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金鼓励学生敢问、乐问、善问,哪怕是课后时间,她的办公桌前也总是围着一群提问的学生。受访者供图
在金刚中学的许多学生眼里,化学老师曾金就是一个魔法师——在她的摆弄下,烧杯、试管、各类试剂、试纸总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虽然来金刚中学执教的时间不长,但曾金深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用一个个神奇的化学实验将学生领进化学之门。
工作以来,曾金积极参加培训,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曾获浏阳初中物理化学实验技能竞赛二等奖;担任备课组组长期间,她与备课组成员参加中考试题分析大赛,获浏阳市一等奖……2022年9月,曾金响应号召,前往邵阳市新邵县岱水桥学校支教,不仅有力支援了当地教学力量,也展现了浏阳教师队伍勤勉向上的良好形象。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刘谢禹
教育情怀
赴新邵支教贡献青春力量
2019年,曾金进入金刚中学,成为了一名化学老师。与此同时,一个扎根在她心里的念头越来越强烈——因为从小生活在农村,求学生涯中遇到过许多支教老师,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要是我将来当了老师,也要像他们一样,不辞路途遥远,去乡村学校支教。”
2022年,浏阳市教育局发布通知,招募一批支教老师。“我第一时间就报了名。”曾金说,招募通知上写的一句话让她深受触动: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生难忘的事情。
去年9月,曾金如愿获得支教机会,赶赴新邵县岱水桥学校支教。在她到来之前,这所9年一贯制的学校十分缺乏化学科目的专任教师,“大部分班级的化学课都是由其他科目的老师兼任教学。”
上岗后,曾金迅速调整状态,适应了学校的教学和生活节奏,活泼生动的上课方式、各类精巧有趣的化学实验“圈粉”了一大批学子。“很多学生一看到我提着化学篮进教室就特别兴奋,原本在课间打瞌睡的学生都一下提起了精神。”曾金说。
由于浏阳、新邵两地的化学中考考点不尽相同,曾金来到学校后,立即将近10年新邵的化学中考题全部刷了一遍。“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当地的命题重点,指导学生学习、备考。”曾金说,中考时,有个学生考了年级第一,“看到学生在自己的帮助下学业取得进步,这让我有着莫大的成就感。”
在一学年的支教即将结束时,许多学生纷纷找到曾金合影留念,有的学生还采来乡间野花做成花束,放在她的案头,“那一刻我无比感动,也更加坚定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初心和使命。”
诲人不倦
鼓励学生敢问、乐问、善问
曾金的老家在娄底新化,回忆初到金刚中学时,几乎一句浏阳话都听不懂。好在学校有良好的传帮带制度,在同事们的热心帮助下,曾金很快克服了语言障碍,也适应了课堂和教学节奏。
“初中化学课是从初三开始,这意味着我教的学生都是初三学生,即将面临中考。”曾金坦言,教学压力大,她每天夜里回到家都会思索和复盘白天的教学,思考如何让学生更快、更扎实地掌握知识点。
“学生有哪里不懂一定要说出来,要是憋在心里,永远都弄不懂。”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曾金十分注意自己与学生的交流方式,总是循循善诱,不让学生有压力,鼓励学生敢问、乐问、善问。
面对学生的提问,曾金也总是耐心解答,哪怕是课后时间,曾金的办公桌前也总是围着一群提问的学生。“这是好事,学生们虚心向学,我只不过是牺牲一点休息时间,就怕他们不来问我,不愿意学。”曾金说,当了老师后,她更能体会学生的不易和压力。
“教书育人,不仅是教书、传授知识,更要‘育人’。”曾金说,虽然自己执教的时间不算长,但在和学生的朝夕相处中,她对教育的热情、对学生的热爱越发强烈,她将带着这份热情和热爱,持之以恒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中,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