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爱心力量,梦想照进现实
崭新的吊顶、光滑的墙面、温馨的家具……如今,小鑫姐妹俩终于有了自己独立的房间。记者江卉
干净明亮的房间,墙面翻修一新,温馨的木床上铺上了爱心企业捐赠的床上用品,阳光透过窗帘照亮了崭新的书桌,课本和书籍整齐摆放着……8月31日,普迹镇普花村12岁的小鑫(化名)终于拥有了一间属于自己的“希望小屋”。这些在很多人看来非常平常的物件,却让小鑫感叹:一切就像做梦一样。
今年5月,浏阳再次启动“希望小屋”项目,为困境青少年提质改造房间,打造一个舒适、独立的生活和学习空间。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江卉
助力留守姐妹圆梦
“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房间”
父亲在外打工,母亲去世后,小鑫和读初三的姐姐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
老式的红砖农房被奶奶收拾得干干净净,客厅里摆着一张木方桌,是一家人的餐桌,也是小鑫和姐姐的书桌,作业本上的油渍,是两个女孩成长的记忆。
因为房间少,即使是上初中了,两个女孩仍跟爷爷奶奶住在一间卧室里,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是姐妹俩最热切的心愿。
“我终于拥有了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谢谢帮助我的叔叔阿姨,我以后一定好好学习,不辜负他们的期望。”8月31日,记者跟随小鑫走进了她们的新房间,崭新的吊顶、光滑的墙面、温馨的家具,无不让人眼前一亮。门上,一块编号为53号的“希望小屋”号码牌十分显眼。
其实,和小鑫有着一样心愿的孩子还有很多,因为种种原因,有的孩子连张书桌都没有,还有一些处于青春期的女孩只能和长辈住在一个房间……
孩子们的困境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牵动着全社会的心。2020年,团市委联合市文明办推出了“圆梦小屋”项目,旨在为浏阳市内贫困中小学生改善学习、生活环境,并提供长期的帮扶。
今年,该项目优化升级为“希望小屋”项目,并在全市全面铺开——将孩子原有的住房进行提质改造,同时配备台灯、文具等学习用品,打造一个舒适、独立的生活和学习空间,助力青少年快乐、健康成长。
70间“希望小屋”即将交付使用
全方位助力青少年幸福成长
今年5月,“希望小屋”项目再次启动,6月份,团市委联合市义工联志愿者进行实地走访考察,在全市选取了70个帮扶对象。
记者从团市委了解到,“希望小屋”项目是一个持续性的团青项目,计划通过三年时间集中改善浏阳现有困难青少年家庭学习环境。2020年,全市已建成30间“希望小屋”,到今年9月底,将全面完成100间小屋建设。
“对于‘希望小屋’服务对象的选择,我们进行了扎实的全覆盖实地走访,以无独立居住和学习环境的6岁至15岁困境儿童为主。”团市委负责人介绍,一间“希望小屋”的改造费用按15000元计算,70间“希望小屋”需要逾100万元的改造资金。
面对资金上的压力,团市委充分调动群团组织的社会功能,整合筹措各方资源;市文明办募集了书包、文具、辅导书籍等学习用品;市住建局工作人员义务开展小屋改造质量及环境检测;各乡镇(街道)团(工)委全程负责辖区内“希望小屋”的硬件改造及施工监管;浏阳市家具行业商会线上募捐了45套家具;新华书店为孩子配备了《四大名著》《十万个为什么》等书籍;乡镇爱心企业和微网格长们也纷纷为“希望小屋”的建设出资出力。
短短几个月,众多爱心单位、人士纷纷慷慨解囊,让“希望小屋”的建设快速推进。截至8月底,全市70间“希望小屋”已全部完成硬装改造,预计9月交付使用。
与此同时,团市委根据属地原则,指导市义工联等公益组织,就近配备了“一对一”服务志愿者,全方位助力青少年幸福成长。
市义工联志愿者张雨花告诉记者,他们将实行青少年“1+5+X”帮扶举措,即为困难青少年打造一个优质的学习、生活环境,提供暖心陪伴、学业辅导、心理疏导、习惯养成、微心愿实现等五个方面的跟踪服务,满足每个孩子的个性化需求,让长期帮扶制度落地落实。
“我们会继续写好陪伴帮扶这‘后半篇文章’,实现‘小屋焕新’到‘精神焕新’的华丽转变。”团市委负责人说,预计到2022年,将建成“希望小屋”不少于150家,惠及240余名青少年。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