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是世上最疼你的那个人。因此,好好爱她吧。”
“直到现在,我还不习惯一转身已经寻不见妈的身影,一回家已经不能先叫一声‘妈’。一进家门,已经没有了妈颤巍巍地扶着门框在等我了……”5月13日,母亲节,家住浏阳城区的刘景艳与妻子聂续红一遍遍在家看一段沙画,看得泪水在眼眶里直打转。
4月28日,刘景艳的妈妈、98岁的陈芝华老人去世。在老家杨花,刘景艳与兄弟姐妹们商量过后,追悼会之前将母亲的一生以沙画形式表现出来,并由老人的孙辈进行配音。
一掬细沙,在瞬间不停变化着,配上朴实的台词,将老人乐观坚强而充满爱的一生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让在场的亲友无不动容。而除了追悼会上的沙画外,刘景艳一家还将老人生前所用的生活用品、病情记录本、晚年的绘画作品集收集整理起来,计划在老家整理出一间房子用以存放:“每个人的母亲都是生儿养女一辈子,爱儿女远远超过爱自己,是世上最疼你的那个人。因此,好好爱她吧。”
浏阳日报记者欧阳稳江
画幅沙画送母亲最后一程
“我的母亲,出生于一九二一年农历二月初七……”在旋律优美的背景音乐中,一掬细沙轻轻散开,一幅乡间小景便呈现在眼前。朴实的台词配上深情款款的画外音,一幅《我的母亲》的沙画便缓缓展开,“我的母亲”陈芝华的故事也随之被娓娓道来。
“很是感人,真的有点看哭了。通过一幅幅沙画串起来,老人的音容笑貌宛在。”追悼会上,短短九分钟的沙画让在场亲友无不动容。不少亲朋好友动情地说,以沙画的形式来追忆老人的一生,说明家属花了很大心思。
“从此,世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才失去母亲不久,刘景艳显得十分感伤。至于以沙画的形式来追忆妈妈,是妻子提议的:自己与妻子聂续红结婚32年了,日常生活中妻子与婆婆关系十分融洽,亲如母女。母亲去世时,聂续红十分伤心,除了撰写了情真意切的怀念文章外,她更希望能通过沙画这种特别的方式来送婆婆最后一程。
撰写脚本、配音、描画……带着悲痛,全家人强忍泪水将老人的一生以沙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了。一遍遍看视频,回忆起关于母亲的点点滴滴,刘景艳的心中满是不舍。
“尽管母亲只画了两年,但是妈妈对画画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爱其所爱,能以画这种方式送母亲最后一程,刘景艳表示这于自己也是一种念想:“以后想妈妈了,都可以打开来看看。”
成长路上离不开母亲的爱护与陪伴
刘景艳回忆道,母亲是在43岁才生下他,因此也十分疼爱自己,而自己也特别离不开妈妈,“我从小就胆子特别小,不敢一个人睡,妈妈总会坐在我的床边,一边结鞭,一边摸着我的背入睡,让我感觉特别的温暖。一岁左右我患上了麻疹,妈妈多次抱着我去看病,但我的病情依然一天天的加重,即使最绝望时,她依旧没有放弃我,多方治疗才捡回一条命。母亲一直交代我做人要学会感恩、不能忘本,正是这些朴实的道理让我开始立志要学医,做一个好医生。”
同时,由于刘景艳小时候比较调皮,很贪玩,不爱读书,严厉的父亲常常会用竹条责罚他。而母亲心疼孩子,会用自己的身躯为刘景艳挡着,不让竹条打在他身上。刘景艳依然记得,当时母亲总说“孩子小,要耐心教育”,而母亲自已从没有因为爸爸的竹条打在她的身上有半句怨言。
成长中的点滴经历,都离不开母亲的爱护与陪伴,刘景艳慢慢体会到,自己只有不再调皮,才能不让爸爸妈妈难过,“一开始由于没有好好念书,成绩不好,父亲总是会激励我:你的学费都是你妈妈熬夜赚的,你要努力,一定要考上大学。因为十分在乎妈妈的感受,我的成绩也越来越好,终于考上了大学。拿到录取通知单的那一刻,妈妈的开心无以言表。”
讲起母亲的种种,刘景艳感觉一切都历历在目。后来,他考上了医学院,并如愿成为了一名医生。在母亲93岁时,老人因一场重病让身为医生的刘景艳十分紧张害怕。母亲转危为安后,刘景艳的心才开始慢慢放下来。
经历了一场大病,刘景艳更加希望母亲能有个有益身心的爱好,让老人能锻炼一下手和脑。画画,当刘景艳将这个想法告诉妈妈后,老人爽快地同意了。照着图画书临摹,老人不仅表现得十分热爱,而且还很有悟性。随着画作水平的越来越高,一家人不仅为老人越来越好的身体感到高兴,并且还将画作一一收藏起来。
母亲在时多陪一陪她就是最好的礼物
尽管母亲离开的时间并不长,思绪走进儿时的回忆里,刘景艳似乎仍然能感觉到母亲的那份温馨与爱。大学毕业后,为了能常见到母亲,刘景艳选择了回浏阳工作。而在刘景艳结婚生子后,母亲更是不辞辛苦地帮助他分担家务、照顾孩子……母亲的这份勤劳与体贴,让刘景艳一直铭记在心。
爱是一种互相陪伴。对于儿女而言,母亲便是那个感情世界里最亲近的人。因此,在刘景艳与一家人的心中,“您陪伴我长大,我陪伴您变老”亦成了生活中的常态。
“在爸爸过世后,妈妈的身体大不如从前,因此我十分担心。她随大哥住在杨花的日子里,每个星期我们都会回去看望她,而且会一回去就忍不住拥抱她。偶尔一个星期因为出差或者其他事情没有回家,母亲便会特别担心;而她住在二哥家时,我每天下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望妈妈,陪她散步。即使是走走停停,妈妈也感觉很开心。”刘景艳说。
因为年岁较大,身体情况大不如从前,每一次母亲生病,身为医生的刘景艳都十分紧张。去年,老人因病再次住院,在住院的七十多天时间里,刘景艳除了工作外便一直陪伴在老人身边。而老人为了不让儿子担心,也表现得十分坚强,再难受也不曾抱怨过什么。
“也许是我的医术还不精湛,想不出良方,也许是妈妈年岁太高,各器官功能衰退到无法修复。妈妈最终还是停止了呼吸心跳,我再也叫不醒妈妈了,我无法用语言表达此刻的悲痛心情……”母亲去世后,刘景艳时常看着母亲的遗物与相片发呆,他表示无法接受再也见不到那个陪伴自己长大,帮自己挡竹条、带儿子、做饭的妈妈了。而一想起陪妈妈散步聊天,陪妈妈画画的生活场景,刘景艳的眼泪便止不住流下来,“身为儿女,也许陪伴是最好的爱的表达。可惜,我再也无法再多陪妈妈一些时日。”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