,实现了互利共赢。
花城村的“梦里乡村”示范点则重点探索整村运营模式,通过引入专业团队,这里实现了乡村规划、产业升级与生态保护的有机统一。游客既可抬头赏景、松弛漫步,也可骑行绿道、穿梭林间,体验田园之趣、放空之乐。
2024年,古港镇年接待游客70万人次,营收9000万元,16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均超过50万元,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文旅成绩单。
“我们的‘镇兴之道’,在于规划先行,产业支撑。”古港镇主要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期间,古港镇严格按照规划思路细化实施举措,取得系列积极成效。接下来,古港镇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沿着“十五五”规划的道路奋力前行,锚定“东区品质升级中心镇”目标,以“产业兴镇、文旅活镇”为路径,推动镇域发展再上新台阶。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