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映蓝天,乡村添美景
中和镇雅山村丁字片人工湿地。中和镇供图
初夏时节,走进中和镇,令人陶醉的湛蓝天空,苍翠连绵的百亩山林,飞鸟翔集的南川河畔……近年来,中和镇将水环境治理与民生改善充分结合,以强有力的举措推动生态保护再上新阶,探索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中和解法”。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通讯员陶斯佳张鹏翼
铁腕治污,全力守护一江碧水
最近,中和镇收到了一条好消息——雅山村丁字桥监测点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结果为Ⅱ类,持续已久的畜禽养殖污染攻坚行动成效初显。
雅山村丁字片有16户生猪养殖户,1000余头存栏生猪。以前,生猪养殖都是村民们养家糊口的方式之一。但是,生猪养殖业在为农民增收的同时,也给周边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空气污染、水质下降……粗放式的养殖模式难以为继。
今年2月起,中和镇全面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行动,以强有力的举措有序实现退养清栏,雅山村丁字片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攻坚战全面打响。
分组包户、单点破局——3个工作小组、27名镇村干部分包16户养殖户;摸清底数、讲清政策、限期清栏,“三清”工作法贯穿始终;“党员户子要带头”,打破僵局,退养协议签订率达到100%。
控增量、去存量——严控新增、控制源头,搭建平台、上户收购,最大限度维护养殖户基本经济利益,让生猪出栏不再难。
时间倒排、任务倒逼、责任倒追——分组、定人、包户制定“任务日清单”,工作进度“一日一统计、一日一通报”,层层传导、实时通报、压实责任。
经过镇村干部30多个昼夜的来回奔忙、上百次的实地考察……该片区养殖户全部实现退养清栏,朝着碧水清流润沃土的目标大跨步奋进。
靶向治理,不让污水“跑冒滴漏”
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是中和镇全面推进水环境治理的一个缩影。近段时间,走进中和镇,总能看到一辆辆工程车停在各个路口,工作人员正在检测污水管网的“健康问题”,仔细查看管道是否存在破损、淤积等情况。
“黑臭在水里,根源在岸上。关键在排口,核心在管网。”深埋于地下的污水管道因路面压力增大、地基下沉等因素会产生破损,导致污水从破损处外溢。“跑冒滴漏”的污水则影响河道水环境和地下水水质。
全面摸底调查、排查隐患点方能逐个击破。为加快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步伐,从源头上抓好水环境治理,全方位筑牢镇域内水生态保护屏障,中和镇正如火如荼地开展污水管网大排查大整治行动。
排查小组对集镇雨污排水管网、雨污井口、暗渠等处进行“健康体检”,梳理出污水排水管道存在不同程度的破损、变形、错位、漏渗等问题,井口处也存在着淤泥堵塞的“故障”。
整治小组则“对症下药”,坚持问题导向、急用先行的原则,分批分片区实施专项整治工程,分段分班开展清淤、维护、开挖、分流等整治工作,修复更新污水管网,保证污水畅通,提高污水处理厂进口污水浓度,推动污水处理提质增效。
细“治”入微,为河水加“滤芯”
如果说污水管网是水环境的“毛细血管”,那么人工湿地就是水环境的“神经末梢”。
在中和镇雅山村丁字片,有一小块围着栅栏、绿草苍苍空地。如果不是空地前竖立的宣传牌,也许没有人会将污水处理点和这里联系起来。
其实,这是一片精心打造的人工湿地,采用“预处理+人工湿地”的污水处理模式,已经接入附近230户居民的生活污水。在这里,污水将经过“格栅池—调节池—泥渣池—预处理接触厌氧—人工湿地”等工序净化后,实现达标排放。
“人工湿地是一种模拟大自然的生态处理方式。我们将具有净水能力的专业填料材料按一定比例构成基质,并栽种美人蕉等植物,当污水流过湿地时,通过植物根系和填料表面的微生物吸附、去除污染物,从而净化水质。”该项目负责人介绍。人工湿地的建成,让附近居民产生的生活污水化为清流,流向田野和远方。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直以来,中和镇坚持“两山”理论不动摇,多点发力、点面结合,全力保护水生态,积极消除“身边的污染”,让水留下来、活起来、净起来、美起来,打通了治水护水“最后一公里”。
“接下来,我们将引导群众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浓厚氛围,提高全镇居民对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修复的责任感和参与度,进一步凝聚治水合力,推动水生态保护由‘政府治水’向‘全民护水’转变。”中和镇主要负责人说。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