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烈日炎炎,欧代武仔细查看树木的生长情况,观察是否有虫害。记者彭红霞
8月20日早上5点半,古港镇护林员欧代武简单洗漱后,戴上帽子、拿上镰刀、水壶,跨上摩托车开始了一天的山林巡逻。摩托车在村道上颠簸了40分钟后,欧代武到达了进山的入口。
移开路边的干树枝,将杂草铲走,一条山间小路展现在眼前。欧代武步子轻快,这条路他已经走了28年。自25岁时从父亲手中接过护林的重任起,宝盖寺村、华湘村、东盈村近7万多亩的山林巡护重任就压在了他肩上。
28年间,靠着一双脚,欧代武每天在山里奔波,走破的鞋难以计数。在他的努力下,脚下的这片山林植被覆盖率增加了17%,这成了欧代武最自豪的事情。
浏阳市融媒体记者刘莎
山泉解渴大饼充饥,从清晨走到日暮

用清凉的泉水洗把脸,欧代武脸上的疲惫消退了不少。记者彭红霞
巡山路上两边草木茂密,欧代武用镰刀在前面开路,清晨的阳光洒进林间,鸟鸣不时从树梢传来。
走了多年,欧代武对路上的一草一木都非常熟悉,但他却从来不敢放松警惕。
“现在环境越来越好,蛇、野猪等野生动物也多了,一定要小心提防。”欧代武一边走,目光不停地扫视着附近的林木,山林防火、劝阻盗采盗伐、野生动植物管理、防治病虫害,这些都是欧代武的工作职责。
时下温度高,森林防火是欧代武的工作重点。
欧代武不时挥起镰刀,将路两旁的干枯树枝和杂草清理到道路旁,“这条路不仅是巡山线,也是防火线,要避免这些枯枝败叶被山火引燃,保障道路的畅通,如果起火,方便人员走这条路快速救火。”
担任护林员28年的欧代武,参与了上百次的山火扑救。
“大部分的山火都是人为用火引起的,如今处罚力度和宣传力度不断加大,野外用火的人少了,这两年山上都没有发生过火灾。”虽说如此,但欧代武还是仔细地观察着道路两旁,查看是否有人为用火的痕迹,遇到山里的居民欧代武总是不忘宣传几句森林防火的知识。
走过几个山头,时间来到中午,林间的温度升高了不少,欧代武头上布满细密的汗珠,水壶里的水早已喝完。
“山里有泉水,不用担心。”欧代武步子轻快,爬上一个陡峭的山坡,沿着崎岖的道路走了几百米后,一眼清泉出现在眼前。洗把脸,就着清凉的山泉水,欧代武几口将早上带的大饼咽下,这就是他的午餐。
没有午休的时间,欧代武继续向前,嘴里哼着小曲聊以解闷。“一直到傍晚七点才能完成一天的巡查,走出山林。”欧代武说。
从父亲手中接过担子,一干就是28年
护林员的工作寂寞、辛苦,然而欧代武一干就是28年。当初刚刚当上护林员那会儿,欧代武才25岁,同龄人都在往城市涌,他选择将青春奉献给眼前的山林。
“我父亲也是护林员,我小时候时常跟着他到山林巡逻,对这片山很有感情。”欧代武说,得知当地招护林员后,他毫不犹豫地报了名。然而让他意外的是,父亲欧阳忠却第一个站出来反对。
“父亲知道护林员的艰辛,希望我找一份轻松点的工作。”欧代武说,由于自己依旧坚持要当护林员,他和家人的关系还一度闹得很僵。见拗不过倔强的欧代武,欧阳忠最终还是点头同意儿子接过自己的班,并嘱咐道“既然选择了这份工作,就要好好做下去,不能中途喊累又放弃。”
当上护林员后,欧代武就立刻知道了父亲的用心良苦。
一年四季,除了下雨天欧代武都要进山巡林。护林工作枯燥又繁重,年轻的欧代武曾不止一次想过要离开,然而每到这时,父亲的嘱托总会回荡在耳畔。
“我父亲做了一辈子护林员,工作兢兢业业,很多人当初对我能否坚持下来并不看好,我就下定决心:不能给父亲抹黑。”欧代武说,如今山林的植被越来越茂盛,野生动物越来越多,环境的改善让他看到了自己工作的意义,每天走在巡山的路上他总会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希望山更绿一些,水再清一些。
特写
巡山一整天几乎与外界失联
“山上路不好,信号也不好,他巡山一整天几乎是与外界‘失联’。”欧代武的妻子马莲珍说,每天的晚饭,家里有个不成文的规矩——等欧代武到家,一家人才开始吃晚饭。
虽然欧代武巡山已经28个年头,但马莲珍的担心从来没有停止过。
“山里人迹罕至,一旦发生意外十分危险。”每天傍晚只有等到欧代武平安到家,马莲珍心里的石头才能落下,“每天最开心的事情就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晚饭。”
巡山多年,欧代武也经历了不少危险。前几年在一次巡山途中,欧代武遇到了两头野猪,危急时刻欧代武用镰刀猛烈敲击石头,才将野猪吓跑。为了避免家人担心,欧代武很少将这些危险向家人说起。
马莲珍也想过劝欧代武改行,找个轻松安全的工作。但欧代武对山林的热爱,很快就打消了她的念头。
“只要遇上和山林有关的事情,他就像是换了个人,浑身有使不完的劲。”马莲珍说,欧代武脾气很好,从来不与人争执,但遇到不听劝告,乱砍乱伐的人,他经常和对方吵得脸红脖子粗。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