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加快创成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2025-04-03 08:29:08
微浏阳
—分享—

2025年浏阳市委一号文件明确15项重点任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张可夫

春为岁首,万象“耕”新。在浏阳广袤的山川大地、沃野田畴间,处处涌动着勃勃生机,书写着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浏阳高水平建设“县域经济新典范、共同富裕先行区”的首开之年,也是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的关键之年。

日前,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创成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的实施方案》(即2025年浏阳市委一号文件,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围绕加快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深化农业农村综合改革、健全现代基层治理体系、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等方面,明确15项重点任务,把加快创成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这一宏伟蓝图细化为“施工图”、转化为“实景画”,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澎湃动能。

关键词1

粮食安全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筑牢丰收之基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大县,2024年,浏阳市扛牢扛稳了保障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共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21.3万亩,粮食总产量57.27万吨,在全省农业生产工作会议上作粮食生产大面积单产提升工作经验典型发言,并连续两年在长沙“四高”试验示范区高产竞赛中夺得第一。

一年之计在于春。面对粮食安全这个“国之大者”,浏阳正以更大格局、更高视野、更实行动,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

《实施方案》要求,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持稳面积、增单产,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21.3万亩以上、总产量稳定在57.25万吨以上。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浏阳今年将完成2024年度5.8万亩、启动2025年度8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同时,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提升灌溉能力,完成2024—2025年小型农田水利冬春修建设项目38个,做好133座水库日常维修养护,完成6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

在荷花街道南环村,500余亩经过整治的田地整齐划一,灌排渠道纵横交错,宽阔平整的机耕道直通田间,农田基础设施的改善让当地种粮大户刘宗圣信心倍增。“去年,我们合作社种植双季稻700亩,今年计划将种植面积扩大到1200亩,已经分批次完成育秧,将在4月底前完成早稻移栽。”

既要“藏粮于地”,也要“藏粮于技”。今年,浏阳将在全市扩面推广应用粮食生产“四高”(高标准、高技术、高产量、高品质)技术体系55万亩以上,重点打造社港镇合盛村1个千亩核心示范片,建设洞阳—永安、沙市、北盛3个万亩综合区,带动全市水稻单产提高1%以上、油菜单产提高3%以上。

在确保扎紧“米袋子”的同时,浏阳还将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提升“菜篮子”稳产保供能力,确保蔬菜总产量稳定在165万吨以上,推进生猪养殖规模化、智能化,加快构建现代化养殖体系。深化“1+1+N”院县合作,发展院士农业,推动农业科技攻关和转化。

关键词2

特色产业

打造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聚集区,巩固育强“6+1”乡村特色产业

葛家鸡肠子辣椒打入北上广深市场,让“火辣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浏阳黑山羊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加速“奔向”30亿元全产业链目标;大围山镇以水果产业链接乡村旅游,推动“甜蜜产业”做精做强……

过去一年,浏阳一大批乡村特色产业蓬勃发展,成为增强内生发展动力、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支撑。

无论是葛家鸡肠子辣椒,还是浏阳黑山羊,或是大围山梨,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

多年来,浏阳陆续创建了天岩寨椪柑、浏阳金桔、大围山梨、葛家鸡肠子辣椒、浏阳黑山羊等5个“农产品地理标志”,形成一批地理标志农产品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乡村产业振兴的样板。

打好“特色牌”,做强“土字号”。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做好“乡村特色产业”文章。《实施方案》明确,要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支持葛家鸡肠子辣椒和大围山山区精品水果等产业发展,壮大黑山羊产业,打造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聚集区。

“葛家鸡肠子辣椒市场反响很好,供不应求,我们计划在全市范围筛选符合条件的镇村,扩面栽培,由葛家统一提供种苗、技术、收购。另外,我们正在大围山镇楚东村核心区建设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聚集区,把大围山梨、浏阳金桔和天岩寨椪柑等农产品地标产品集中展示,助力葛家和大围山建设全省一流的特色小镇。”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斌表示。

与此同时,浏阳今年还将做强花木、油茶“一县一特”产业,发展烟叶种植6.34万亩,巩固育强“6+1”乡村特色产业(即油茶、花木、家居、蔬果、烤烟、黑山羊等农业产业+文旅产业)。争创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快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推进湘菜食材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生产,建设全省绿色食品产业引领区。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人才是“第一资源”“第一动力”。根据《实施方案》,浏阳将坚持引育并重,推动在外人才返乡、城市人才下乡、退休人才返聘、本土人才培养,加快乡村人才管理改革。建立乡村人才定向培养制度,加快对乡村教师、乡村医生、农技特岗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优化“1+N+31”乡村振兴产业人才联盟,培育一批乡村产业领军人才、乡村CEO、乡村工匠和新型职业农民,为乡村产业发展聚力赋能。

关键词3

城乡融合

打造全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领头羊”,持续增加农民收入

随着我国城乡融合发展进入新阶段,县域成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主战场、城乡融合的切入点。省委、省政府,长沙市委、市政府也明确提出,全力支持浏阳等地成为全国县域经济领头羊群。《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要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促进城乡共同发展,打造全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领头羊”。

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实施方案》提出,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强化联农带农,进一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实施返乡创业专项行动,新增返乡创业主体4500家。

乡村建设事关农民群众的幸福生活。《实施方案》围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出一揽子计划,建设好省级美丽乡村(和美湘村)和长沙市美丽宜居村庄连片建设项目。对已建成的608个美丽宜居村庄推行长效管护机制,巩固建设成果。此外,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档升级。建设农村公路100公里,实现每个乡镇都有美丽农村路。实现20户以上自然村4G信号全覆盖,行政村及以上重点区域5G信号基本覆盖。新建9所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完成8所薄弱学校改造。提升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实现行政村卫生室门诊统筹医保定点全覆盖等。

农村改革事关广大农民切身利益。《实施方案》明确,要坚持改革赋能,稳妥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深化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改革。巩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成果,持续探索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改革经验。审慎稳妥推动以农村承包地、宅基地及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为重点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建设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提高农村集体和农民家庭资产资源利用率、产出率。

方向已明、目标已定,关键在干。“我们将健全县乡村书记一起抓、党委政府共同抓、有关部门协力抓的责任体系,完善领导联点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加强对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工作的研究调度,确保重点项目按期推进、目标任务高效完成,为高水平建设‘县域经济新典范、共同富裕先行区’贡献农业农村力量。”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浏阳日报-浏阳网首页