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八年三个家,一年一个目标,成功实现脱贫

编辑:戴鹏 2019-08-20 10:31:40
微浏阳
—分享—

在扶贫干部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如今,陈建军(中)已经住进了新家,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葛家镇供图
 
  老陈搬家记
 
  家,是温馨的港湾,是心安之所。对葛家镇新宏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陈建军而言,八年三个家,让他对家的眷恋更加深刻。
 
  8月14日大清早,陈建军就接上水管给刚硬化好的前坪泼水。在他身后,一栋小平房干净宽敞,白瓷红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屋内,空调、冰箱、彩电等家电一应俱全。在陈建军的打理下,这个家充满温馨。
 
  这样的场景,陈建军以前想都不敢想。从老旧的土砖房到简陋的钢架房,再到如今的新平房,陈建军的一次次搬家,正是他家一步步摆脱贫困,走向小康生活最好的注脚。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宋攀
 
  简易钢棚住了6年
 
  冬天冷“多盖被子”,夏天蚊虫扎堆
 
  今年48岁的陈建军中等身材,说话间精神抖擞,谈及自己两次搬家的经历,更是感慨不断:“不去逼一逼自己,也许我还住在山窝里。”
 
  新宏村西冲组处在延绵不断的群山中,交通不便,村民经济来源比较单一。8年前,一场大暴雨冲垮了陈建军家老旧的土坯房。孤身一人的陈建军没了落脚之地。“孑然一身,没有负担也就没有奔好生活的想法。”几块薄钢板,几根木头,搭起一间简易房,就成了陈建军的临时住所,这一住就是6年。
 
  “进门放着一个煤气灶,往里走就是衣柜和床,吃住都挤在不到15平方米的棚子里。”钢棚房最大的家具是一张床——三张长板凳上铺着一个床垫。房顶钢板衔接处留有小指宽的缝隙,遮蔽风雨都成问题。“冬天冷就多盖被子,凑合着也就过了。就是夏天难熬,蚊虫扎堆。”陈建军说。
 
  依靠着一口池塘养鱼,以及父母生前留下的几亩油茶树,陈建军一年有几千元的收入。生活虽然有了起色,但仍有些紧巴巴的。“以前他一直抱着‘等、靠、要’的思想,也有许多抱怨与牢骚,这是最大的问题。”第一次接触陈建军后,葛家镇扶贫办主任陈刚说,帮助老陈改变思想,树立脱贫的决心,是摆在镇村干部面前的首要问题。
 
  扶贫关键在扶志
 
  一年实现一个目标,成功脱贫奔小康
 
  从2016年开始,陈刚、黄艳辉等镇村干部就成了陈建军家的常客。大家纷纷鼓励他重拾信心,还将他纳入产业扶贫对象,介绍他到村上一家食品厂工作,当年就增收近2万元。2017年,临近村道处,陈建军的新房落成,这让陈建军高兴不已——这是他的第三个家,他有了真正的落脚之地。
 
  “陈建军的改变大家都看在眼里,他是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成功脱贫的。”听到新宏村扶贫专干黄艳辉的称赞,陈建军却诚恳地说:“没有政府帮扶的5万元危房改造款,哪里能建起新房子。”
 
  腰包鼓起来了,陈建军的精气神也更足了。眼看着新房子还有些简陋,他也有了更多的想法,“饭要一口一口地吃,事也得一件一件来做。”2018年年初,陈建军给自己定下改造厨房厕所的目标。刚过完春节,陈建军就收拾行李,到长沙的一所高校做起了帮厨。到那年底回到家,陈建军拿出积攒下来的2万元,将厨房和厕所进行了改造。
 
  让人高兴的是,今年定下的目标,陈建军上半年就完成了。趁着高校放暑假,他将门前的地坪硬化好,还添置了一台空调。“我这也算是赶了趟时髦,每年给自己定下个小目标。”陈建军笑呵呵地说。
 
  谈及接下来的目标,陈建军明显有过认真思考:他表示将在新房附近挖一口池塘养鱼,并建立一个钓鱼基地,发展休闲产业。“有房了,下一个目标是买辆车,再娶一个中意的老婆,过上更幸福的生活。”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