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市人民检察院始终聚焦群众关注
浏阳日报讯(记者陈郁琳)8月1日,一场特殊的联席会在浏阳召开:在相关部门及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参与见证下,市人民检察院就长兴湖及周边环境污染公益诉讼系列案件,分别对4个相关责任单位发出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书。
这是浏阳开展公益诉讼工作以来,第一次以集中、公开的方式向相关单位发送诉前检察建议书。
老百姓关心的,就是检察机关所关注的。自2017年7月1日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工作全面开展以来,市人民检察院在市委、人大、政府、政协的重视支持下,剑指“遗留顽疾”、直击“公地盲区”、紧盯“舌尖问题”,积极履行检察机关公益诉讼新职能,及时回应社会民众关切。两年来,浏阳市人民检察院共立案办理公益诉讼案件108件,发出诉前检察建议书69份,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1件,法院开庭审理1件。
在每一件公益诉讼案里,凝聚的是检察机关“公益守护者”的责任和决心:紧贴“蓝天碧水保卫战”决策部署,破解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难题,畜禽养殖污染问题得到治理,荒废基本农田得到复垦,河道垃圾得以清理;通过有效监督推进职能部门严格执法,督促收回土地出让金等国有财产7945万余元;扎实推进城乡农贸市场专项检察督查试点活动,全市26家农贸市场全部办理市场登记注册,市场主体办证率上升至100%……
荷花街道浦梓港垃圾堆案,就是检察机关“执剑为民”的典型案例。2018年1月,市人民检察院接到群众匿名举报,称有人将垃圾倾倒在浦梓港浏阳河沿岸,给当地居民生活造成影响,也对浏阳河的生态构成严重威胁。
市人民检察院工作人员立即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并联合相关部门进行勘查取证。同年4月初,经报上级检察机关审查批准同意后,市人民检察院向相关单位发出了诉前检察建议书,建议依法履行职责。如今,在各相关单位的积极履职倾力合作下,昔日垃圾场已变成休闲小绿地。
“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我们把公益诉讼的工作重心放在诉前程序,把检察建议作为主要监督手段,始终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市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科负责人介绍。当前,市委将落实公益诉讼工作纳入了对相关部门的绩效考核,市人大常委会形成了监督支持公益诉讼工作的决议,市政协出台了《关于建立公益诉讼工作协作机制的意见》,汇聚了全市推进公益诉讼的强大合力。
作为一项“年轻”的制度,检察公益诉讼仍需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下阶段,在进一步完善公益诉讼配套制度机制的基础上,市人民检察院还将加大公益诉讼办案力度,挂牌督办一批重大案件,办好一批社会影响较大的典型案件,不断提升公益诉讼履职能力,最大限度凝聚公益保护合力,擦亮浏阳公益诉讼品牌。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