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做饭、打扫卫生、"带娃"……
爸妈都“阳”了,孩子们的举动太暖心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李小雷
尽管最近因感染了新冠病毒发烧难受,但家住集里街道碧桂园观澜苑小区的曹女士心里却暖暖的,“这些天的一日三餐都是读初中的女儿在操持,感觉她突然长大了。”
@曹女士:我的女儿小可是道吾中学七年级学生,因为疫情影响,从2022年12月开始就在家里上网课。
2022年12月底,我和老公陆续出现了感染新冠病毒的症状,全身酸痛,几乎下不了床,只有小可和她弟弟没有出现症状,一日三餐成了我们家最犯愁的事。
一开始,我每天都是通过点外卖解决吃饭问题,但几天下来,发现不仅餐食无法按时送达,而且孩子们也都吃腻了。女儿主动请缨“当大厨”,外出选购好食材,回家后就一头扎进厨房,看着她在厨房忙碌的样子,我感到特别温暖,也特别感动。
平日里,女儿经常逗得弟弟哭闹,但我们感染新冠病毒后,她不仅主动做家务,还特别照顾弟弟。
学校的劳动教育课发挥了作用
感动之余,曹女士悄悄拍下了几张女儿做饭的照片,发到了家校互动群里,与大家一起分享这份温暖。
在曹女士的带动下,很多家长都晒出了孩子做家务的照片。“发现除了做饭外,不少孩子还承担了打扫卫生、洗晒衣物等家务……”曹女士说。
说起孩子们的变化,家长们都表示,要感谢各中小学开设的家庭劳动教育课程,每周一堂的家务劳动课,其中就包括做饭。
“要不是通过劳动教育课打下了基础,女儿估计连调料都分不清楚,更别提做菜了。”曹女士说,这次女儿能这么迅速地“挑起重担”,学校的劳动教育课功不可没。对此,有老师也在群里表示,疫情特殊时期其实也是教育孩子的良机。
集里中学心理教师、浏阳市畅心心理公益服务中心主任易大华表示,平时家里的事都是家长在操持,孩子们不需要做太多家务,但其实孩子们的能量是巨大的,在特殊时期他们也会以超乎想象的方式来照顾家人,表达对父母的爱。家长应该多注重培养孩子参与家务的成就感,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在家里是有价值的,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孩子应对各种情况的能力。
网言网语
@windy:我和老公“阳”了后一直是儿子做饭,做得好不好吃不重要,最让我欣慰的是,每到要做饭的时间儿子就会问我想吃什么。看到平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他变得这么懂事,我觉得很欣慰。
@湛映寒:父母的言行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煮饭做菜也不例外。孩子如此懂事能干,一定离不开父母平时的熏陶和教诲。
@yingzi:我和老公“阳”了后,11岁的儿子不仅给我们端茶倒水,还要照顾6岁的妹妹,晚上妹妹跟他睡,他说自己不敢睡着,要防止妹妹踢被子。
@糖逗:我“阳”了后也是10岁儿子照顾我,他自己一个人烧水做饭,还给我喂水、喂饭,感觉孩子一夜之间就长大了。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